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 2022年10-11月ToB数字化产业投融资月报

数字化丨研究洞察

导语:

艾瑞咨询对ToB数字化产业进行长期跟踪,本报告为2022年10月及11月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汇编及相关数据分析。2022年10-11月,国内ToB数字化行业融资分别达为45和50次,基于本报告分类,行业数字化、人工智能、数字化软件赛道企业获投次数较多。从融资轮次结构上看,2022年10-11月国内ToB数字化行业天使轮(12次)、Pre-A轮(11次)和A轮(13次)融资的出现的频次较高,C轮及后续轮次的融资较少——ToB数字化行业一级市场活跃度较高,不乏有潜力的新企业,但进入成熟期的ToB数字化企业相对稀缺。

本报告所指“ToB数字化产业”指主要面向企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行业,包括软件、硬件及企业服务行业。表1和表2为艾瑞咨询研究院跟踪整理的2022年10-11月期间发生的ToB数字化产业投融资。

2022年10-11月,国内ToB数字化行业融资分别达为45和50次。从行业结构上看,10月人工智能行业融资次数最多(9次),大数据(8次)、工业软件(5次)、算力芯片(5次)行业随后;11月行业数字化(14次)和数字化软件(10次)行业融资次数较多,物联网(6次)、工业软件(4次)行业随后。

从融资轮次结构上看,2022年10-11月国内ToB数字化行业天使轮(12次)、Pre-A轮(11次)和A轮(13次)融资的出现的频次较高,C轮及后续轮次的融资较少,整体呈现出偏前期特征。一方面这体现出ToB数字化行业一级市场活跃度较高,不乏有潜力的新企业,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进入成熟期的ToB数字化企业相对稀缺。

融资轮次和融资赛道的交叉分析也显示了2022年10-11月的ToB数字化融资集中在相对前期轮次,数字化软件、行业数字化、人工智能、工业软件行业在A轮及之前的融资达到5次或以上。

融资规模和融资赛道的交叉分析显示,2022年10月和11月国内行业数字化、大数据行业的融资规模普遍较大。

2022年11月《中国数据中台行业研究报告》

市场规模

行业增速有所放缓,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数据技术加速创新融合应用。2019年是数据中台元年,行业快速完成了萌芽期和成长期的积累,正在积极向成熟期过渡。从供给侧看,生态化合作趋势明显,一方面云厂商在各垂直领域加速布局合作生态,配合生态伙伴的行业积淀和服务协同,使得个性化部署能力和实施效率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部分独立厂商融合云厂商的底层平台能力,结合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专项优势,发布多样化的数据中台产品。在需求侧,企业对数据中台的关注点已从中台本身转向了最终的数据变现能力,对中台的理解不断加深,需求也更加明确。此外,在疫情影响下,企业的价格敏感度上升,驱动厂商积极探索业务模式创新和服务升级。数据中台行业的集中度和成熟度持续上升,整体规模稳步增长,增速趋于平稳。

争议

搭台还是拆台,做厚还是做薄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和数据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关于中台的争议也开始出现,比如中台该做厚还是做薄等。艾瑞通过调研发现,这并非中台本身问题,而是不同群体的语境不同,关注点不同。首先,数据和指标体系保持一致性的理念不会改变,且数字化程度越深,其价值越明显。其次,复用的理念不会改变,“重复造轮子”在大多情况下都不被允许。再次,数用一体、循环往复的理念不会改变。而以上三点,正是数据中台的理念基础,因此中台并不过时。在具体技术架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上,中台确需与时俱进。首先,传统意义上的广义中台将企业管理、平台建设、数据治理、数据运营,形成了大一统的系统,门槛较高,且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难以真正成功。随技术进步,原来需要人工去做的很多事项,都可以用工具和产品代替,在性能、功能、体验均不变情况下,中台变薄了。其次,中台本身也需解耦与分层,数据汇聚、治理为一层,为数据管理层;数据服务与应用为一层,为数据应用层;安全、AI能力等,则纵跨两层。

2022年10月《中国CEM行业研究报告》

CEM初识

CEM是企业战略性地管理客户全旅程体验的过程

CEM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即客户体验管理,旨在通过贯穿客户全旅程的各线上及线下触点,集成客户的体验和行为数据,并与企业内部运营系统及外部第三方社媒平台打通,做到与客户的全方位实时情感交互,提升客户对品牌的感知及忠诚度,达到拥护推荐者、激活被动者和转化贬损者的目的。CEM集成了客户消费前、消费中及消费后全链路数据,赋能于前端业务决策,具有常态化、交互化和智能化的特性。

市场规模

2021年中国CEM市场规模达33亿元,未来增长率稳步有升

据艾瑞测算,2021年中国CEM市场规模达33亿元,较2020年增长20.3%。随着需求端对“体验制胜”意识的觉醒和私域玩法的经验沉淀,以及供应商产品的成熟和生态体系的完备,中国CEM行业预计将在未来3-5年步入发展快车道,释放市场活力。

玩家类型及特征

群雄逐鹿,玩家以不同角度入局,整体较分散

CEM市场玩家类型较多,各类玩家基于自身优势从不同角度切入,市场整体呈现相对分散但趋于相互渗透的态势。用户/客户洞察类以打造标准化产品为基础,部分头部厂商产品率先向3.0阶段演进,且具备一定的咨询服务及数据运营实力;腰部厂商侧重于打磨产品功能,进行快速迭代升级,辅以轻量级服务。舆情类主要从社交媒体数据分析角度切入CEM赛道,重点关注在公域数据如文本数据和电商数据等。该阵营厂商与用户洞察类厂商提供的产品在功能上的差异性较小,在产品基因上有着公域与私域的本质不同。体验设计类深耕客户体验领域,旨在将用户体验及设计领域的咨询服务做数字产品化升级。数字化咨询类在CEM市场中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如作为项目牵头方提供客户体验战略转型服务,或基于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在原有产品上做二次开发并辅以数据运营。于MA类来说,营销市场为现有市场,目前已有部分厂商进行产品线或业务线的拓展,进入CEM新市场中。整体上看,CEM各类玩家均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相互寻求长期战略制或项目制合作,共建行业生态,不断探索CEM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2022年7月《中国人力资源数字化研究报告》

市场规模

2021年市场规模约200亿元,未来三年CAGR为25.3%

据艾瑞推算,2021年中国人力资源数字化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同比增长26.8%。未来三年该市场将以25.3%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约400亿元。从需求角度讲,背后的增长动力主要有:(1)企业对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逐渐重视;(2)SaaS模式加速人力资源数字化渗透;(3)企业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数字化布局思路逐渐清晰,采购数字化产品模块增多,预算增加。从供给角度讲,增长动力主要有:(1)HR SaaS持续发力;(2)技术型新玩家和“跨界”玩家不断加入,市场供给力增强;(3)各路玩家在服务链路、服务精度和服务模式上打磨、升级,一站式解决方案输出比重增加,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人力资源数字化特征-要素

新人才、新工作、新管理及新工具共同构建数字化生态体系

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单纯依靠信息技术并不够,需要利用新人才、新工作、新管理、新工具等基本要素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方位升级。其中,新人才是人力资源数字化的核心要素,指企业内部具有数字化意识,熟练掌握和使用数字化工具的员工。新工作指智慧协同的数字化工作场所,连接流程、资产、设备与人员,赋能员工自主决策、自主成长。新管理指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以及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人才管理新方式,在当前环境下即聚焦于赋能员工、激活组织。新工具是人力资源数字化的重要基础,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供强大的数据、技术、信息和平台等支撑。四要素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帮助企业构建数字化生态体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