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志峰 编辑/周远方)
国补政策催动的下沉市场家电消费升级还在持续,加之小米米家、美的旗下华菱、海信旗下科龙、格力旗下晶弘等主打性价比策略品牌都在加速参与下沉市场争夺,原本立足县城经济的奥克斯护城河迅速被填平。
屋漏偏逢连夜雨,近日正在加紧筹备IPO的奥克斯,尚未从各种专利纠纷中脱身,又被爆出“暴力裁员”危机。
入职前就为新员工“挖好了坑”?
“裁员优先新员工,去年开始为了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以及冲击IPO,奥克斯宁波总部各个岗位都在扩招,大量新员工如今刚刚转正一两个月,补偿少所以优先被裁,甚至不少员工还没过试用期,公司几乎是零成本裁员。去年新招收的300名应届毕业生,今天只剩下80人了,而且还在减少。”今年30岁的李俊(化名,下同)就是其中一员,他不久前刚刚办理转正手续,被告知将获得2个月补偿。
而就在被裁的前一天,李俊还在为公司即将上市、并在海外市场做大做强,自己要怎么更好地完成工作,搏出一个未来而幻想。
据李俊介绍,入职奥克斯宁波总部的不到一年时间里,公司都在有意无意向员工灌输此类思想,并因此将基础和社保、公积金标准定得极低(基础薪资约4000元/月,五险一金约400元/月),相应的绩效奖励、加班激励则相对较高。“之前还没转正,像我这种加班比较多的,每月到手薪资能超过2.5万元。谁知上月底刚把项目做完,本月就接到了裁员通知,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所有人的补偿金额都是按照基础工资来补偿的,HR只留下一句话,‘同意了就开离职证明,有意见去仲裁,咱们法庭见,看谁耗得过谁’。”李俊表示,“如果说公司是遇到了经营困难要裁员,大家都可以理解,但现在看来,明显是提前挖好了坑,故意把基础工资调低,而绩效和加班工资比较高,也是为了让大家尽快完成项目。”
一份来自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星医疗”)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显示,其发给员工的裁员原因是“其他”,并要求员工三日内办理离职手续。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三星”与广为人知的科技巨头三星集团并无任何关联,而是奥克斯创始人、董事长郑坚江早年间赖以起家而创建的电表产品品牌,后随着奥克斯进军医疗器械领域而更名为“三星医疗”。
天眼查显示,三星医疗为奥克斯集团控股子公司,实控人郑坚江。
金博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曹文峰告诉观察者网,若情况属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该公司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系违法行为,应给予员工2N经济赔偿金。
曹文峰律师称,按照法律规定,N+1的经济补偿金是建立在双方协商同意的基础上,且这里的薪资应当是员工月平均收入,即最近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包含基础薪资、津贴、绩效、加班工资及奖金等其他形式收入,企业也应当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员工遇到类似情形可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向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身边已经有不少同事正在团结大家共同起诉,但也有同事顾虑到正常诉讼时间太长,在拿不到N+1补偿和离职证明的情况下,求职、生活都成问题,再加上还得花钱请律师,去与奥克斯专业的法律团队较量,因此倾向于接受。”李俊表示,他自己也在考虑该如何抉择。
对于该事件具体情况,观察者网多次试图向奥克斯相关部门求证,但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反馈。
国内市场份额被抢,被迫加码海外
“所有不能直接对接市场端、产生直接收益的部门全部被设置了硬性指标,裁员幅度不得低于50%,如果新员工裁完还不能达标,老员工也不能幸免。”2020年初入职奥克斯,在总部工作超过5年的姜涛向观察者网透露,“从今年年初开始,奥克斯总部已经连续进行两轮大裁员,如今正在进行第三轮。这导致不少相关项目和部门间,频繁进行合并重整。有的项目组甚至3个合并成一个,裁员比例接近70%。”
姜涛介绍称,不同职能部门间具体情况不同、裁员比例也有所不同,如软件研发等岗位,基本只保留几名员工做维护即可,裁员比例最高;人事、行政岗也如此,因为基础员工少了,后勤服务人员自然也要大幅缩减;相较之下,财务等相关部门,由于要为冲击港股IPO做准备,裁员比例则要小得多;市场端和工厂工人甚至还在招收新员工,目前没有听到裁员动作。
“奥克斯本来的市场就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城、乡镇,凭借低价策略和其首创的网批新零售模式得以快速扩张,但随着去年以来行业内卷加剧叠加国补政策推动,现在小米、华菱等品牌在下沉市场抢占了不少奥克斯原有的份额,这几乎动摇了奥克斯赖以生存的基础。”姜涛认为,这是企业被迫将战略发展方向投向海外,并“节衣缩食”的主要因素,部门间因此有所优化、调整在所难免。
刘强是一名河南某乡镇的奥克斯空调经销商,曾专营奥克斯空调长达10年,称得上最早一批奥克斯拥趸。但在2024年,他也不得不由奥克斯专营,转而经营美的、格力等品牌空调。
“以前奥克斯空调几乎是2000元以下的首选,虽然单品利润低,但销量是附近最高的。但这两年,美的、海信等大品牌的空调也在走低价策略,2000以下的空调比比皆是,去年年底到现在小米门店也连续开了好几家,这导致奥克斯空调几乎没有任何优势,甚至很多年轻一代跟不知道有奥克斯空调。”刘强向观察者网表示。
既然国内下沉市场优势不再,转而向海外开拓其他市场似乎显得顺理成章。
上文所述李俊和他所在的团队,就是奥克斯集团去年年中,专门为研发一款管理海外货品流转的营销系统而招收的员工,李俊对此早有预料,但没想到会一口气裁这么多人,而且是以这样的方式“欺负”员工。
重仓海外,负债高企
事实上,据观察者网了解,奥克斯的出海动作早在2018年就开始推动,且海外建有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销售团队更是遍布马来西亚、 泰国、美国、阿联酋、越南、沙特阿拉伯等多国。2024年或是迫于国内市场份额下行压力,战略上加大了出海意向。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以 2023 年销量计,奥克斯以6.2%的市占率位列世界第五大空调制造商。前四家分别是美的集团25.3%、格力电器18.3%、海尔智家11.9%、TCL实业6.8%。
2024年4月,奥克斯还专门举办了一个“沙利文认证颁发仪式”,庆祝其智能语音空调取得全球销量第一的成绩。
今年1月,奥克斯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说明书,正式从新三板转战港股主板IPO。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企业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超过45%,空调业务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亚洲(不包括中国)部分的营收占比24.3%,欧洲和北美洲分别贡献了8.3%和7.2%。相反,中国市场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58.5%下降至54.1%。
在被问及是否受到中美关税战影响而做出临时裁员举措时,姜涛表示:“奥克斯美国市场占比很少,可能性不大。海外市场更多聚焦在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国家,日韩、欧洲营收占比也都超过北美。”
在姜涛看来,更大可能性还是由于企业处于冲击IPO关键时刻,为了降低费用率、保持利润增速、美化财报数据而做出的举措,“毕竟奥克斯原本为了海外业务扩张就借了不少钱,负债率远远高于同行,如果营收利润增速再出现下滑,可能导致上市进程受阻。”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9个月,奥克斯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88.3%、78.8%和84.6%。
要知道,就在刚刚经历的房地产行业“爆雷”年代,相关部门为房企划定的红线也才70%。甚至最后不少负债率在红线以内的房企也都没有摆脱爆雷宿命。
而在家电制造行业中,2024年末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33%、59.19%,2024年三季度末(年度报告尚未发布)格力电器为65.05%,均远低于奥克斯。
对于负债高企的原因,有行业人士向观察者网透露,可能与企业近年来大规模加码海外业务,在多个国家新建和并购产线及研发中心,并组建销售团队、铺设营销渠道网络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