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近日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ARM营收与盈利略低于华尔街预期,但最引人关注的是,Arm计划将部分利润投入自研芯片及其他硬件组件,从传统的IP授权模式向芯片设计甚至制造领域迈进。
Arm的业务上以IP授权模式为主,相当于具体芯片设计厂商的上游供应链,向英伟达、谷歌、高通、联发科、苹果、华为、小米等大型科技公司提供核心IP设计蓝图。
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Arm首席执行官雷内·哈斯(Rene Haas)透露,为了进一步拓展高利润业务,ARM将“超越设计”本身,他声称:“我们正在有意加大投入,不仅限于设计,而是要制造芯粒,甚至更完整的解决方案,一颗物理芯片、一块电路板、一整套系统。”
此外,Haas表示,成品芯片是Arm已经销售的名为Compute Sub Systems(CSS)的产品“物理体现”。
不过,Haas未给出具体的时间表或产品细节,仅表示会从芯粒到整板乃至整机全方位考量。此举面临高昂成本与明显风险,业内人士称,先进芯片仅硅片制造成本就超过5亿美元,而支持其运行的服务器硬件和配套软件费用或更高。
Arm也承认,如果选择全面制造芯片,短期内将侵蚀利润,且无法保证开发项目一定能走到量产环节,并且Haas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未给出投资回报或新产品上市的时间表。
投资者对Arm的战略调整反应更为强烈,ARM股价在7月31日早盘一度暴跌近13%,截至美东时间下午2:00,股价报142.75美元,下跌12.6%;而在前一交易日的盘后交易中,则已有8%的跌幅。
摩根大通分析师Harlan Sur表示,尽管ARM团队仍然专注于系统级软件和人工智能计划,但这种新的芯片战略使ARM与自己的客户竞争,并可能引发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