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际会、家国飘摇、枭雄争霸的民国时代,涌现出了许多横空出世的武术家。他们身怀绝技,怀揣一腔热血,毅然闯进了保民卫国的刀光剑影中。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便是“邹家拳”的创始人邹若衡!
昭通三剑客
邹若衡,原名邹世炯,云南昭通炎山锌厂沟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近现代著名武术家,“邹家拳”的创始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
从清朝到民国,近代的昭通历史里,有一系列与武林有关的事件穿插其中,云南的名人们也行踪若现。
清朝后期,各地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一些武林高手和江湖术士在战乱中流落到昭通。为谋生,他们在当地传授武艺,其中就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部将万振坤。
1863年初,石达开率太平军抢渡金沙江失败,退到昭通境内,在鲁甸梭山遭到地方团练伏击,万振坤与太平军主力失去联系,一个人流落昭通。数月后,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被清军俘获,押往成都处决。想必万振坤也听到了这个坏消息,他化名张彪,长期在金沙江边的永善县炎山一带藏身。
这期间,成都人邹正弟也因为躲避迫害逃到炎山,在此教书。一天,邹正弟与万振坤在一家客店相遇,万振坤身背一对雌雄剑,像是落魄剑客。万振坤吃过饭后,取下一柄剑摆在桌子上,对店家说:“我今天身上没有饭钱,留一把剑在这里,等我找到钱,再来取剑。”这情景被邹正弟看在眼里,他上前说道:“这位壮士,既然你带着剑,你让我们饱饱眼福,这顿饭就算是我请了。”万振坤听罢,亮出双剑,舞了一路。
邹正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发觉眼前这个舞剑者是个高手,立即付了饭钱,将其请回家中,教自己的儿子邹若衡习武。
邹若衡自幼天资聪颖,喜欢拳脚棍棒。万振坤在他家住了两年,教他练南少林拳,他尊称万振坤为“万山老师”。后邹若衡到河北沧州拜李志云为师,学习自然门,后来他把自然门的精华融入南少林拳中,创编了邹家拳。
1896年邹若衡遇到龙云、卢汉,三人意气相投,一拍即合,遂拜了把兄弟,共同习武,与龙云、卢汉并称为“昭通三剑客”。期间,邹若衡经常带着龙云过招,龙云总是打不赢他。不过龙云很精明,跟他学了不少的好招法。之后,3人一起加入滇军,邹若衡在云南陆军讲武堂被唐继尧看中,任副官兼侍卫长,也就是唐继尧的贴身保镖。
传承邹家拳
1915年,蔡锷从唐继尧身边调走邹若衡,让他担任自己的警卫副官,随护国军一起进军四川。邹若衡用自己的身躯保护蔡锷,两人亲如兄弟。后来蔡锷患上喉疾,要去日本治病,成千上万的成都百姓出来欢送,但出面与百姓告辞的不是蔡锷,而是邹若衡。
1915年蔡锷率护国第一军向四川进军前,调走了唐继尧身边的随从副官邹若衡为自己的警卫副官。从此与蔡锷将军形影不离,保卫蔡锷的生命安全,与蔡锷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倍受器重。蔡锷护国军出征后,征战前线,后在棉花坡战役中受伤,受到军部嘉奖。
军旅生涯结束后寓居昆明,将平生研习武术传授子孙后辈,因其所编套路独具特色,人们习称“邹家拳”,《武林》杂志和中国武术网站上,将“邹家拳”列为传世武功以及南拳的一种。“邹家拳”短小精悍,拳路十分刚猛,手里藏腿,腿法隐蔽,手法多以挂,登,插,宰,撩,勾,摆,提,扣等为主,攻击时加上肘法,膝法得势不饶人。昆明众多弟子,得邹若衡口授身传,造诣非浅。
解放后邹若衡曾担任云南省政协委员。他的后半生不但向后人传承“邹家拳”,还撰写了大量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研究云南政治、军事、民族以及蔡锷护国军的历史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