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育观与乡村女性地位的桎梏

乡村调研手记099

近三十年来,乡村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地位已然因当下经济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但村民的诸多思想观念依旧很难松动

一部分旧有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残存在人们的心中,如传统的婚育观念等。在地扪,“延续香火”、“养儿防老”这样的旧有观念就依然在当下占据着主流位置。

查阅该村的家庭户籍信息时,会发现有的家庭男孩儿上面会有几个姐姐,父母生小儿子的时候年纪已经比较大了,但为了家里能传宗接代,还是会选择高龄产子

村中98%的家庭都有儿子,只有女儿的家庭也会选择在房族内过继一个儿子或是招一个上门女婿来延续本家的血脉。可见,香火,仍旧是当地婚姻的内核所指。

1

“养儿才能防老”的观念与礼俗

采访过村里不同年龄段已为人父母的村民,如果他们的孩子成家生子后,他们是否接受只有孙女没有孙子的情况90%的人回复是否定的。村民们都表示:“女儿嫁出去,就不负责家里这边的事情了,还是要靠儿子养老。”

像地扪这样的礼俗,很多乡村都有,他们并不是按照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进行家产分配,而是按照俗例,只有儿子才有继承权并同时需要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义务,女儿没有继承权且不用赡养父母。

在地扪侗寨,靠女儿赡养的老人是会被邻里笑话的。家里在分家与进行遗产分配时,都不会将女儿考虑在范围之内,只是在儿子间进行均分。若这个家庭没有儿子,也没有过继或是招赘,那么老人的遗产将由父系房族内同辈或下一辈亲属继承,并由继承者尽赡养义务以及负责被继承者的身后事等。

由此看来 ,在像地扪这样的乡村中,“养儿防老”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也是见诸生活的礼俗常态,一时间很难转变。其婚姻内核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继而来保证一个家庭的生生不息。有时,涉及到“传宗接代”甚至能改变一件事情的性质与风评

前几年,在村里的模寨就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两户人家中的丈夫都出现了出轨的问题,而他们所面对的村中舆论却是不同的。男子A面临的是这个熟人社会中舆论的声讨和指指点点,全部是负面评价。而另一位男子B所面对的舆论则是多元的,有负面的责怪,同时还有不少的谅解之词

据了解,男子A家中儿女双全,不存在断香火的问题,于是他的出轨被人们完全归咎于作风问题、道德问题,觉得他的妻子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的,无需退让。而男子B家中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妻子的年纪也有些大了,存在无法延续香火的问题。对于他的出轨,人们觉得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其中传宗接代成为了重要原因之一。故此,他所承受的舆论环境就没有那么尖锐,而他的妻子还被部分人规劝要宽容一些

2

一个新婚家庭的开始,从新生儿的诞生算起

在地扪,一个新婚家庭的正式开始,并非是从婚礼算起,而是从新生儿的诞生开始计算。从村子里女方筹备的嫁妆以及为新生儿筹办“三朝酒”时女方娘家送礼的礼俗对比中,就能对此窥得一二。

在地扪举办婚礼时,女方准备的嫁妆并不丰厚,主要就是毛线拖鞋、一套侗衣以及一些以后背孩子用的背带。毕竟在大部分地区女方的嫁妆和男方的彩礼都会作为新婚夫妻婚后的生活物质基础,而且也代表了他们双方各自的体面,所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准备得比较丰厚地扪却不是这样。但这并不代表,地扪家庭一直不需要这样,只是换了时机罢了。

当新婚夫妻诞下新生儿时,一般会挑选个吉日,双方家庭为新生儿筹办“三朝酒”。此时,新生儿不仅要被送到外婆家取名字,被送回时,外婆家还会送上丰厚的礼金、大量的稻谷,部分家庭还会送些家具、家电等,以当作礼物被一同送到新婚夫妻家中。所以,并非是不需要准备丰厚的“嫁妆”,只是时机从婚礼换成了三朝酒

可见,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还是当下地扪的主流婚育观。如果可以把乡村家庭比作一个坐标的话,那么它的纵轴就代表父系传承,横轴代表夫妻代表着延续香火、生生不息的纵轴永远是家庭里的主轴,而夫妻的横轴,只能作为副轴来看待了。

一方面纵轴有着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伦理意义,反过来,它同样有着赡养父母这样的经济意义,是一个家庭延续的必备条件。这样的家庭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突发情况而发生颠覆性改变,这是乡村家庭更看重的。

而横轴虽然也有稳固感情等意义,但它的长期稳定并不是乡村家庭存在的必然条件。故此,副轴有为主轴服务的功能

3

乡村女性地位的桎梏

如上,形成并保持如此婚育观的原因一方面是人类的生物特性,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一个家庭要有强大的生产力,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是关键。

在还遗存了很多农耕文明的乡村,这样的传统观念短期内仍不会自我扭转,女性在家庭与乡村社会中的地位也会因此受到桎梏。

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下乡村女性在接受教育、经济收入等方面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乡村的婚育观念以及婚姻关系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延伸,但是村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仍然普遍不如男性。“重男轻女”、“必须履行的生育职责”等现象,仍旧钳制着乡村女性独立的步伐,也造成了很多女性社会问题

当然,只有在乡村不断转型过程中以及在多元外力的冲击融合下,乡村家庭的结构与性质、婚姻内核才会逐渐发生变化,很多因之而起的问题也才能被平衡,然而这一平衡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认知过程。在这一漫长的过渡期,我们仍需寻找应对的办法。

作者:张媚,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务:肖龙楠

责编:井惠子

图片来源:网 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