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京报官网
1月7日,由新京报汽车新闻部和千龙智库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年度价值报告》指出,只有少数几家新能源车企传播影响力不错,整体传播影响度偏差。除车企自身原因以外,也有一些行业通病问题,如安全性不足,冬季续航不佳等。
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处于政策扶持不断“加码”的“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面临哪些新机遇?面对全球市场又该如何与国际品牌进行合作?为此,新京报采访了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王秉刚。
A级车突围是关键
新京报:当前,全球汽车东移趋势加速,同时我国又确立双循环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觉得我国汽车产业需要把握住哪些新机遇,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
王秉刚:尽管全球汽车市场受疫情影响比较低迷,但我们国家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对汽车业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利,因此抓住这个窗口期,我们要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尤其是一些技术短板,如汽车用芯片,我觉得在内需有保证的档口应该加快攻克一下。尽管芯片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但还是要努力加紧去做。再就是,比如机械加工、精密加工设备(如生产高速电机的轴承)我们也得在这个有利时期多下点工夫。这些不是靠一家两家企业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行业组织能够形成合力,才能做好这些短板技术的攻关问题。
新京报: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下称“规划”)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总销量比例不低于20%,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5%。这意味着未来几年要实现高速发展,你认为该如何实现呢?
王秉刚:从产业发展、技术性能和市场需求角度来说,到2025新能源汽车产销占到整个汽车行业的20%是可以实现的,《规划》初稿其实定的目标是25%,由于疫情影响调整到20%。
我们做过测算,从私人领域来说,A0级和A00级基本上是电动汽车的市场,而且会增长非常快,尤其中小城市。B级和C级高端车市场,因为电动汽车有非常好的加速性能、动力性能、操纵性能及安静等特点,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现象。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竞争比较激烈的就是A级车。在大城市的家庭买第一辆车(5座车)时,消费者是买电动车还是燃油车会出现摇摆现象。那在这样的城市,是否可以出台新政策,适当增加新能源车车牌指标,一个家庭一辆车都没有的引导他们买新能源车。在一些不限购的大中城市,能不能规定家里已有一辆燃油车的,购买第二辆时只能买新能源汽车?
在公共领域,电动化政策还有进一步提升替代的空间,有的地方政府已经制订了替代时间表,这个能够通过政策直接起到作用。因此,未来几年将会是新能源车市场行业非常活跃的时期,格局可能重新调整,因此车企也好,上游供应商也罢,需要抓住机会,制造市场、消费者需要的新能源车,否则就可能“出局”。
新京报:在新经济、新消费的格局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如何创新行业生态,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新生活模式?
王秉刚:电动汽车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干净、安静、性能也越来越好,加上现在充电方便。由于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控制要比燃油车的智能控制容易实现,所以电动车率先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是有着非常好的条件和基础。因此,电动汽车给消费者带去的将是一种享受,而且对环境也有益处。
从现在的销售情况来看,“两端”的销售做得特别好,一端是小型的A0级、A00级车,一端是高端的B级、C级车。因此,个人认为让中小城市更多收入不是很高的消费者能买到、买得起,并且享受新能源汽车带来的良好体验,是行业需要致力做的大事。
占领优势开展互通有无国际合作
新京报:科技力量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更多的科技企业不断入局汽车领域,你认为这对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助力和改变?
王秉刚:我觉得新能源汽车一直是在科技引领下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最早作为科技部的一个项目,科研院所是研究主体;国家提出了“三纵三横”(三纵: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和控制单元、动力电池和电池组管理系统)的产业布局,有了一定成果后,开始“十城千辆”示范。产业化后,中央政府制定财政补贴政策,这时企业变成创新主力。也诞生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现在,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批互联网企业作为新兴造车势力,他们带着互联网思维、创新思维,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像未来、小鹏等,这些企业的进入对原来的产业格局又起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此外,由于我们的开放政策,国外的企业像特斯拉也在国内布局,这对于推动国内的技术创新起到积极作用,能够让行业形成一个竞争氛围。
新京报:《规划》也提到,我国新能源汽车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该如何与国际品牌竞争或合作?
王秉刚:新能源汽车肯定是我们进入国际市场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相对来讲,我们新能源汽车制造水平走在前头,全球减少碳排放的呼声也高,很多国家(地区)也在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从产业链来说,我们的电池已经销售到国外去了,也在国外建电池厂。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以后,我们对国外一些产品的需求,比如机床和测试等设备,现在还是大量采购国外的。
因此,继续保持开放的政策,与国外企业保持合作交流,尤其是互通有无,加强国际贸易应该是我们将来重点做好的。在新能源车领域,我们的主动权更大一点,抓住这个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将来是重点。
新京报:2030年前我国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你觉得新能源汽车企业该如何布局?
王秉刚:我们有一个路线规划,目标是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要成为主流,占汽车总销量的50%以上。现在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非常好,但我们需要做好纯电动汽车与电网的融合。
一方面是鼓励新能源汽车更多地使用低谷电,另一方面是鼓励建设微电网,如大公司、大商场以及公共大型停车场等场所应建有微电网。这样起到的效果是,在把新能源汽车变成非常好的免费储能装置的同时,大大减少对火电的需求,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
此外,未来新进入市场的燃油车也要通过技术改进来降低碳排放,比如主推混合动力技术,混合动力也能大大降低油耗。所以,汽车行业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为碳中和做贡献。
新京报记者:肖隆平 编辑:王春蕊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