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即将来临,假货横行怎么办?

“双十一”购物节来临在即,各电商平台、销售商蓄势待发、积极备战“双十一”。对于消费者来说“双十一”狂欢之后是满心欢喜还是一地鸡毛?买了一堆无用的商品都还算好,最担心的可能是买到一堆假货。对于商家而言,最糟心的事情莫过于发现假冒商品大卖,自己的商品销量没有提升,反而受到一堆吐槽。这种情况下,买家和卖家可以要求电商平台承担责任吗?电商平台是否应该承担侵权责任呢?

本文以号称“拼着买、才更便宜”的主打低价拼购的电商平台——拼多多为例,来分析当卖家销售假货(侵权他人知识产权的产品)时,电商平台的法律责任承担,以此来提示网友,狂欢购物固然愉快,但是买东西还是自己擦亮眼,才能真的少麻烦,买得舒心、卖得开心!

如今的拼多多,名号响当当。作为一家成长速度快得让人感觉猝不及防的公司,从2015年成立,到去年7月在美国股市上市。到今年,创立仅仅4年多一点的时间,拼多多平台就已经汇聚了4.832亿年度活跃买家和360多万活跃商户。拼多多平台年交易额已经超过了7091亿元,一跃超过积累了十五年的京东,迅速发展成为了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

拼多多从面世至今,国民度认知度高,但却毁誉参半。在取得的成绩面前,拼多多的成长之路一直伴随着平台充斥假货的质疑之声。可能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对拼多多嗤之以鼻,觉得它就是假货的代名词,认为拼多多对商家缺乏严格的监管,导致很多店铺真假混卖甚至堂而皇之卖假货,拼多多也因此曾经被网友戏称为“并夕夕”。早前就有网友称,“拼多多并不是第一次侵犯了知识产权。自问世以来,自称3亿人在用的拼多多,“假货”、“山寨”的质疑从未消停过。拼多多充斥着假家电、假日化品、假奶粉”。更有网友直言这是一家连3亿人都敢骗的公司。

今年的十一大假的第一天,号称坚果大王的“三只松鼠”在其官方微博公开发布打假声明,称其未在拼多多平台上开设官方旗舰店,也未授权任何经销商在拼多多平台上售卖其产品。意指拼多多平台售假。拼多多迅速对此事做出了回应,称2017年三只松鼠就曾入驻拼多多,而且还多次联手制定促销活动。一时之间,拼多多售假问题再一次引发关注。

拼多多平台上的售假问题在司法场景下,又是如何呢?

通过查询公开的裁判文书数据,发现拼多多的运营公司——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寻梦公司)因拼多多平台上销售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产品首案发生在2017年。一家旅游制品有限公司将上海寻梦公司和平台上的销售商诉之法庭,称侵犯其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原被告双方很快达成和解,该旅游制品公司向法院申请撤诉。

截至目前,法院已经审结的上海寻梦公司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案件共有1432起,包括侵犯他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和网络域名权纠纷。其中,70%以上的知识产权纠纷为商标侵权纠纷;1300起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以双方达成和解,原告撤诉或法庭调解的方式结案。上述纠纷中经一审法院审理、判决结案的仅有125起;只有14起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进入了二审程序。最终只有2起案件中,法院认定因上海寻梦公司提交的证据并不足以证明其在接到通知后,采取了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故法院最终判定上海寻梦公司应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实施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一般仅承担“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义务。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因此,对于拼多多这样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而言,只要其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主观上不知道网络用户(卖家)实施了侵权行为,并且在接到侵权的通知后,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或者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的,就视为其履行了应尽的义务,依法不承担赔偿责任。

在政府层面,政府也高度重视媒体反映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曾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并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关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认真开展调查检查,不管是第三方平台还是平台内经营者,只要构成违法,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无论是司法的手段还是行政处理的手段,按照法律规定,电商平台因平台卖家的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有限。但是平台上充斥假货(侵权他人知识产权的产品)时,将会极大的影响整个平台的商誉。因此,拼多多自身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侵权产品方面,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在“拼多多"平台在与入驻商家签订的电子协议中约定了入驻商家不得侵犯第三方的商标专用权;在“拼多多"网站上设置了专门的投诉指引,对知识产权的侵权投诉的受理、通知程序、提交申明的程序等等问题进行操作指引。

买家,在电商平台上买到假货,可以向工商局投诉、通过电商平台投诉维权,当然也可以向法院提起维权诉讼。但是,这些方式都属于事后救济、亡羊补牢的方式,对于买家来说,最有效的还是在下单之前看清楚,理性购买!对于卖家(销售商)而言,及时发现侵权,及时通知电商平台采取删除、屏蔽或断开链接等方式,阻止侵权产品的销售,可能是相对更为快捷、有效的方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