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重镇”到“智慧名城”渝企加速重庆数字产业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经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重庆,这座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制造重镇”,在良好的营商和人才环境下,数字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一举成为“智慧名城”。去年一年,重庆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296.6亿元。

而在诸多领域中,金融业率先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近日,重庆企业马上消费在首届数字产业生态伙伴大会上表示,大模型“天镜”已应用于智能营销交互、数据决策支持、防伪安全等八个应用场景。此外,就云计算、金融科技、数据安全、校企合作等关键领域,马上消费还与华为、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企业及复旦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未来,他们将共同促进重庆数字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新生态的完善,金融科技所面临的商业价值不闭环、模型成本高昂、训练周期长以及存在幻觉等难题将被加速破解。面向未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或不止于大模型,量子与人工智能结合或将进一步解决金融科技面临的实际问题,且技术落地时间或早于各界的预期。

重庆跻身数字经济“万亿俱乐部” 才优势是关键

当前,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崛起,全球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愈发白热化,特别是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争夺已成为焦点。在我国,让制造业实现数智化转型成为了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行各业都在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便指出,当前产业发展的热点聚焦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紧密相连的领域。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已展现出全球领先地位,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引领了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

在诸多城市中,重庆作为西南重镇已经跑出了不一样的速度。去年,重庆明确表示要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通过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一批批企业来到重庆加速融入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目前来看,重庆已站稳了数字产业第一梯队。《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底,重庆的数字经济规模已跨入“万亿俱乐部”。在尤为关键的人才方面,重庆数字经济人才总量预计超过700万人,占全国数字经济人才总量的约22%。

马上消费董事长赵国庆表示,在重庆已创业九年,对于重庆的数字产业发展深有感触。重庆数字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人才优势。

赵国庆进一步表示,与九年前相比,人才可得性明显增强,现在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人才愿意来到重庆,为当地数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其次是人才定价权提升,过去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西部地区的薪酬水平往往低于东部,但如今重庆在数字产业领域已经能够提供与东部地区相媲美的薪酬待遇,增强了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最后是人才定义权凸显,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与数据的深度融合让重庆开始重新定义行业所需的人才标准。这种定义权的掌握,使得重庆在培养和引进符合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方面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两江新区作为数字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也在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数字生态的优化。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许宏球表示,新区将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数字生态,集聚数字人才,促进融合创新和应用,为数字产业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时,许宏球与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呼吁各方投资两江,期待汇聚各方资源和智慧,共同推动数字产业的繁荣发展。

金融成数字技术重要落地场景 产业提质增效提速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支撑链接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此前,重庆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了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划,计划建设一个集金融资源集聚、金融创新、金融服务辐射与风险防控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平台。

目前,大量金融机构入驻重庆,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效率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重庆金融业增加值达1420.5亿元,占GDP比重达9.4%。截至2024年6月末,重庆绿色贷款余额达到7600亿元,是2019年推行绿色金融改革之初的4.3倍。截至2024年7月末,重庆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6000.8亿元,同比增长13.5%;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6922.2亿元,比年初增加379.4亿元。

而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赵国庆看来,无论是在传统科技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和金融产业的融合是持续且深入的。在数据化和人工智能化的背景下,金融行业将进一步加速与科技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限于技术应用,更在于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从目前已经落地应用来看,金融行业在数字技术支持下,提质增效已经开始显现。比如通过智能风控、智能投顾等技术迅速响应用户需求,提供更为个性化且精准的服务方案;借助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更加高效地管理风险,规避潜在损失;移动支付、在线理财等便捷服务的普及,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

不容是的是,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想象远不止于此。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金石便指出,人工智能在金融里面已经有广泛的应用,但以布局未来的角度看,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结合是非常有前景的方向。

金石进一步表示,因为量子计算能够克服人工智能中面临的资源消耗等瓶颈问题,更进一步地提高效率,另外,量子计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高于人工智能技术。针对金融产业,量子计算有两个重要的落地场景,其一是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其二则是量子计算-求解偏微方程。

大模型技术持续迭代 产学研融合加速生态建设

2022年,ChatGPT的火爆让各界意识到AI技术实现真正智能化的可能,此后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大模型浪潮。针对金融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的应用日益广泛。

目前,包括蚂蚁集团、平安集团、工商银行、马上消费等银行、机构都在利用大模型技术,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

去年,重庆企业马上消费自主研发了大模型“天镜”,已经广泛应用与金融产业,服务用户超 2 亿。今年,瞄准多维度的自我思考能力、有感情的拟人化能力、人机协同学习的平权能力以及跨行业推理泛化能力四个重点技术领域,天镜再次升级,加速实现更加广泛的个性化服务。

据马上消费常务副总经理蒋宁介绍,“天镜”2.0版本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模型通过实现逻辑与数据知识的分离处理,大幅降低了模型更新数据需求,有效提升了模型的在线学习能力和适应动态环境的能力。

除了“天镜”2.0版本的上线,笔者注意到,华为、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企业及复旦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分别与渝企马上消费签署合作协议,在云计算、金融科技、数据安全、校企合作等关键领域开展合作,一同加速重庆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未来发展规划,赵国庆表示,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马上消费将坚持“软件定义金融”和守正创新原则,适应和调整业务模式和技术手段。计划将人才从现有的2700人提升至5000人,以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同时,每年将营收的8%即全年超过1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与各行各业一同建设大模型生态。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科技与金融不断融合,产业生态将逐渐完善,金融科技面临的诸多难题将被逐一解决。即便不同金融机构对大模型的需求存在差异,也能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此外,安全性和合规性方面,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大模型的优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