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经贸政策或加压,民间投资合作促平衡

美国现任总统拜登近日宣布退出竞选,同时提名副总统哈里斯接棒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展开竞逐。全球关注美国总统选举动向以及新一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美国历届总统大选的对外政策中,中国从来都是一个焦点。相比于2016年共和党党纲21次提到中国,2024年只提到4次。大部分舆论并没有就此预判中国议题的重要性会在特朗普可能的新任期内下降。

2024年共和党党纲与中国直接相关的内容主要是在经济贸易和国防实力两个部分。经贸政策方面的第一条就是“重新平衡贸易”,支持对外国制造的商品征收基准关税,通过《特朗普互惠贸易法案》,应对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美国平衡贸易的重点是尽可能追平中美贸易差额。有机构分析,从美国口径看,2023年中美贸易差额大约为2521亿美元,比2018年3788亿美元的峰值期有所回落。分析还指出,占中美贸易大头的中低端产品其实应该是中美市场和贸易的平衡点。

在对华经贸的具体措施上,特朗普最常用的一副牌就是关税。特朗普团队提出,要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并逐步降低从中国进口基本商品的比例。

近期,特朗普也宣称:如果当选,要向中国产品征收60%的关税;正在墨西哥边境建造的中国工厂要雇用美国人,否则就要开出200%的关税。

针对60%关税的说法,瑞银集团本周发布的最新研究预测表明:假设部分贸易通过第三国转移,中国不会报复,其他国家也不会跟随美国一起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中国接下来的年度GDP将下降2.5个百分点。

另外,共和党党纲中明确提出,通过阻止进口中国汽车来重振美国汽车业;将关键供应链带回美国;鼓励美国人买美国货、雇美国人;成为制造超级大国。对此,分析认为,美国制造业回流是伪命题。

眼下,美国大选依然处于胶着状态。各界分析普遍认为,无论谁当选新一届总统,都难以从实质上改变中美经贸局势。

特别是在特朗普胜率似乎走高的情况下,美国的盟友们也正不断评估自己的对华政策。加拿大、日本、乌克兰等国陆续与中国展开对话,努力寻求在中美经贸之间的平衡。

新一届美国政府可能的对外政策施压全球经贸,对华政策也大概率更趋强硬,给中美经贸关系带来更大隐忧。与此同时,备受全球瞩目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强调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突出科技导向,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就对外开放做出专门部署。

在美国大选和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这两大关键节点,商业领域的信心无疑是两国整体关系中强大的稳定力量。

本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代表团访华,这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首个访问中国的美国工商界代表团。代表团成员期待中国政府政策保持一致性、连贯性和稳定性。在上海,美国和中国多个领域的企业、学者以及当地政府部门也展开了深度对话,关切中美整体经贸合作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引进外资,中国正不断优化市场环境。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对外开放做出部署,广泛涉及扩大制度型开放、外贸体制改革、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等方面。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推出的《2024年世界投资报告》也肯定了中国在投资便利化措施方面的重要进展。上海陆家嘴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建设财资中心就是一个最新的实践案例。

从中国对美投资的角度看,美国中国总商会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中资企业对美国投资与营商环境的负面感受不断增加,投资意愿有所下降。2023年,超过60%的受访企业认为美国投资与商业环境持续恶化。收入增幅超过20%的企业占比缩至7%,收入降幅超过20%的企业占比上升至21%。

眼下,实体企业制裁名单不断扩展以及频繁的产业调查和进口政策调整,更让企业感受到经营环境压力和对投资的担忧。

整体来看,有数据统计显示,目前,美国在华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企业数量7万多家;中国在美国的投资约1500亿美元,企业数量约5700家。

持续推动美中区域与企业经贸合作的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可以说是两国双向交流的见证者之一。负责人介绍说,中国企业和美国湾区企业在分工协作中都获益颇多。中美关系中出现的波折以及部分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战略性调整,令中美双向投资有所下滑,但总体不会改变供应链生态。

虽然中美经贸关系难以快速缓解,但在双方市场的客观需求下,不少领域的投资合作依然会深入进行。因此,此次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代表团访华等一系列民间活动,在全球工商界引起高度关注,地方性的、民间性质的沟通渠道与机制或将是未来中美中合作的关键推动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