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非升即走”不仅是制度,更是文化
🤔
】一般来说,“非升即走”是一种大学人才管理制度,是一种在美国等高校行之有效,行之多年的一项制度。该制度有力地推动了人才更合理更科学的流动,也极大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这样有效的制度,为什么到了我国却有“南橘北枳”的感觉?我认为非升即走,如其说是一种制度,不如说是一种文化。与其说是该制度不适应国情,还不如说该制度背后的文化,我们还不太适应。 我认为,非升即走体现了以下三点文化精神。
第一是合同契约精神。对青年教师来说,"非升即走"是一个合同。既然签了,就要遵守合同的规定。双方如果对合同有异议,可以诉诸于法律手段,而不能诉诸于极端行为。针对这个问题,学校人事部门可能要专门设立一个调解办公室,先进行调解,争取和解。
第二是愿赌服输精神。非升即走合同有较大的风险,大部分人都不会被留下来,这是一个需要提前接受的事实。据说,在我访问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半以上的助理教授都通不过非升即走的考核。但是,他们都没有怨言,开心地离开,以伯克利的工作经历为荣,奔赴更适合他们的岗位。
第三是热爱流动精神。美国人热爱流动,一般来说,很少有教授在一个高校干一辈子。对他们来说,流动到不同城市或不同学校,将会增加他们的经历和阅历,未必是一件坏事。他们会提前评估自己能否会留下来,如果实力达不到会提前应聘其他工作。名校留不住,可以去普通学校;大学留不下,可以去企业。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人生有很多种可能。985大学留不下,去211大学也许很轻松,也许能直聘副教授。如去211大学有难度,双非学校肯定没问题,说不定还能直聘为教授。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有无数的机会和可能。希望广大青年教师能深刻体会“非升即走”制度及其背后的深刻文化精神,积极努力多出成果,也要能接受暂时的挫折和最坏的结果,奔赴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从这首歌词中吸取力量:“无论生活过怎样 富贵与贫寒 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