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15被严打后,714高炮并未销声匿迹而是在等待时机,最近714高炮似乎有卷土重来的势头...
撰文、编辑 | 维姆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714高炮卷土重来?
近日,深圳龙岗警方透露,张女士(化名)报警称通过现金贷APP借款2000元,但实际到账只有1300元,而仅过20天,其欠款已达到10多万元 。
警方发现其手机中下载并安装了47个现金贷APP,原来张女士是被诱导借新还旧,中了圈套欠下巨额借款。
拆东补西
今年8月,刚好急需用钱的张女士点击推广链接,下载了一个名叫某某钱包的APP,细看才发现这是为其他现金贷提供导流的贷款超市。
张女士随手下载了一个现金贷APP,并在该平台借了2000元,但实际到账却只有1300元,系统显示扣除了700元的手续费。
虽然监管明令禁止收取砍头息,但很多现金贷平台开始收取会员费、手续费等变相砍头息。对放款方来说,变相砍头息降低了放款风险,提前收回了一部分成本和资金,还能一定程度上规避监管;这也就是为何砍头息虽被明令禁止,但依然无法杜绝的原因。
但没过几天,张女士就接到了催收电话,催收人员表示借款期限只有5天;同时,催收人员给还不上钱的张女士两个选择,第一,可以顺延5天,但还需缴纳服务费700元;第二种,则是直接逾期,同时逾期一天需缴纳360元的滞纳金。
然而,700块张女士也拿不出来,这时催收人员又提供了一个方案,去其他现金贷平台借款还账。
在催收人员的指导下,张女士在2个新平台分别又借款2000元,果然没费多少周折就顺利下款,当然也被分别扣除了700元的服务费,但总算把第一家的欠款还了。
几天后,新的两个平台也到期了,张女士又下载了4个新的现金贷APP借款还账。就这样拆东墙补西墙,欠款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20多天后,张女士下载的借款APP达到47个,需要还款金额高达10多万元且每天仍在增长。
当借款人逾期不能还款时,采取对被害人及亲友电话、短信骚扰轰炸,群发P图照、灵堂照等软暴力手段非法催收。多数受害人陷入套路贷陷阱后,个人学习、生活、工作、家庭均受到重大影响。
逃避监管
上述张女士遇到的就是714高炮。一般来讲,714是指期限7天或14天,高炮是指高的砍头息和逾期费用,年化利率甚至超过1000%的违规借款平台。
今年315晚会上,714高炮被点名,一时间各方力量严打714高炮。之后,不少人转换业务,变成了贷款超市,而不少贷款超市也被指是逃避监管,现金贷业务依旧。
甚至有的714高炮,自己开发一个贷款超市,挂上自家产品,用户只有平台的联系方式,接到投诉时就辩称自己仅是一个平台,不参与具体的借贷业务,成为一个有效的挡箭牌。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述诱导用户以贷养贷也是业内常用的伎俩,一般给用户推荐的都是自家公司,只要换个名字包装一下,一般很难被察觉。让用户借自家的钱来还款,不仅收取高额砍头息,还能堆高用户债务。
此外,714高炮等惯用伎俩是换马甲。即:被打掉后就换一个名字,调整一段时间后,重新包装上架卷土重来。这已经成了714高炮的惯用伎俩,也成为业界常态。
随着各项整治行动的深入,不少714高炮销声匿迹,但仍有部分人选择铤而走险。有业内人士认为,整顿过后整个现金贷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会变得更隐秘更有技术含量,但利润空间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