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兴寺位于壶山下,始建于晋代,原名石头寺。公元655年,唐朝爱国忠臣褚遂良被武则天贬为潭州都督,褚遂良曾登陶公山游石头寺,睹寺宇宏伟,触景生情,为大唐王朝兴衰悲愤不已,援笔题写遒劲有力、丰腴大气的“大唐兴寺”四字,石头寺自此改称大唐兴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大唐兴寺在近1700年的盛衰中,朝代更迭、世事沧桑。大唐兴寺屡经兴衰,改革开放后,湘潭各界强烈要求恢复大唐兴寺,2015年,经湖南省民宗委批复许可,大唐兴寺在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长老的主持下得以续建,圣辉长老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在他的人格魅力感召下,善缘汇聚,历经艰难,终于在2022年底建成,并于2023年1月试开放。(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史载湘潭城建于唐末五代初,故“先有唐兴寺,后有湘潭城”之说。(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2023年3月26日,湘潭大唐兴寺举行演法法师晋院仪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两序大众在山门前排班迎请演法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演法法师晋院仪式如法如律,简朴庄严。(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主和尚圣辉长老为演法法师慈悲开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旧唐兴寺雄伟壮丽,前临湘江,后依古木,寺周旧有围墙,山门在寺东金鸡桥,入门有钟鼓楼,唐人刘禹锡《智俨法师墓塔铭》载:“……长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头寺,门前一带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与湘流而不已。”图为刘禹锡《唐故衡岳律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圣辉长老撰《大唐兴寺中兴记》(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大唐兴寺依历史记载的老唐兴寺原貌修复,秉承古风、续晋唐雄姿、重檐翘角、斗拱相乘、修新若旧,精益奇巧,错落有致,楼台瑰丽而庄严。图为天王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依历史记载的老唐兴寺原貌修复(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赵朴初居士题写的“大雄宝殿”匾额。(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寺之布局,纳山水之神秀,依势而建,曲径通幽蔚蔚然,四纵连横上下呼应。朝闻钟而夕听鼓,风铃叮铛,梵音和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大唐兴寺临壶山可观湘江,苍渺云水、一任风雨、一脉相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大唐兴寺,潭州最古梵刹,续晋唐雄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湘潭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是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八指头陀敬安大师的故乡,还是“一身而系五宗法脉”的虚云大师的桑梓地。(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