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贴满俊秀的小楷,旧杯子里插着鲜艳的糖纸花,昏黄的灯光照出干净整洁的单人床和小书桌。尽管这只是位于楼梯下方的4平方米空间,耄耋老人曾宪伦仍把这片“小天地”收拾得清清爽爽。随着今天虹口区20、55、180、162、163街坊旧改项目以98.66%的签约率高比例生效,曾宪伦将与2500余证居民挥别陋室,为这份“诗意”找到更好的栖居地。
走在这片成片二级旧里以下地块中,沿马路的窗口飘出琴声,靠窗的走廊中墨香四溢,逼仄的居住环境里流淌着海派的“诗意”。近年来,虹口区通过“政企合作”“组团打包”等创新模式,持续跑出旧改加速度,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旧改征收目标,让更多居民尽早实现“诗意栖居”。
本次20、55、180、162、163街坊旧改项目系全市首个“跨街道组团打包”旧改项目,通过与地产集团合作,虹口区把分属两个街道五个街坊的旧改项目同步推进,将原本至少需要20个月的工作流程压缩至3个多月完成。在旧改征收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创“跨街道组团打包”,让更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现实
今年88岁的曾宪伦已经在北海宁路这栋百年老楼里住了半个多世纪。早前由于家里人口多,实在住不下的他便利用楼梯下方的空间搭了个“小天地”。他喜欢写书法,“小天地”里除了床,还放了张桌子,平时他就以床为椅在桌边读书看报、写字作画。前些年墙壁慢慢风化,粉尘落下,他便把自己创作的小说、诗歌写在宣纸上,当墙纸糊在四周,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这栋老楼里,“把日子写成诗”的曾宪伦并不是个例。走进大楼,门口两侧墙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66只电表;二楼楼梯旁,30多只年代不同、形制各异的信箱有序排列着……负责此街坊征收的虹口区第一房屋征收事务所项目经理陈超说,老楼里种种“巧心思”反映出的精致与体面,正是上海许多旧里人家的缩影:尽管房屋日益衰败,安全隐患突出,居住条件不理想,但人们仍把小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地面一尘不染,屋内井井有条。这份上海人家“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无奈与尽心,映射出的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敦促着上海旧改不断“加速跑”,“希望更多居民能尽快住上新房、改善居住条件,延续这份精致与体面,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虹口区旧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该旧改项目涉及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嘉兴路街道两个街道。尽管跨街道旧改带来房屋情况更多样、居民诉求更多元、协调更复杂等难度,但两个街道在沟通与切磋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形成合力,让旧改大大提速的同时,也推高了生效比例,获得了更多居民的支持:该地块一轮征询签约率为97.09%,二轮征询签约率跃升至98.66%。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保障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参与此次旧改征收工作的虹口区旧改“老将”吕学斌说,旧改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随着上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治意识的不断加强,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阳光征收的重要组成:“除了政策落地坚决不调整、规范操作坚决不走样之外,更要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以此次举办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听证会为例,在听证会召开前半个月,嘉兴路街道就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吸引了27位居民自荐代表。在庆源居民区党总支的组织下,大家根据自荐居民的演讲,当场推选出8位代表候选人。之后,综合听证资格、地块分布、房屋类型等,最终选出了3名听证会发言代表、3名旁听代表。代表们分别聚焦涉及旧改公共利益的三个共性话题,与居委干部一起精心准备,并综合意见箱中收到的30余封居民来信,把群众意见带到会上。在听证会举行前日,代表们还借了会场彩排,请街坊邻里一起“把关”,群策群力。
庆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夏燕坦言,尽管听证会的准备繁琐辛劳,但“全过程人民民主”让大家获得感满满,也保障了听证会的高质量举行。
在此次旧改征收过程中,一线工作者始终高度重视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特别是对不方便出行的特殊群体,经办人、居委干部、志愿者等多次上门解读政策、介绍情况、协助签约,以贴心服务保障居民权益。上个月,一名独居残障老人提出想参加圆桌会议,她的经办人则成了老人口中“这辈子唯一背我上下楼的人”,满足了她的心愿。
作者:单颖文
图片:叶辰亮摄,嘉兴路街道提供
视频:虹口区旧改指挥部提供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