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台上,台下山呼海啸。
他走下舞台,从喧嚣中抽离,一切归于平静。
他用人所共知的“努力努力再努力”,支撑说过的那些“豪言壮语”。
他说,人生只有一件事儿,就是修炼如何理解自己、接纳自己,但很多时候他又不停逼迫自己成为一个尽可能面面俱到的人。
他说被保护得太好,人就像被罩起来,围绕左右的全是好声音,他想爬到罩子外面看一看——“好在哪?你真的觉得好吗?”
“三十而立”的箴言,如同一道催人奋进的紧箍咒。或许别人一句无心的“加油,看好你”,都会成为他内心的“责任”与压力,他用自己的方式激励自己,“肌肉老哥,肩膀老弟,你们顶顶,一定可以做好”。
30岁的他谈到与梦想相伴的彷徨与不安,眼里似乎仍有泪光,但很快,他用笑容把它掩盖了。
“顶住!扛住!”不光是他,这也是我们很多人愿意在不容分说的命运面前展现给外人的样子。
对我们而言,终其一生,不过是要走上那条名为“找到自己”的路。就像伍尔夫所说,“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但伍尔夫也说,“走向人内心的路,永远比走向外部世界要漫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