糖友任性停药,当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降“糖”路上要注意避坑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胡梦

接连3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入院,最小的只有21岁。上周,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病科收治了3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都是因为自行停药导致的急性并发症。

3位糖友任性停药,后果严重

37岁的洪先生(化名)2型糖尿病史已多年,平时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他2周前自行停药。并于11月13日饮酒后出现腹痛,就诊过程中,护士发现洪先生已出现脂血,后检验结果显示其空腹血糖达16.7mmol/L,甘油三酯41.72mmol/L,是正常值的24倍多。

之后,在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又接连收治了2例擅自停药的1型糖尿病病友。22岁的林女士(化名)有1型糖尿病病史,半月前她将平常服用的降糖药物自行停用,后出现呼吸困难,口干难耐,烦躁。入院就诊,查血气分析提示PH6.83(正常值为7.35-7.45)。

21岁的许女士几年前确诊1型糖尿病,一直使用的是胰岛素泵降糖治疗,但几天前因胰岛素泵内电池故障,就停用了胰岛素泵,逐渐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口干等症状,入院查血糖水平超过20mmol/L。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继东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随意停用降糖药物,无论是口服降糖药物还是注射类降糖药物,都不能轻易停用。若擅自停用降糖药物,尤其是平时血糖就没控制稳定的患者,很容易就出现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合并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急性并发症。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还容易出现视力损伤、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抗糖路上,还要避免这些“坑”

除了随意停药外,陈继东主任还提醒,在抗糖路上还要避免这些“坑”:

*只顾着用药,不定期复查: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知晓率43.4%,治疗率49%,控制率49.4%。部分糖尿病患者只顾用药,不监测血糖,更不会查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血脂、肝肾功能等这些定期都要复查的项目。

一方面,不监测就没有方向,毫不清楚血糖及并发症控制情况,一旦出现并发症了就很少能逆转;另一方面,病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若不及时调整降糖方案,实际上就形同未治。

*已经用药,饮食就不控制:合理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要控制总热量、营养均衡、定时定量、进餐有序(汤→菜→肉→饭),要少荤多素、少肉多鱼、少细多粗、少盐多醋、少量多餐、少吃多动、少稀多干。

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及时规范降糖治疗,配合合理饮食及科学运动,甚至可以实现糖尿病缓解。另外,一味依赖药物治疗而不控制饮食,血糖很难以控制达标,也会影响降糖效果,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得不偿失。

*跟风用药: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方案要个体化,根据每位糖友的不同病情特点,包括年龄、病程、肥胖程度、合并疾病、并发症情况等多个方面而制定适合控制目标和降糖方案。千万不要跟风、不要人用亦用,降糖药物数十种,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病情的降糖方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独特优势

在谈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时,陈继东主任介绍,已有很多研究证实,黄连、生地等药物具有明确降糖作用,辨证施治,可辅助降低血糖水平。此外,在缓解或逆转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中,除了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系统规范的中医药治疗也可避免发展成糖尿病。此外,中医药的优势还表现在:

改善临床症状:高血糖患者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亦或出现皮肤瘙痒、肢体麻木、视物模糊、泡沫尿等症状,中医药治疗帮助快速缓解或改善临床症状;

有助于控制并发症:糖尿病并不仅仅局限降低血糖,预防和控制并发症非常重要,中医针灸、穴位注射、中药熏治、中药灌肠、穴位贴敷等均有利于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

辅助降脂、减重:绞股蓝、荷叶、山楂等药物,具有降脂、减重等作用,能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分泌健康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