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偶然背后战斗力的胜利!

引言

中途岛海战,二战中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更广为人知的桥段是,日本的密码被美军破译,因此不少人以为美军的胜利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当时的军力对比,无论的数量还是质量,美军都完全处于劣势,想守株待兔吃下日本舰队,哪怕是块儿边角料,胜面儿也不大。就如同普通人伏击位武林高手一样,知道对方行踪还是一样打不过。



那为何最终胜利的是美军而不是日本,单看战局本身,偶然性似乎是最重要的因素。比如,日军侦察机起飞时有几架因为故障耽误了半小时,美军轰炸机战机赶到时,日本舰载机正换弹、加油正在进行中。但光顾美军的不只有运气,美军机队也常发生混乱,不少机队在茫茫大洋上迷失。如果深入探究,又会发现每个偶然因素的背后,都有各自社会文化、物质条件的支撑,下面我们就来把每个点掰开了、揉碎了,看看美军的胜利到底凭的是什么。



null



一、密码破译,社会多样化的结果

首先来放大下众人皆知的美军破译日本密码的事,需要澄清的是,光有这些情报并不足以让美军轻松击败日本舰队,情报最大的作用是为美军赢得了时间,但能否在这仅有时间差优势下,动用不多且弱势的力量赢得胜利,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快,是破译日本密码带来的唯一的先机,趁日本潜艇的封锁线未成,把舰队开出到中途岛东北埋伏,抢修约克城号航母。



千万不要以为密码破译单单是个科学技术问题,站在更广的角度,也是个社会问题。比如最著名的图灵,二战时他破译了德国的密码,还发明了图灵机,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是一个性格古怪、行事乖张的人,而且战后因同性恋被迫害而死。我们都看到似乎是英国社会对于图灵的不宽容,但换个角度看,如果再不宽容点,不是图灵被迫害,而是看不到迫害,因为压根就不会有图灵这样的人出现。这有点像我们熟知的那句话,如果瓦特早出生50年,他和他的蒸汽机将会一同被历史埋葬。


尖端的密码破译者,不但要有深厚的数学功底,也要有极强的想象力,他们所具备的这种个人特质,注定不可能是一颗螺丝钉。再扩展一点,像爱因斯坦、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人,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像标准军人一样思考和行事,就不可能有如此成就。美军当时破译的密码的两名军官,罗奇福特和萨福德,和图灵差不多,都是奇怪到无法言表的人,留着爆炸头,穿着拖拉板儿,话也说不利索,还十分固执,但美军能容得下这样的人。如同《珍珠港》电影中的雷夫和丹尼,穿着花衬衫,偷开飞机泡妞,如果日本海军有人这么干,估计得抛腹自杀了吧。美国密码破译,就像雷夫和丹尼的王牌飞行员一样,是社会多样化在一个特定领域产生的自然突破,而不是任何一个领导能够刻意塑造的结果。


null

帅气的密码专家罗奇福特



二、目标不明,日本人的妄念

整个中途岛海战,日本动用了200多艘战舰艇,700多架飞机,而美军只有40来艘舰艇、300多架飞机,质量上,日本的大和号是当时最大的战舰,日本各式战机性能都优于美军。但日本却把如此庞大的力量分散到1000多海里广阔的洋面上,以至于大和号这样海上霸王根本就没有参加战斗。日本人到底此役的目标是什么,是要占领岛屿呢,还是要消灭美军的舰队呢,还是要封锁太平洋呢,日本人自己也矛盾重重。


null

日本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


如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强调唯一目标就是要诱出美军航母舰队并歼灭之,而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大将找到机动舰队司令南云忠一中将面授机宜,说主战目标是占领中途岛,电影当然有演绎成分,把战略目标分歧的两端放在两位大将身上,大大增加戏剧性。但这并非捕风捉影,抛开个人因素,把眼光放在整个日本海军,战略目标的分歧是实实在在的。从山本的作战计划我们就可以窥探一二,他分兵去攻打什么阿留申群岛,派南云去主攻中途岛,自己又带着主力舰队远远躲着,这种分兵的策略给美军个个击破、以弱胜强创造了良机。


null

山本的旗舰大和号


山本对于珍珠港一战没有消灭美军航母耿耿于怀,又希望占领中途岛扩大势力范围进而逼迫美国讲和,美军对东京的轰炸又让海军不得不考虑天皇的颜面,多重目标在一个系统里,就难免让具体作战方案变得过于复杂。其实如果要占领中途岛很简单,直接把主力舰队开到中途岛,用大和号、武藏号这种巨无霸的主炮都能轰下来,美军的舰队根本就近不了身;要消灭美军舰队要复杂一些,首先得找到,然后再聚歼,但起码是不会自己被歼灭的,因为只要战机挂好鱼雷,多派侦察机,有零式战机保护,美军战机根本不足以消灭日本舰队。日本偏偏没有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搞了个复杂的作战计划,害苦了中途岛现场指挥的南云,他每下一道命令就得在这几个目标间纠结,最终贻误了战机,弱点被抓了个正着。


null

中途岛海战示意图


日本复杂的作战计划充满了东方式的计谋的影子,而美军的方式则充满了西方人的直接了当。美军派出的侦察机一发现日本的舰队,毫不犹豫,马上让中途岛的战机起飞轰炸日本航母。虽然战机性能太差,并没有什么卵用,但美军的目标很简明,作为防守的一一方,尼米兹的就是消耗故人、保存自己。还记得《兄弟连》中临危受命的连长斯皮尔斯,一上来,就命令“绕毛路,直接给我上”。美军在中途岛也是这样西方人的直接,只要发现日本舰队,近尽可能早让战机起飞扑上去,战局的发展最终没有辜负美国人,一波波战机被打下来,最终俯冲轰炸机把日本4艘航母全部干趴。



三、南云纠结,穷讲究的理性

现在我们从社会宏观层面来到的中途岛作战现场,看看这些宏观因素是如何影响南云现场指挥的。首先我们得看看为何有南云这个人,在珍珠港南云放弃轰炸油库,被广泛认为是保守的,为何要派南云给山本打下手,而不是同样留美归来的航母派山口多闻,这也是日本战略分歧在从事方面的展现,用南云来平衡一下山本,在激进里面掺杂点保守,即想要战果,又想避免舰队损失,这个平衡手段在珍珠港还算成功。在中途岛一战,山本有意启用山口多闻担任总指挥,但碍于日本海军传统,最终还是只有南云。


null

复盘图


单看南云在作战现场的布置,其实并不算糟糕,派出了侦察机搜索美军舰队,轰炸中途岛时预留了一半飞机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美军航母,赤诚号和加贺号上预留的轰炸机都装好了鱼雷,飞龙号和苍龙号预留的轰炸机空载,随时准备装对舰炸弹,一切按步就班。美军从中途岛起飞的战机由于性能和飞行员经验的问题,没给南云造成太大困扰。南云相继作出了两个重要的决定:一,获悉对中途岛攻击效果不佳后,原来装鱼雷的战机全部换装对地炸弹;二,在接到侦察机发现美军舰队的报告后,没有立即命令战机起飞而是等待。


null

南云的旗舰赤城号


从换弹决策上看到,战略目标的摇摆对南云在关键作战指挥时的影响,如果作战目标坚决放在美军航母上,此时无论对中途岛攻击效果如何,也无论美军陆基战机如何干扰,也无论侦察机是否已发现美军舰队,轰炸机都要挂好鱼雷,没挂弹的也要挂好对舰炸弹,随时准备出发。换弹的决策不但延误了时间,直接导致南云下一步决策被绑架,步步被动。日本人整场仗,唯一一次像美国人一样放下包袱的决策发生在3艘航母被炸废后,山口多闻放他的战机出去,弱于干掉了约克城号,如果一开始南云能有这种坚决的心态,战果不会差。


null

日本人拼命炸沉约克城号


南云没有利用仅有的空档发出战机,我们可以看到南云谨慎保守的心态,可以看到南云有多舍不得自己的战机,也可以理解日本海军当初选择他的原因。如果没有足够的护航飞机,派出去的战机就会像美军战机那样像活靶子一样被打掉,攻击中途岛回来的战机也会没法降落耗尽燃油而葬身大海。日本战时制造能力基本停滞,少一架是一架,这种情形下,谁都得把战机、战舰当宝贝一样。日军对于条令和惯例的遵循也到了极端刻板的程度,哪怕是在这种场合,轰炸机依然要战斗机护航,依然坚持战机必须出发时才能挂炸弹。对比美军将领在战场的决断,南云就是日本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典型的穷讲究的代表,不穷讲究的山本和山口多闻都是美国留学回来的。


null

九七式舰上攻击机,被换弹耽误了都没出手的机会

也是它在下午炸沉了约克城号



四,美军视角,个人自由的胜利

我们总结为个人自由的胜利,你甚至可以称其为混乱的胜利,而日本则是按部就班、严谨细致的走向失败。别以为只有日本的侦察机会出故障,霉神也一样不放过美国人,美军的战机也一样状况频出,企业号的战机起飞后几架也故障耽误了时间,指挥官斯普鲁恩斯一看势头不对,马上下令停止盘旋编队了,立即出击。轰炸机鱼雷机很多都没有战斗机护航,各波战机都相互照顾不到,有的机队甚至压根就没找到日本舰队,大黄蜂号上的鱼雷机中队长还和联队长在通信系统里吵架,私自改变的航线。


null

斯普鲁恩斯的旗舰企业号


就是这波自作主张的鱼雷机队,是第一波找到日本舰队的舰载机,虽然性能很差,只放出一枚鱼雷,还没有命中,便很快被零式战机全歼。但这批鱼雷机死得其所,他们到达的时间刚好是南云回收完中途岛返航飞机,准备放出战机攻击美军的时刻。他们不但拖住了南云宝贵的时间,交火的声势也吸引了其他美军舰载机队,让他们很找到了日本舰队。前面所有5波陆基战机和3波鱼雷机的攻击,基本没有任何战果,美军的战机性能差,飞行员经验不足,在面对日本防空炮火和零式战机时都没有任何优势,美军的鱼雷更是可笑,大多没有命中,不小心命中的也都没有爆炸。但他们不是没有价值的炮灰,他们拖住了南云,一直拖到了10:20,没有给南云合适的机会放出战机。南云放出的战机只有在美第一波战机到达前那批攻击中途岛的轰炸机和侦察机,以及中间抽空放出的保护航母的零式战机,这些对于美军舰队没有任何威胁。


null

大黄蜂号上的TBD蹂躏者式鱼雷轰炸机


10:20,美军的第9波攻击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赶到了,日本所有零式战机和防空炮火都在低空攻击美军的“活靶子”,没有人注意到高空,让美军的俯冲轰炸机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了优美的俯冲轰炸动作。日本航母的甲板都是木头的,这是日本钢铁不足的结果,甲板下机库中停着加满油、挂好弹的日本战机,炸弹穿透木质甲板引爆了下层的武器和油料。日本航母身经百战,就在这种“巧合”中被全歼了,可以发现,美军这种奇葩的攻击方式,达到了完美的效果,但却不是任何一位美军指挥官有意设计出来的,而是战场上所有美军官兵个人分散决策的结果。如果说美军稍微有点条理的,要算是弗莱彻的约克城号,他命令舰载机起飞后同样直奔战场,但编排他们慢机先起,速度快的战斗机后起,在奔向日本舰队途中完成编队。


null

彭萨科拉海航博物馆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

是中途岛海战凯旋战机之一


不得不提下约克城号,它在之前的珊瑚海战中差点被击沉,勉强回到夏威夷后,因为破译了日军情报,尼米兹已经获悉日本要袭击中途岛,手上只有2艘航母,不得不赶紧把约克城号修好。但伤筋动骨一百天啊,各类专家评估都要3个月甚至半年,日本人的估计出差不多。只有几天时间,如何修好一艘重伤的航母?过程说来好笑,和上面提到美军的打仗方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尼米兹找了上千工人、工程师,航母一拖进干船坞,这帮人涌上去看到啥就修啥,没有任何命令,甚至没有图纸。5月30日,约克城号就出港了,距离它回到夏威夷只有3天,最后一名工人是出海后被摩托艇接回来的。修好约克城号,你可以看到美国的国力,只有产业足够发达,才能有如此众多技艺高超的工程师、工人,同时也是个人自由大放光彩的时刻,上千人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3天修好了重伤的航母。对比同样是珊瑚海战受伤比约克城号轻得多的日本航母,翔鹤号、瑞鹤号,此时还在港里躺着呢。


null

在珍珠港干船坞赶工修理的约克城号



五、结语、个人自由主义胜利与集体军国主义的失败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把美国的战斗力看成技术的结果,以为没了技术优势,美军什么都不是,今日我们复盘中途岛海战,意义就在于,看看没有数量优势,更没有技术优势的美军,靠什么打败不可一世的日本,进而探究战斗力的根源是什么。


虽然运气成分有,但对于双方都是公平的,从各个因素看,中途岛海战美军的胜利,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美国自由式胜利。几个“不成体统”的军官破译了日军密码,上千名工人各自为战修好了约克城号,与上级吵架后坚持自己判断的中队长最先找到了日本舰队,各自为战的美军机队炸沉了日本航母。这种胜利只能发生在美国人身上,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最优选择,他们对自己人充满了坚定的信任,他们这种灵活指挥模式能发挥作用。


null

美军唯一的鱼雷轰炸机幸存者盖伊少尉


反观日本,庞大复杂多目标的作战计划,左右为难的战场司令,造血能力不足导致的守财奴个性,过度墨守陈规导致的延误战机,奇袭珍珠港那种模式似乎怎么都不管用了,只要有一点脱离了计划预设,他们就手足无措,这样的军队如何获胜,他们失败也在于个人自由极度缺失。我们还要说说,导致日本整个战略误判的妄念从何而来?用控制论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系统缺乏反馈校正从而使输出严重偏离正常值;用日常的话来说,一个缺乏教养的少年突然成为暴发户后狂妄到认不自己亲娘是谁。这就要说说打了败仗联合舰队回国后的情形,整个日本都把此役宣传为大捷,了解内情的官兵被发配太平洋前线驻岛,伤病员隔离治疗,终身不得与家人联络。这就是妄念的来源,对于失败的、不好的、丢脸的事情,没有人能去面对,没有人能去研究,没有人能去反思,以致于整个日本国民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认识偏差越来越大,直到亡国绝种的边缘才被打醒,教训深刻啊。


null

被轰炸的日本舰队


无论在战场上,商场上,科技场上,还贸易战场上,胜败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后都有观念的作用,都是思想的力量,都是生活方式的结果。


null

今日中途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