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为什么会治疗失败?

神经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大脑或脊柱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胶质瘤约占所有脑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0%,占所有恶性脑肿瘤的80%。胶质瘤根据核分裂像、异型性、细胞增殖速度进行分级,胶质瘤根据核分裂像、异型性、细胞增殖速度进行分级,1级和2级一般称低级别胶质瘤,通常具有更好的预后结局。3级和4级胶质瘤被认为是高级别胶质瘤,未分化或间变性,预后较差。胶质瘤2级虽扩散浸润,但属于低级别胶质瘤。虽然胶质瘤2级和胶质瘤1级同属于低级别胶质瘤,但是预后差距却很大。胶质瘤能活多久?不考虑任何分子亚类,胶质瘤2级,治愈率一般来说,5年生存率达40%-80%,中位生存期在3-5年。当然不同的研究,生存率可能会有差距。

为什么胶质瘤治疗会失败?

如果排除WHO1级胶质瘤,常规治疗将无法治愈大部分WHO胶质瘤。治疗失败的原因是这些肿瘤在诊断之前都已经侵入大脑,即胶质瘤细胞的侵袭性质,这是当前胶质瘤难以治疗的重要因素。在观察、切除和/或放疗后,这些静止的细胞中有一些后来转变为更恶性的表型。低级别胶质瘤通过转化为恶性胶质瘤的遗传目录的进展被很好地记录下来。不幸的是,人们对这些转变的触发因素和时机知之甚少。此外,目前还没有已知的治疗可以延迟或停止这种遗传去分化。关于胶质瘤预后可控因素中,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应该首要关心的。

手术是获得组织学诊断和获得有价值的分子信息的必经之路。对于2级胶质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早切除,而不是等待观察。手术切除应尽可能广泛,术中影像学技术,连续电生理监测和清醒手术尽量减少手术风险。手术切除的程度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相关:接受全切除的患者比接受部分切除或活检的患者生存时间更长。尽管我们还没有对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但这一观察结果在所有研究中都是一致的。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可能影响其可切除性:idh突变的胶质瘤可能更容易进行根治性切除,浸润性更小。由于扩大切除的有利影响,一些作者鼓励行癌前切除术(即超出可见的肿瘤边缘)。除了增加病人的存活率外,手术切除还可以显著改善癫痫发作的控制。

在间变性胶质瘤中,尽可能的切除是标准治疗,使用5-氨基乙酰丙酸的荧光引导手术可能有助于切除间变性灶。减轻大肿瘤患者的肿块效应和减少后续照射的肿瘤体积也可能是重要的。由于所有这些原因,手术在2级胶质瘤中有巨大的意义,患者应转介给专门治疗弥漫性胶质瘤的神经外科医生。

并不是所有的胶质瘤都无法切除干净,儿童的小脑星形细胞瘤可以切除干净,成人限于额叶、颞叶的I级星形胶质瘤也可以完全切除。说白了,就是这个肿瘤的恶性程度较低,并且生长的位置又要适合于扩大切除,切掉后病人还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这几项的组合是完全切除肿瘤的必要条件——大脑密布阡陌交错的神经与血管,因此想要完全切除十分困难。因而,即使神经外科显微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神经外科医生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胶质瘤切不干净的必然结果就是残存的肿瘤再生长,并有可能进入恶性进展过程。

胶质瘤患者想要提高预后,除了尽量切除干净外,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放疗,化疗和联合方法也要根据情况选用。在2级胶质瘤中,系统辅助治疗与延迟放疗并不能提高生存率。因此,对于年龄小于40岁的WHO 2级胶质瘤患者,一致认为应进行严格的影像学随访(即每3个月进行一次MRI扫描),无需辅助治疗。辅助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后残留肿瘤和/或不良预后特征的患者(如年龄为>40岁,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失控)。

所以对于胶质瘤手术,一个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医生是尤其重要的。目前国际上,世界神经外科手术大师巴特朗菲教授是尤其擅长颅内肿瘤手术的。巴特朗菲教授可以在现代高精密设备下,比如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检测、DTI、术中核磁等,多数情况下可以为患者切除95%以上的肿瘤,其平均切除率也在90%以上。而且巴特朗菲教授可以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入路来切除胶质瘤,在尽可能去除剥离肿瘤病变的同时,又能对周边神经功能区进行很好地保护,从而使得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得以保障。

如果国内患者的脑胶质瘤、髓内肿瘤、血管病变在国内治疗面临难度大、成功率低、风险大,或者想寻求更先进的诊疗技术,通过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就可以寻求世界神经外科大师亲自会诊的机会,积极改善预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