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乡贤宋冬冬:用书画和电影文化架起推介家乡的桥梁

近段时间,到开化县中村乡张村村宋谷坤电影珍藏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在寻找时代记忆,敬佩宋谷坤电影文化精神传承的同时,也不禁为老宋的儿子宋冬冬的举动所折服。

今年45岁的宋冬冬自幼酷爱书法、绘画,目前是浙江传媒学院后勤工会主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教育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青桐印社社员,浙江传媒学院书画协会秘书长,浙江传媒学院梧桐翰墨社、开化中村珠山书苑创始人。几年来,他策划组织过西泠名家袁道厚和风潮创意协会聊篆刻、著名漫画家落子老师和大学生面对面活动、桐乡书法家协会“桐香伴墨”进传媒活动、江苏淮安书协进传媒活动、江西抚州书协进传媒、“山海协作”桐乡美协和开化美协交流、浙江传媒学院梧桐翰墨社首届师生扇面展、浙江省第五届高校教职工书画展等活动,受到一致好评。

宋冬冬

家乡在每一位游子的眼里都是最美的,从孩提时开始,宋冬冬就懵懵懂懂知道了家乡的美,家乡那低矮的瓦房,那甜味的井水,那充满着甘露的空气,给他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记忆。“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河流山川,家乡的浓浓乡情始终没有忘却,我们这一代人为了生计奔波于外,可是心始终和自己的家乡联系着,纵有千山万水也阻挡不了回家的路,沧海桑田改变不了对家乡的思念。”宋冬冬饱含深情地说。

每一次回老家,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引领,宋冬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青山不墨千秋画,绿化无弦万古琴”,开源之地、化外之境,目前开化整个县域其实就是一副到处皆诗境、水墨淋漓的山水画卷。宋冬冬的父亲宋谷坤是一位电影文化传承人,自1973年成为电影放映员,到1998年结束电影放映生涯,25年如一日,用电影镜头给乡亲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打开了村民通往外面世界、了解时代变化的精神窗口。宋冬冬从小耳濡目染,对电影怀有特殊的情节,参加工作后,他决心利用自己的优势,更好地架起宣传推荐家乡的桥梁,用了近二十年的积累,在老家创办珠山书苑和宋谷坤电影珍藏馆,珠山书苑以张道洽故里梅花诗书文化之底蕴和忠孝文化之家风传承为依托,传承着忠孝文化、老电影文化、道洽梅花诗书文化。

宋冬冬绘画作品

宋冬冬介绍,电影珍藏馆目前已收藏各年代的老式电影机十余台,老式留声机、幻灯机、电话机和16毫米老电影胶片百余部,各类书画书籍1000多册,从策划、收集到建馆,他全程参与,精心安排,付出了许多心血。

2019年初,中村乡打造“中村记忆”--南孔乡贤馆,发掘本乡历史人文底蕴,记录中村发展历程及百姓生活变迁的历史记忆,再现渐行渐远的家园影像和曾经熟悉的生活场景,宋冬冬不但挥笔题写了“中村记忆”馆名,还将自己珍藏的一台老铟灯电影机捐赠给“中村记忆”馆,他说:“用我的微薄之力传承好农村电影院的历史,让家乡人民了解开化农村电影史,这就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追求。”

为了宣传家乡,宋冬冬每年自费编印《梅乡情》杂志,目前已编辑四期,通过《梅乡情》推荐开化、推荐中村。这两年,宋冬冬写的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油菜花开了》、《梅花开处尽是春》和《它记录了时代,我记住了它--那些年家乡电影的记忆》等文章发表各级媒体上,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宋冬冬自费编印的杂志《梅乡情》

宋冬冬热心公益事业,和父亲宋谷坤经常为老年人放映电影,有时也请越剧团为家乡的老年人演出,丰富乡亲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还经常帮扶孤寡老人。每到春节,他主动回乡为乡亲们写春联送祝福,还积极参加钱江源教育基金书画捐赠活动,作品《家乡的梅花》被拍了1万元,充实到教育基金中。2020年疫情期间,他以墨为“歌”讴英雄,赞抗疫事,踊跃参加各种抗疫书画捐赠活动,拍卖款全部捐给了嘉兴红十字会。回到杭州,他马上加入到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为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消杀服务。2021年,他还参加浙江省慈善总会主办的“向善向上”书画拍卖活动,助力浙江慈善事业。2020年10月,宋冬冬被聘为开化县“全域旅游宣传推广大使”;今年11月,被评为衢州市乡村文化能人。

“作为一名乡贤,我要积极发挥作用,助力家乡国家公园建设,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宋冬冬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