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台湾最近的平潭海峡公路铁路两用桥 去年底通车
编者按: 蔡英文上台后台湾“去中国化”教育愈演愈烈,这一趋势到底有何危害?应该怎样应对?另外近期网络热议的京台高铁规划,到底对台湾有什么影响?既有的惠台措施惠泽不少台胞,在具体执行中有哪些改善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凤凰对话港区台籍政协委员凌友诗。(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如何应对台湾“去中国化”教育?
凌友诗:唯有尽快统一
凤凰:您是台籍全国政协委员,我们知道台湾在“去中国化”教育最近也是有很多动作,您对他们这些动作有什么看法或者应对?
凌友诗: 台湾年轻人对自己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最大的问题就是从李登辉以来的“去中国化”的教育,从课程教材方面下手,所以这个是最厉害的,我们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是什么样子,其实看看我们的教育就可以知道了。
到了蔡英文的时候,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它这个“去中国化”教育是中国历史归入东亚史,您知道东亚史是什么意思吗?
东亚史是明治维新的时候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史观,那也就是说首先第一个,他认为中国的国土不应该像现在这么大,应该就是像我们宋代的时候的疆域这么大,所以您看,孩子读了这样的东亚史以后,他怎么可能有一个大中国化的观念呢? 他怎么可能不去搞“台独”,不去分裂我们的国土呢? 所以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他不但不是中国人了,而且他对中国还有觊觎之心,这个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
那么您说对于台湾现在的去中国化教育怎么办呢?我个人认为,唯有尽快的统一,把统一纳入我们的议事日程里面,才能够彻底解决。因为您知道,教育是一个行政权,你没有这个行政权的时候,你不可能去推行教育。
所以我个人认为,就是说这个统一的问题现在不只是一个国土不能分裂的问题,我们过去把统一的问题或是台独的问题,很大程度看从一个中国国土、领土完整、主权统一的这个问题来看。可是事实上,统一对台湾的民众也有好处,您看我们现在人民所享受的福利、所享受的政府的照顾,光看看我们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目标远景,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人是多么幸福。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两岸已经统一的话,台湾的同胞也能享受这种幸福,也能享受作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样的尊严。我们应该现在是从考虑台湾同胞的福祉,来考虑统一这个问题。
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尽快统一的话,我们对中央政府、对台湾就有教育的行政权,台湾即便是一国两制的话,那么台湾届时的政府也必须向中央政府负责,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把东亚史观这种很不正确的史观扭转过来。所以掌握行政权是很重要的。
京台高铁规划对台湾发展有何意义?
凌友诗:把台湾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治理
凤凰: 年初网络上《国家的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纲要》刷屏 ,里面把台湾台北市也列入其中,包括京台高速、京台高铁,很多网友都非常关注这件事情。 那么您觉得这个规划纲要这样对于台湾的发展,以及未来两岸的互联互通有什么样的意义?
凌友诗: 您问得非常好,因为您问了一个政治学的学者,因为我是政治学出身的。 您知道吗,其实这个规划它最重要的意义在哪里,就是已经把台湾纳入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治理体系。
因为你要进行基建的规划,这是行政权,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自信,我们就是说如果中央政府没有这个自信和决心,相信自己的行政权是可以覆盖到台湾的话,怎么能做这个规划呢?
从实际上来说,因为我是在台湾长大的,您知道台湾人多么喜欢坐火车吗?因为我们那个时候很少人,没什么人坐飞机、坐船的,火车就是我们的记忆,火车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点点滴滴都在那,包括您看,您听台湾的许多歌曲,就是在火车站那种告别,火车缓缓开动,我感到用火车来联系两岸,把两岸连接起来,这个是完全契合台湾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生活感情。
另外您想 , 火车它就是普通人民百姓所用的交通工具,台湾还是一个很朴实的社会,大部分的人民他喜欢坐火车,您看多好,如果有火车能从台湾通到我们大陆来,那就是一体了。
如何改善惠台措施?
凌友诗:设身处地,让台企作为“引路人”
凤凰:您也一直很关注,像大陆惠台措施的落地,比方说惠台31条等等等等,您认为在这些惠台措施的落地中存在哪些问题,对于它们更好的落地您有什么建议?
凌友诗: 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所面对的两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从经济发展来看,台湾本身的产业事实上台湾的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以比较基层的、基本的制造业为主,台湾的这些产业在内地已经没有竞争优势了,过去80年代,它是台湾的夕阳产业到大陆来,现在的经济动力在哪里呢?我们必须要思考这一点,当然我们有“一带一路”,我们有“十四五”规划,我们有很多高新科技产业,这都是一个动力所在,对台湾来说这种高新科技的产业能够真正参与到“十四五”的基建的产业,这种大的企业它是不多的。 所以在这种经济缺乏一个吸引他们的这个动力的情形下,我们怎么样能让台湾的中小企业参与到我们新的经济动力里面来,这个是需要仔细谋划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不要忘了一个困难,就是对台湾民众来说,青年也好,还是企业也好,他是离乡背井到我们内地来的,但凡离乡背井、创业就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过去是设立了很多的对台基地,这希望用这个基地去孵化他们的创业,甚至让他们的就业各方面就是说能够顺利一点,进行实习或者什么。
但是目前实施下来的结果,我们发现这些基地也面临困难,因为这些基地里面也有一些对促进祖国统一并不是真正带有使命感的经营人,那么他们遇到经济不景气或是当两岸红利用完的时候,他们就草草了事、虎头蛇尾,这是非常糟糕的,这个变成台湾的民众、台湾的青年来这儿顿失所依,只能悻悻然的回到岛内去,您想这样子带来多么不好的影响是吗?
所以这一次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说这个“保姆”、这个“引路人”、“牵手人”的工作,能不能放在台企来做。虽然我们现在对于吸引台企这个动力,我们还要谋划,可是问题就是说,我们研究台湾的社会,发现台企业跟他的员工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不知道您有没有吃过这些台湾的企业的这些尾牙,有没有参加过。
凤凰: 每年的宴席。
▎“牙”本是闽台祭拜土地公的仪式,尾牙就是腊月十六的活动。后来尾牙逐渐演变成了企业文化。很多台湾企业、机关单位都会在农历新年前宴请员工,既是保留敬神传统,也是感谢员工一年的辛苦。除了吃大餐外,主办方还会邀请明星或演艺团体演出,并在宴会上抽奖、发奖金。
凌友诗: 年末的时候。 其实台湾的企业就是它还带着儒商的这种精神,您看日本的企业也一样,企业就像大家庭一样,到了年尾大家吃尾牙,你看中小企业它经营困难,它也尽量的不希望辞退员工,这都是我们中国的儒商的文化。
所以我们能不能分两步走,就是说我们先把台湾的企业怎么样有序地吸引进来,让它落地, 那么我们不是给台湾的企业很多的优惠吗?我们就同时要求它,聘请一定数量的台干或者是台湾台青,对不对?那让他们到企业里,就等于是像有一个家了,也不会那么样的离乡背井的感觉,让企业来照顾他们。 那么当他们对大陆熟悉了、落下脚跟了,或是在这儿慢慢成家了等等,这个时候这些台青、台干才出来创业,或是出来再找他自己发展更好的事业前途,这样分两步走是不是比较切于实际? 这个当然也需要论证,我有这么一个想法,也是基于我在台湾长大,我对台湾社会的了解。
我常常觉得对台的政策涉及一个问题就是说,是从我们的角度想,还是从台湾的角度想,所谓从台湾角度想不是迁就着台湾人抗拒统一,那种的角度,这个我是反对的。我是认为我们具体的政策,尤其是经济民生的政策的时候,我们不能想,我来了以后我们给他非常多的机会怎么不来呢,我们从他那儿,我们就说我们要知道他离乡背井,他需要有一个家,而我们要知道,原来台湾的打工仔跟他的公司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
凤凰:对,有一种换位思考在其实就会好很多。
凌友诗: 是的,要对台湾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方式更了解。
如何把中华文化注入到两岸三地交流中?
凌友诗:我有两个提案
凤凰:您前几年也一直在做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研究,并且提出要以促进中华文化的正气来对抗“港独”和“台独”的邪气,然后文化层面促进港澳台和大陆的沟通。那么您觉得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怎么样能够把这种中华文化注入到两岸三地的交流中去?
凌友诗: 首先就是说“台独”、“港独”的邪气,我们一定要先用行政权,还有用法律的手段来压,一定要树一个底线,因为这个是树立游戏规则和规范,如果您没有这个规范了的时候,那么我们用文化来连通,我们用文化来渲染,效果是事倍功半的,所以您看我刚才前面讲的是纳入国家的治理体系,贯通我们的行政权和司法权。那么您讲的文化在这样子的基础上,文化就开始能发挥它巨大的作用了,我们一定不要倒过来,那么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文化,我个人认为,为什么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心灵的共同家园?它不只是两岸,它也是港澳,也是全世界的中国人,因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太久了,从我们唐虞夏商周以来,太久了,太伟大了,我们是一个早熟的民族,我们很早就是文质彬彬的,具有礼乐华章,优雅,而且人伦有度的民族,所以这一种是,就是说它是一个我们中国的大一统的基础。
那么在这个方面,我曾经做过两个提案,2019年的时候我讲的是大湾区,就是共建人文湾区,提倡爱国教育,推动粤港澳青少年的中华礼仪文明的习养,当然不止礼仪,其实书法、读经、历史故事,我们的国术武术这些都是可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大家共同来习养的事情,我很喜欢用一个共同的,大家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项目,就是我们所说的,在西方的政治理论所说的common project,我很喜欢用这样的一种概念来凝聚,因为我觉得实践的,你不能大家在一起开研讨会说完就走,一定要大家一起来一起做一件事,大家一个目标、一个理念,然后一起来做一件事,这样子的时候大家的心就走在一块了。
另外就是我今年也提了一个提案,今年是抓住历史机遇,展示礼仪之邦,推动“2022冬季奥运全民十礼运动”。因为我觉得奥运是全世界瞩目所在,那么我们现在的国家应该富而好礼,所以我们要展示的不只是富和物质能力的强,我们还要展示我们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这种泱泱风范,而这种风范由谁来表现呢?我们不能做个表演来表演,人家世界不服的,要由我们每一个人民来表现,那么怎么表现呢?您可能会觉得,哎呀那好难啊,我们没有办法掌握这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其实不难,我们就设定十个应对进退的礼仪。比方见面、拱手、迎客、宴饮,宴饮的餐桌怎么排放,摄影、照相的时候位序是怎么样,我们中国传统,我们是在朝序爵、在野序齿,也就是说如果在官方的场合是以爵位的高低来排序的。可是如果在乡野,在民间社会,是以年龄,就是以牙齿的成熟程度来排位的。您看我们多么有文明的国家,这要学的,照相、送礼要双手,怎么样?告别,告别的时候我们的礼仪应该是看着那个远去的人,到他消失为止,目视,这都是中华的礼仪。您看,这个在日本现在他们就实践得不错。然后乘车、礼让是怎么样,这些十个简简单单的,我们编一个标准的教材有图有像的,让人民自己来修养,那么让人民自己来实践,我们的官员也带动,这样子到了冬季奥运的时候,我们彼此人民之间一看,我们大家都彬彬有礼了,外宾来一看也是,这个时候他就会觉得,我们是真正的爱好和平的民族,这种的说明这种的所谓国民的外交比一切都好。
所以我提了这个提案,后来我们全国台联的其他委员,他们一看,很好,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的心灵的共同家园。
凤凰:一个纽带。
凌友诗: 对,我们这个第一我们向台湾展示,就是道统已经在大陆,第二个就是说,我们也欢迎台湾的人民来指导,欢迎他们来一起,和我们一起来参与这个共同的目标,所以后来他们就说,把这个转成界别提案,现在变成由全国台联界别提出了,是这样子。
凤凰:我之前去台湾旅行的时候真的印象非常深,感觉台湾人普通人之间真的是彬彬有礼,觉得是真的是特别有礼。 谢谢凌委员,谢谢您的精彩采访。
凌友诗: 谢谢您,谢谢,很高兴接受凤凰采访。我很荣幸,谢谢。告辞,祝您工作顺利。
凤凰:也祝您工作顺利。
凌友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