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学院创建于2000年9月(成立之初命名为信息工程系),是西安翻译学院重点建设的理工类二级学院,现有7个本科、4个专科专业,在校生近2000人。下设两系两中心一办,在编职工89人,其中专职教师59人,教辅人员30人。工程技术学院除了完成本院全部教学任务之外,还承担全校9个二级学院2万余名学生的公共计算机、大学数学等通识必修课及全校部分公共选修课。经过近20年的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成果成绩突出。近三年工程技术学院教师承担并完成校级以上教改、科研项目110余项,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学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
工程技术学院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5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48人,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新老结合的稳定师资队伍。为了适应学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持久发展的需要,长期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水平、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即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及教师实践教学技能与水平。
近年,工程技术学院获批省级教改项目(重点)4项,一般项目2项;获批省级教改项目(重点)4项,一般项目2项;校级教改(重点)2项,一般项目24项;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建设校级名课4门;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项;获得省级课程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以上3人;获批省级教学成果1项,校级2项;省级思政大练兵获奖2项;培育教学名师4名;建设名课4门;建设“名实践”项目3项;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近五年,工程技术学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47篇。科技类核心及以上115篇;出版专著7部;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实际贡献科研项目13项;培育省级科研团队1个;科研经费投入65.9万;到账纵、横向项目经费61.86万元;专利授权18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项;横向项目15项;获批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在科学研究方面应该再接再厉,争取更多的高级别项目和成果。
学院全面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京东、海信、百度推广、统一企业、中粮可口可乐、优逸客、武汉厚溥、中铁二十局、中堪迈普、广联达、中海地产等2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工作,2018年到2019年,先后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项。
校企共建专业方面:与优逸客科技公司共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互联网产品设计与开发方向);与厚溥科技公司共建高职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西安翻译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并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专业开设“阿里巴巴生态圈企业订单班、可口可乐订单班、京东订单班、海信订单班、百度推广订单班、统一企业订单班”,“订单班”模式致力于新零售背景下的新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与优逸客科技、广州粤嵌、蓝鸥科技等企业进校园开展基于真实项目的校内实训,致力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互联网+、软件、信息化及通信等多领域全球化人才培养。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开设“中铁二十局订单班、中海地产订单班、中勘迈普订单班、广联达订单班”,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高水平应用型建筑人才。
西安翻译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学院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赛创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原则,学生先后参加全国电子商务三创赛、第四届至第十届共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第七、八届全国电子商务运营大赛、一、二、三、四届全国“互联网+”大赛、创青春大赛、蓝桥杯软件大赛、电子设计大赛、BIM技能大赛、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施工技能大赛、建筑软件认证大赛等先后荣获部级、省级特等奖50人次,一等奖80人次,二等奖180人次,三等奖240人次,优秀实践奖70人次。
西安翻译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按照“一教师一领域,一学生一项目,一专业一品牌”的教学工作思路,以“懂理论、重实践、敢创新、会管理”的人才规格为目标,稳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致力卓越工程师培养。连续五年来一次性就业率达95%,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1.7%。毕业生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7%。学生实践能力大幅提高,各专业就业率、考研率、公务员录取率逐年提升;高职专升本过关率达86%以上。
来源:西安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