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切磋舞技的时候,中山公园贝壳舞台上,嘉定工业区曾经挥舞着锅碗瓢盆的“老男孩舞团”来了,陆家嘴金融城的海派秧歌队来了,各个区的优秀市民舞团都来了,很多熟面孔,大家互相打着招呼。
11月15日,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舞蹈创作大赛展演暨曼舞长宁舞蹈艺术季在中山公园举行,舞蹈团队展示了从14日决赛47个作品中脱颖而出的13个优秀作品及2个历年优秀作品。
据悉,此次展演的优秀团队将被选送参加2020年“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当天国家文化云、文化上海云首次对展演进行了“5G+4K”超高清直播,更多的文化爱好者网络体验了一场云上舞蹈盛会。
活动现场
参赛舞蹈均为原创
此次展演秉持“人人舞,人人美”的主题,围绕“喜迎建党百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精神内核,通过三个篇章让观众在广场舞中体会海派文化之中的“时代之美”、“家园之美”、“康乐之美”。
参赛的舞蹈作品题材丰富,贴近生活,深耕海派文化。有根据农村日常劳作编创的《丰收乐》,有倡导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彩虹节拍》,有根据所在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创编的《绣画织梦》,表达抗击疫情携手奋进的《含露的微笑》、回忆爷叔们青春时代的《舞舞乐乐》、《摇滚来了》……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演最大的特色是:所有舞团跳的都是原创舞蹈。
大赛启动之时正值疫情爆发期,广场舞团队成员无法排舞,主办方打破历年来纯粹组织赛事的方式,将目光转向背后的创作提升、融合培训、辅导和展示,策划了市民舞蹈创作大赛。前几个月主办方开展编创培训,首先邀请各地专家开展线上大师班培训,疫情好转就邀请上海专家开办线下大师班。编创人员根据大赛公布的八个主题: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幸福小康、激情时尚、健康生活、工业之光、锦绣中华进行选题创作,力求将海派文化注入到上海广场舞的编创之中。主办方还邀请专家导师对编导们开“小灶”分组指导,最后,编导们带着为舞团编创好的舞蹈视频再次参加分组验收指导。经过四轮培训辅导,舞蹈团队带着编导们创编的最后作品走上舞台进行展示、切磋。
“希望我们的广场舞编导能够突破以往固有的思维,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不一样的上海广场舞。”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叶笑樱表示。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将开启上海市民广场舞三年培育计划,在未来几年中积累百部优秀舞蹈作品。这也是作为正在创建第四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体系,有“舞蹈长宁”之称的长宁区对于群众舞蹈在公共文化艺术普及和示范性的思考和尝试。
编舞最大难点在于“广场化”
为市民广场舞编舞的编创者基本都有着舞蹈专业的背景。让人意外的是,培训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员都发现,创编最大的难题,不在于舞蹈的艺术性,而在于舞蹈的群众化、广场化。
“群众性舞蹈和专业舞蹈在创编的手法手段上相对统一,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群众性的广场舞不能过度用艺术去修饰,要着重真实内在情绪的表达,强调群众的参与性、传播健康和美丽。” 小组培训导师、上海市戏剧学院舞蹈学校高级讲师李涛认为,很多编导对地方文化吃得很透,题材也贴近生活,只是在艺术性的分寸上把握不好。
市群艺馆舞蹈指导裘思凡老师表示,这次培训,从参与者到创作者到评委老师对广场舞的认识都得到了统一。不要过于追求高难度的技巧,不需要很强的故事性,也不需要领舞,“我们交流后对广场舞编排的认识比较统一了。”
虽然如今参赛团队越来越重视赛事,但是主办方立足广场舞的群众性和传播性特征,提倡广场舞大妈和爷叔们“本色出演”,“我们不提倡投入太多,不提倡服装道具过于豪华,希望大家运用自己的智慧跳出人民生活本来的精神面貌,拒绝‘过度包装’。我们最后还将大家的整体预算也列入大赛考核项。”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叶笑樱表示。
年轻编导如何编出爷叔大妈喜爱的舞蹈
杨浦区文化馆艺韵舞蹈团《花雨蝶》的编导由洋是一位自由舞蹈创作者,曾担任过东海舰队文工团副团长,他认为他编舞的目标主要还是把艺术舞蹈的风格与广场舞的感觉进行融合与甄别,便于推广和传播,便于业余舞蹈爱好者模仿学习,“如果有一天出门,发现门口的广场舞大妈正在跳我们编排的舞蹈,那这个舞蹈就成功了。”
本次大赛,为广场舞大妈、爷叔编舞的编导们,大多年龄在三四十岁之间,无论年龄、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都与大妈爷叔们相距甚远,他们如何创编出大妈爷叔喜欢的舞蹈?
37岁的崇明文化馆舞蹈老师李新磊去年来到崇明成为群文舞蹈老师。崇明区新河镇胖大嫂艺术团团员是一群50多岁的大嫂。这位城市来的青年人为她们创作的是展现她们日常生活的《丰收乐》。舞蹈以劳作丰收时的工具筛子为道具,大地为布、水稻为色,通过肢体运动展现农民们丰收的喜悦。为了编排这一舞蹈,李新磊一有空就和大嫂们聊天,还跟着她们一起去农田里劳作。崇明三星镇稻花节的时候,他特地前去观看,“非常壮观、非常美!”通过这些体验,他感受到了农民真正的精神状态。曾经当过老师的李新磊也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他将曾经用“一、二、三”条来表示的知识点,都用拟人化的语言表达给大嫂们听,让她们形成独有的舞蹈语汇。
35岁的吴菁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舞蹈老师,今年才受聘于浦东陆家嘴海尚男舞团,这也是他第一次创编广场舞。吴菁深入了解了爷叔们的生活背景,团员们虽然现在大多数已退休,但年轻时他们有的是小学、中学同学或邻居,因为都喜欢舞蹈又聚集于工人文化馆、青年宫、农场小分队……舞蹈已成为他们大半辈子的梦想和乐趣。
根据爷叔们的气质、背景,吴菁选择了激情时尚的主题,为他们编排了《舞舞乐乐》这是一个维、蒙、藏和鼓子秧歌结合的舞蹈串烧,旨在表现一群爱舞快乐的上海爷叔,反映出这群不服老的上海男人激情时尚的气质。
主办方表示,2020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舞蹈创作大赛展评展演暨曼舞长宁舞蹈艺术季不仅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更是一个舞蹈爱好者互相交流、乃至“先舞”带动“后舞”的平台。现在市民舞蹈团队多,但是广场舞在审美和艺术方面普遍有待提升,主办方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广场舞的创编中来。
据统计,全国广场舞参与人数达到1.7亿,全市经常参加广场舞活动人数已超过100万,极大丰富了广大市民百姓的文化生活,是一项颇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介绍,“明年我们将继续举办全市广场舞大赛活动,并会邀请长三角地区的优秀广场舞团队来沪参赛和展演,为建党百年献礼。”
本次活动由长宁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上海市民文化协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