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报甘头条丨陇南 有效衔接“十村十法”
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银燕 罗艳
硬化路蜿蜒向前,民居错落有致,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幸福笑脸灿烂绽放......
迎春而行,熙春向暖。行走在陇南大地,从大山深处到平坦坝区,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处处活力升腾,充满希望。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陇南走得踏实、行得稳健。
近年来,面对既要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又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陇南市坚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总结出了一系列基层一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
有效衔接,陇南“十村十法”,涉及到乡村建设、巩固拓展成果、易地搬迁、基层治理、关爱行动等方面,明确了有效衔接的基本思路,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攻坚成效更可持续、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建在产业链上的党支部作用大——文县碧口镇马家山村党支部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示范带动群众参与,实现年加工销售茶叶1.5万公斤,年产值达500万元,户均收入达3万余元。
“捌椒公主”是村民的摇钱树——武都区郭河乡营寨村因地制宜,充分发动“土专家”领头发展规模化种植,建成全区花椒产业综合管护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地。全村花椒总面积2144亩,人均产量突破180斤,成为群众稳步增收的第一产业。
非遗产品在文化振兴中升值——西和县西高山镇朱河、刘河村扩大枸树种植规模,带动群众利用树皮纯手工制作麻纸,走出了一条文化振兴促增收的新路子。
生态茶园富裕百姓——康县阳坝镇油房坝村依托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产业和生态旅游,实现了生态振兴与百姓富裕的双赢。
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宕昌县好梯乡麻子沟村,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方式群众自己建,带动全镇村容村貌全面改善。
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乡村新颜值——成县鸡峰镇长沟村通过建立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形成事有人管、活有人干、环境大改善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浓厚氛围。
“小程序”构筑起防返贫监测“大堤坝”——礼县雷坝镇蒲陈村在开展防返贫监测采集上,推广使用“户户清”微信小程序,通过户户要过关,构筑起了防返贫监测的“大堤坝”。
“民事直说”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两当县泰山乡双河村构建“民事直说”会议平台,通过群众“点单”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几十米,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百人全家福
一张五保老人的“百人全家福”——徽县虞关乡虞关村,组织村民过佳节,既圆了五保老人家的“家人梦”,更联结起浓浓的村情民心。搬迁群众在新家园安居乐业——文县口头坝新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公共服务,多元产业持续发展,安置点群众在新家园过上了幸福美好新生活。这是一道时代征程赋予的接续奋斗赶考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是一份陇南儿女期冀的振兴发展新答卷,多元产业、重大项目和民生实事在春潮涌动的“陇上江南”遍地开花。在陇南,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落实到位,靶向发力、精准施策,进一步筑牢了防返贫“堤坝”。
文县范坝
用好经验方法,向典型学习,压茬推进各项工作,紧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巩固、围绕拓展、着眼衔接,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新征程需要新担当,新征程更要有新作为。
站在新的起点上,陇南市将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振奋精神、乘势而上,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签发:董洪亮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