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沉船保护发掘最新进展:出土文物精品18万余件

央视新闻客户端8月6日消息,8月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发布了“南海Ⅰ号”保护发掘项目、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两项重要考古工作成果。

“南海Ⅰ号”宋代沉船发现于1987年,2007年运用沉箱进行整体打捞,安置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14年启动系统性的保护发掘工作,至2019年船货清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始着手沉船的整体保护。

沉船中共出土18万余件文物精品,展现了我国宋代繁盛的海外贸易体系,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承、我国与沿线国家商业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实论据。

“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和保护发掘工作伴随我国水下考古30余年发展历程,是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快速发展的缩影,堪称世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之作。

“南海Ⅰ号”保护发掘工作,按照发掘、保护、展示三位一体的先进理念,广泛运用多种科技创新手段,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全面真实地展现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绝佳案例。

枣树林墓地是一处春秋中、晚期曾国公侯墓地,目前已发掘包括两组曾国国君及夫人合葬墓在内的高等级墓葬54座,出土千余件工艺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等随葬品。

这些成果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礼乐制度、阶层组织等发展状况,部分青铜器载有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图片来源 国家文物局

曾国在传世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而包括随州枣树林墓地在内,近年来鄂北地区多项重要发现连接起了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时期曾国高等级墓葬考古的完整链条,对研究曾国历史、曾周关系史和曾楚关系史,以及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充分展现了考古学在挖掘历史信息、展示中华文明发展历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与会专家对两项考古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宋新潮指出,“考古中国”项目是以考古的方法全面、客观、科学地阐释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脉络,以及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解释何以中国、何为中国等重大学术问题。

(原题为《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