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果斐然!顺德新质生产力投资基金成立

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10月29日,佛山市顺德区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展示暨新质生产力投资基金启动仪式在顺德区陈村镇莱茵科技园举行。活动集中回顾了顺德创新体系的建设历程,对新质生产力、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经验与成果进行了总结,向“工业立区 科技强区”战略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作为全国首个万亿工业强区,顺德一直把创新作为突破重围、开创新局的关键一招,始终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形成研发、生产、市场再反哺创新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链,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再迈向“大市场”。

顺德初具规模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国有资本+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的联合创新模式、精彩纷呈的“创业顺德”活动、各具特色的产业基金,都在持续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滋养。

截止2024年第三季度,顺德区高新技术企业3938家;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58.4%;全区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4家。顺德企业不仅有“里子”,更有“面子”——全市科技领军企业100强,顺德独占35席,占比超1/3。仅2023年,区内企业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承担的“超低温气液联喷热泵系统全局低碳供热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是全市唯一获得省一等奖的项目。

“1246”服务体系助推入驻企业快速发展

本次活动的举办地陈村镇莱茵科技园内,坐落着顺德科技招商的“标杆”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以华工科技园为示范,顺德围绕企业创新全周期主动探索科技招商路径,打出“优质载体+完善服务+金融赋能”的组合拳,建设起“1个科技创新平台+2个专业服务团队+4个维度+6大服务内容”的“1246”服务体系,助推入驻企业快速发展。

在国资企业服务体系的护航下,华工科技园深入探索校地合作模式,完善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成果转化机制,建设起全市首批中试平台,新质生产力集聚效应凸显。其中,引进教授领衔、博士带队的高层次人才团队41个,引进副教授及以上高端人才120人,在园创业就业的博士、硕士超过200人;累计孵化科技企业123家,目前在园企业75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企业4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家;拥有申请发明专利386件、授权发明专利发明专利203件,相关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及广东省专利优秀奖等。

开园营业7年来,有众多华南理工大学师生带着先进成果来到华工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开展成果转化。据了解,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肖舒带领团队,主导完成了国内AMOLED柔性显示G6h TFE CVD Mask氧化铝涂层生产线的“国产替代”,目前已经建成并投产2条G6h、在建1条G8.6h氧化铝涂层产线,累计带动上下游产值超10 亿元。

此外,该团队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芯片半导体领域的广阔市场需求,通过原创技术及产业协同解决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金属氧化物涂层量产的“卡脖子”问题。该项目拟在园建设半导体零部件表面氧化钇涂层中试线,瞄准当前国内紧缺的耐刻蚀产品市场,重点对接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需求。“预计2年内完成中试并投资3000万元建设量产线,未来将辐射全国半导体产业链。”肖舒说。

为了支持华工科技园进一步发展,区科技局、华工科技园、顺控城投、陈村镇在活动上签署了扩园框架协议,未来计划新增10万平方米场地。其中首期1.5万平方米工业厂房用于建设高能级企业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等。未来,顺德区、陈村镇还为华工科技园谋划8.5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用于支持华工科技园通过小试、中试验证的项目就近实现产业化,给足华工科技园拓展的“底气”,以更大空间承接华工创新资源、强化成果转化、扩大生产投资。同时,活动上有广东华工博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及项目与华工科技园签约入驻。

首创“国资+市场”投贷联动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活水支持。活动上,广东顺德新质生产力投资基金首次发布并启动。该基金计划规模10亿元,将强化国资“耐心资本”属性,彰显“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责任担当,精准服务区内科技企业、华工等高校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挖掘区外符合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优质企业。

活动同时发布了国资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服务体系,将通过整合国资系统资源,大力建设金融扶持、载体空间、产业对接等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将通过整合国资系统资源,大力建设金融扶持、载体空间、产业对接等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展示和发挥国资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基金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效能。

顺德农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中国银行顺德分行也将与广东顺德新质生产力投资基金开展投贷联动新模式,与科创集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按照广东顺德新质生产力投资基金10亿元规模进行3倍配比,配备30亿元贷款资金池,对于基金确定合作项目,银行可以按照优惠利率,3倍跟贷。此举旨在通过多方合力,深入探索金融赋能顺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优解。

此外,广东城投置业有限公司与佛山科创普惠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在活动上签约,将小贷公司的金融服务引入国资园区,通过精准对接融资需求、优化金融服务流程、强化风险机制、以及拓展金融服务领域等措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科技产业金融服务。

当下,顺德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向创新链前端发力,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作机制,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引领、平台支撑和金融赋能。”顺德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凌霞提出,应坚定不移地深化校地共建合作模式,支持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国资园区要持续发挥好示范引领、创新引领和服务引领的作用;汇聚各方力量,持之以恒让“金融活水”更好。她表示,顺德区人民政府将继续以最友好的服务、最完美的配套、最优质的创新资源,助推全区高质量发展。

凤凰网广东佛山频道:郑翠婷

通讯员:苏莉敏

科技创新成果斐然!顺德新质生产力投资基金成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