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11月24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去世,享年100岁。
一生坎坷,诗词是渡她的光
叶嘉莹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早年丧母、中年丧女、婚姻不幸。遇到困难时,诗能把她渡过去。“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你要身经过忧患,才会对这个词有很深的理解。”在叶嘉莹先生唯一的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中,她一边谈古诗词,一边谈到了自己的一生。“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她曾回忆,母亲去世的时候,她当时只有18岁。“第一次回国探亲,我在飞机的舷窗上,看到一排大街上都是灯火,我就在想那是不是长安街呢,长安街是我老家所在的地方,所以我一下子就流下泪来了。我的女儿是1976年去世的,1977年我就听说国家恢复了高考,后半生我要申请回国教书了。”
叶嘉莹
据公开资料,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生于北京,本姓叶赫那拉,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上世纪中期曾在台湾执教于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受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首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1979年春,她在南开大学开始了她回国讲学的第一课,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如痴如醉的中国诗词之旅,为逐步恢复生机的中国高等学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此后,叶嘉莹先生在中国各大高校讲授诗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并且在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2015年她定居南开园。“迦陵”是她的号,迦陵学舍、迦陵基金都是以她的号命名的。
桃李满天下,曾坐着轮椅给新生讲课
她曾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她捐出自己的积蓄3500多万元,成立了“迦陵基金”,志在全球弘扬中华诗教,把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传播到世界各地。
叶嘉莹出版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给孩子的古诗词》等著作数十种,入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组委会在授予叶嘉莹的颁奖词中说道:“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2020年教师节,96岁的叶嘉莹坐在轮椅上,给南开大学新生讲开学第一课。她说自己“生命已在旦夕之间”,但仍要努力做到杜甫说的“盖棺事则已”那一刻。她每天手写论文、指导学生整理讲课录音。
纪录片海报
就在她去世前不久,叶嘉莹还在“迦陵学舍”的公众号上发表文章,谈及师生情谊。她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情谊,有时甚至比骨肉更亲近。因为骨肉是天生来的,是血缘的关系,而不在于个人精神、思想上有没有一种自我的选择,而师生的情谊,则是他们的理想和志意的一种传承。我们讲授古典诗歌,我们的理想和志意都是寄托在诗歌里边的。不只是我们自己的理想和志意,我们还透过古人的诗歌,把他们的品格、理想,他们的志意、怀抱,他们的情操、修养,传递给学生。”
听过叶嘉莹讲课的人都知道“跑野马”是叶先生讲课的特色。她说,别人讲诗是注重知识、背景,而她是对于文字里面所传达的生命比较重视。叶嘉莹曾提出过“弱德之美”,并强调“你是弱德,你不是弱者”,“弱德之美不是说你软弱就是美,而是你要坚强地持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己把自己持守住了。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我都尽到了我的力量、尽到了我的责任。”
传播古诗词文化,她有自己的“执念”
叶嘉莹先生除了讲课之外,也给孩子们写过书。曾策划推出过叶嘉莹的《给孩子的古诗词》《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的活字文化总编辑李学军,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说,“叶先生是大先生,对中国古诗词的弘扬,可以说无人能及,她从十几岁开始讲古诗词,讲了八十多年,她的去世是文化界的巨大损失。”
《给孩子的古诗词》
李学军回忆,2014年,她想请叶嘉莹先生给孩子编写一本古诗词选,叶嘉莹先生很痛快地答应,她希望能让青少年都爱上古诗词。在出版过程中,叶嘉莹先生有自己特别的“执念”和坚持。按照市场上家长的想法,当然是希望古诗词的选本能标注拼音,方便孩子学习,但叶嘉莹先生坚持认为,我们现在讲的是唐朝人的诗,或者是宋朝人的词,那个时候普通话还没有流行,她认为学中国旧诗先要学会按照古代的声调来读诵。她用自己的方式,出了一本讲诵版。为了让现在的人理解古人的吟诵,叶嘉莹先生还发布过各种诗词吟诵的视频合集,供后世人学习。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