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兴起。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70万辆,这一庞大数字背后,“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正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政策的实施促使山东加速构建全方位充电服务网络。以道路交通网络为依托,聚焦 “两区”“三中心”,截至3月底,全省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117.35万台,同比增长89.7%。农村地区的增长尤为突出,达到31.72万台,同比增长138.9%,提前一年实现公共充电设施 “乡乡全覆盖”。这些数据彰显出政策在推动基础设施布局上的显著成效。
分时电价政策在降低用户用电成本方面成效显著。它将时段细分为 “深谷、低谷、平段、高峰、尖峰”,精准引导充电需求。居民可自愿选择分时电价,电网企业免费更换分时电能表。
居民充电桩充电在特定时段按工商业峰谷时段执行,深谷时段电价每千瓦时仅0.222元,为尖峰时段的四分之一。以一辆电池容量60度、续航里程45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为例,深谷时段充电费用仅13.32元,与尖峰时段相比,单次费用差异高达39.96元。若每年行驶2万公里,90%以上充电集中在深谷时段,年度充电成本可控制在600元以内,节省近千元,这让车主切实享受到了实惠。
该政策还极大地释放了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用户充电成本大幅降低,使新能源汽车出行经济性远超油车。同时,企业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全省公共充电桩同比增长83.4%,高速服务区充电站基本实现全覆盖。此外,通过制定工作方案,有效缓解了重大节假日“充电慢、排队长”现象。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4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2.0%,3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56.7%,当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2.7%。
(凤凰网山东 张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