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导演的艺术。 ”近期热播节目《演员请就位》中,李少红导演用“乐团指挥家”概念,阐释了她对于导演职业的理解。
随着综艺《演员请就位》的播出,为人低调的李少红导演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导演与演员的关系,被放大到大众面前讨论。 这也让更多的年轻观众从新的角度,聆听、观察和思考导演、演员、作品三者的关系。
导演对于一部作品是否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像一个总指挥,需要调动各个部门,同时,一个好的导演对演员的“调教”更是意义非凡。
“连拿枪的姿势都不对,这让观众如何相信你是一个杀手? ”
在《演员请就位》中,李少红导演经常会有这种细节型的点评,而陈凯歌导演也是同样经常在台上讲解人物。 这种在观众看来非常有趣的点评,就是导演讲戏。 李少红导演经常在台上讲“人物感”,这个问题其实是回答“你是谁”的问题,要知道人物的背景、职业、性格、心理状态等等,要揣摩角色,才能“成为角色”。
李少红导演在沙溢一人分饰三角的《雷雨》片段中曾做过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阐释,她在回答何为演员的问题时说“演员是角色的肉体,角色是演员的灵魂”,其实就是用一个非常有艺术感的表述方式阐释了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从这一点再看这些大导演们的点评,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明道和陈若轩表演的《破冰行动》的片段中,李少红导演一眼看出细节: 明道不像一个杀手。 所以她指出这一点,看似是个细节,确是演员表演的关键点。 演员在塑造人物时要在每一处(表情、动作等细节上)找机会,找到他的角色“人物感”。
而在上一期节目中,李少红导演组选择了她的经典作品《大明宫词》。 李少红在台上对于两位年轻演员都给予了很大的肯定。 其中关于太平公主拿剑的点评她讲到 “之后再拿剑,她就没有机会了”,因为整场戏来看“那把剑是必须要横在两个人中间,因为这个是支点,这就是他们生死之间,一剑之隔。 这个形式其实就是寓意,就是戏。”
李少红导演讲的这一点其实又谈到了戏剧情境的问题。 “情境是人物行动的外因,是戏剧中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在《演员请就位》节目中,舞台表演呈现之前,总是会先播放一段原片的内容。 其实就是希望把规定情境跟观众说清楚,引导观众理解。 那么台下一个好的导演,其实就是要在讲戏的过程里把情境跟演员讲述清楚,引导演员入戏。
最新一期节目中,李少红导演组选择了《请回答1988》片段,在这样一个没有复杂情节,以观众习以为常的“生活流”为呈现的故事里,整场表演嬉笑怒骂一气呵成。 郭敬明导演点评是他目前看过最好最自然的表演。 其实这种类型考验的是演员之间的互相配合所形成的的一种节奏感。 在幕后视频里,李少红导演讲到“戏都是一定是相互的,对方递给你,你要接”,“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戏,互相之间互相找”。 其实也就是讲到了演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通过节目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年轻演员希望和拍戏经验丰富的导演合作,希望通过这种难得的机会让更多的导演、制片人、剧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在这个影视剧千篇一律的时代,“鲜肉”不再是吸引观众的唯一标准,我们对演员的需求会更加具体化,私人化,甚至是更加精致化,只有合适角色的演员才能激发导演的创作表达欲望,使作品有个更完美的呈现。 演员的信念感才是构建起一个人物的关键。
在《演员请就位》这档节目中,其实是第一次如此细致的把导演为演员讲戏的幕后展示给观众。 不论从台上点评后台讲戏,还是李少红导演排练出的作品,都能看出她作为女性细致入微、润物细无声的导演风格
李少红也许是中国第五代导演里最细腻可爱的一位女导演,在男人扎堆男性意识汹涌的80、90年代中影视环境下,她的作品总是真实而又强大。
纵观少红导演的影视作品,可以看到她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 伴随这些女性角色,她们的形象也是印刻在观众心目中,成为几代人的银幕女神。
1989年,李少红独立执导的电影处女作《银蛇谋杀案》,成为北京第一部上映的“儿童不宜”影片,这部影片从一定意义上也开创了中国cult影片的先河。 这部充满了暴力、血腥、谋杀元素,题材生猛的影片,被她用更加人性化的方法传作与诠释。 《银蛇谋杀案》的成功不仅展现了李少红导演的艺术才华,更能在影片中看到她潜意识里女性直觉的觉醒。
1992年,李少红导演改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中篇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作品《血色清晨》震惊世人。 她将西方的魔幻现实主义完美的嫁接到中国旧社会的农村。 李少红导演用一位女性贞节而引发的悲剧故事,尖锐的批判了当时社会落后的思想和腐朽不堪的意识形态。
而随后的李少红导演的作品《红粉》,女性角色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的改变,从《血色清晨》中“红杏”的“无心无力”变成了两个女人的“有心无力”。
秋仪从风尘到寻找依靠(出嫁或嫁人)最后还俗远走,成为一个能够自我庇护甚至保护他人的女性。 终于女性人物变成了叙事的原点,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李少红导演影片中女性意识形态初见雏形。
在她的世界里,不必寻常的人物生存在影片的世界观里,而是那个影片中的世界闯入了人物的生活,而人物与角色在强硬闯入的洪流中如何求索。( 《红粉》中解放军划船进妓院是一个很明显的表现。 )而在其中的三个人物,创造了最美丽的时刻。
进入21世纪,李少红导演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更是多了些许“传奇”色彩。
不论是《大明宫词》中的“一代女帝“武则天,还是追求“爱与自由”的太平公主,即便有身份加持,李少红所做的仍旧是把她们仅仅当成一个女性来感受。 毕竟人的阶层可改变,但基本属性和情感是永恒不变的。
在《橘子红了》里,秀禾的女性形象已经是拥有了明显的自我意识,不论是容家大太太为了留住丈夫的欢心,将秀禾拉入一条不归路,还是故事最后唯一的“容家后代”都反讽了所谓“女性生育价值论”的观念。
无论是《大明宫词》的权力倾轧,还是《橘子红了》的新旧思想冲突,都是在借助背景,将人性的故事,而讲述之余,又赋予人物前因后果过去未来,使观众不仅可以从故事本身得到触动,人物的矛盾立体也是十分打动人的。 也正是这些因素,让她作品中的女性视角丰满而不单调。
到了《恋爱中的宝贝》,李少红导演更是将镜头转向了新时代不甘做男人衍生品的女性。 新作《妈阁是座城》,女性视角的独特魅力再一次展现。
《妈阁是座城》以梅晓鸥的单一女性视点进行第一人称叙述, 女性既是故事的讲述者, 也是故事的亲历者。 电影中的女性不再是他者和附庸, 而是绝对的主体。 观众也因此能伴随她内心独白孤寂落寞的声调, 进入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存在。
从《血色清晨》中被愚昧逼死的红杏,到《四十不惑》中面对家庭变故,不断隐忍的京华。 从《红粉》中善良坦荡的妓女秋仪,《恋爱中的宝贝》中叛逆执着的宝贝,《生死劫》中孤僻却痴情的胭妮,《妈阁是座城》里为爱赌上一切的梅晓鸥,《大宋宫词》里“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刘娥。
这些深入人心的角色背后,正是那些因角色而被观众所熟知的演员。 这也就更加印证了“戏捧人”的那句老话。 也不难理解她作品的女主角为什么会成为各类电影节里的最佳女主了。
李少红导演作为以女性的细腻视角制造出一个个具有人文关怀的诗意作品,观察世界,构筑人物,讲述独属于她的风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