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是医生的附庸!为什么工作二十多年的资深护士也这样想?!

来源:护士网(作者:yangling.12 同科的护士姐姐,被推荐参选市里的"杰出护士",很为她高兴

来源:护士网(作者:yangling.12

同科的护士姐姐,被推荐参选市里的"杰出护士",很为她高兴。因为要写推荐材料,我们做了一番讨论究竟要表达些什么内容,匆忙间无甚结论,似乎二十多年一晃而过,抓不住多少优秀的瞬间,只好再思考。

以我的认识,我们医院的普通护士成长为杰出护士的概率极低,每一天每一年都在重复,难有亮点。还有其主要原因,护士工作的重点是配合治疗而做出系列护理措施,一切工作以医生的诊断治疗为基础,很难有突破性成就。基于这个认识,我们的现状就是:护士是医生的附庸 —— 患者这样想,医生这样想,医院管理层也这样想,悲哀的是,久而久之,我们护士自己也这样想。尽管我想改变这个想法,可终究不敌骨感的现实,从里到外的接受罢了。

最近几年有几次作为病人或家属,亲身和医院打交道的经历,存在的护理问题特别明显。县级医院的普遍状况是:

晨晚间护理不知为何物;

早晨治疗期间,通常是最先开始治疗的第一部液体需要更换时,后面的液体还没扎上,因而病人找不到更换液体的护士是常事;

虽然政策上实施了责任制护理,每个病床都标有责任护士姓名,可她们依旧不了解病情,更不用谈个体化护理措施;

交接班的重点认识不清。和责任制护理配套的功能制护理也丢失许多功能。对于不同护理等级的病人有对应的护理措施,比如危重患者应该床边交接班等;

护士的责任心弱化。一个极致的例子,就是我父亲去世当天的治疗是氨茶碱泵入,直到下午下班时才发现注射泵一直在待机状态。期间至少两个班的护士交接,另一路液体至少换了四部,还有责任护士,无人发现。直到我父亲喘息加重才发觉……

护士的功能偷换,在县医院,住院病人会诊竟然需要病人亲自去科室找大夫,取药送化验这些通通由家属代劳。

……

护理学发展这么多年为什么还存在这些现象?想必各级护管人员都会拿人员编制说事,解决编制不足需要招人,招人需要财政拨款,矛盾瞬间转移到社会职能上,所以,此题无解。可怜的是县级医院的护士吗?不,是那些需要在县级医院治疗的普通人,其中大多数是农民。病重的,有实力的去大医院或私家医院,享受相对人性化且先进的护理。而普通人只能被迫接受这种安排式护理,无可奈何。

我曾经在三甲医院实习过,大概了解三级医院的“唱念做打”。感激母校让我有机会见识三甲医院,否则我都没机会去体验。感谢我的母校,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让我的职业启蒙占领高地,从而使职业理念高位运营。

我工作二十多年的医院只是一个小医院,有多小呢,我工作的前十年,医院建院不足二十年,是职工线路医院,无等级、无用人标准、无编制底限的三无医院,投资和工资均由管理部门按时拨款,旱涝保收,偶而干得好有收益时,和上级部门二一添作五,皆大欢喜!各科收入区别亦不太明显,你挣一百我挣八十,但是你比我忙多了。

在这种体制下,干多干少差异不大,干与不干也一样,所以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导致钻研技术的少,所以病人少,结果是医疗技术无法再提升,很多问题依然无力解决,病人更少。如此反复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病人少的同义词就是清闲,因此,又会有许多奔着清闲养老来的同系统职工,一窝蜂似的钻入医院,不懂医没关系,可以干后勤,再不济可以半路出家再教育学医当医生当护士。

这就是我当护士工作前十年的大背景。第十年时,医院划地方管理,便是又一套生存游戏规则,还是干活的这群人,空降院领导,重新出发。值得一提的是,我工作的第三年或第四年,我们医院的有心人走自己的专科脊柱微创的路子,到医院改制时已名动华北,颇具规模。

说说我们的人吧,到医院改制时,前文讲的非医人员至少占1/3,当然经过再教育之后这个比例有所下降。

到目前,我们单位的科班本科生屈指可数,原始学历专科生中专生占大多数,我就是中专助产士毕业,后脱产读了专科。大多数护士和我一样,都是中专学历起步。不过,我们这几届(1988-1996)的中专生身处特殊时期,当年都是初中毕业直入小中专的,清一色铁路卫校毕业。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这帮人当年中考都是当地的尖子精英,学习素质学习能力没的挑。所以我们这些人现学历都是专科及本科,再以上就不再是同事了,我们单位不养研究生。

可以说,有一段时期我们单位都是高水准护士,后来沦落到难以招护士。首先卫校难得招收高分毕业生,即使如此,这些人毕业时的优秀毕业生也不会选择我们单位,所以显而易见的,护士素质有所下降。可即便是我,二十多年的不上进,很难和长期奋发向上的同年护士相提并论:理论尚可一拼,我的学习力尚在,实际操作却万万不可比的,没见过几个病人,没干过几种项目,没用过几例新技术新设备。

当年,今日,我都可以大吼一声:我们不一样!

我到单位二十多年来,真正当护士也就十二年多。

上学时很为自己的助产士专业自得,实习时很是羡慕产房的工作氛围。助产士在产房前飞奔的身影,在各项仪器前忙前忙后的时光,对孕妇耐心认真的支持,在手术台上兢兢业业的背景……无数次的将主角置换成自己,可终究还是梦一场。

首先,我们科不干产科大于三年,即使是前几年,每年也不过60位产妇,四个人倒班,平均到我的班上也只有15位,还要减去剖腹产,减去带新人,平均每个月接生不了一个新生儿,技术熟悉程度聊胜于无而已。这几年甚至难以讲述分娩机转了。

第二,助产士不接生,便与护士无异。事实上,各医院对助产士的管理与护士一样。早年我们好几个同学助产士改医,如今也都是妇产科医生。我便是不接生的助产士,妇科中级职称护士一枚。

专科毕业后,未学习本科,没有更高的学历;见过病人少,病种单一,参加的操作项目简单;在井底久了,看到的视野小了,不了解很多仪器的使用,护理的发展。总之,工作时只剩下好的服务态度了。与病人同理心强,共情佳,也只有服务理念拿得出手。我们的态度每每被病人称赞,所以,我当护士,打的是情感牌。

很想谈谈红包的问题。说来惭愧,我当护士这些年,还从未送出过红包。想来应该外系是红包重灾区。先父在县医院做过疝气修补术,当时未曾动议送红包,手术顺利;二姐在三甲医院做过子宫肌瘤剥除术,医生是她们同学,手术顺利;姐夫在我们单位做过椎间盘切吸术,我欲送红包给主任,被严词拒绝,手术顺利。我的经历,别人肯定有,但绝不是普遍现象。

尽管这几年狠抓这个问题,结果却是禁而不止,在某些医院成为病人之间心照不宣的惯例,可以理解为"和光同尘知白守黑"。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送或不该送,建议还是尽量别生病吧,否则纠结。

当护士这么久,已经很难说爱或不爱了。毕竟这个职业是我安身立命之本,我因职业而拿的工资,赡养老人补贴家用。因为当护士,我算职业女性,亦有医疗资源享受。因为当护士,偶而也有职业成就感和优越感体现,就连写文章,有关专业知识我也能多说两句。

南丁格尔的马灯照亮了护理工作者前行的道路,我们将用自己的光彩拂去患者的病痛,我当护士,惟愿对人有所帮助,哪怕只有一点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