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去俄罗斯投资农业,要注意这些问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昂】

俄乌冲突之后,国际粮食市场几多波动。作为世界产粮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仍然在国际粮食贸易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俄罗斯自2014年起,推出了“发展本土产业,实现进口替代,市场换技术”等产业政策。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都实现了快速复兴,达到或者超过了前苏联的最高水平。因此,俄罗斯农业目前不但实现了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并且具有较为全面的产品出口能力。

目前,俄罗斯许多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2023年,俄罗斯输华农产品占其对华出口总额的17%,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中旬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中俄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要“释放农业领域合作巨大潜力,扩大两国农产品相互市场准入,提高大豆及其加工品、猪肉、水产品、谷物、油脂、果蔬及坚果,以及其他农食产品贸易水平。深化农业投资合作,继续研究在俄罗斯远东及其他地区建立中俄农业合作试验示范区。”因此,农业贸易和投资是中俄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必然吸引更多的中资企业赴俄开展贸易和投资。

第八届中俄博览会于5月16日在哈尔滨举行,几名俄罗斯客商在北大荒集团展区参观。图自新华社

那么中国企业在开展对俄的农业贸易和投资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笔者目前在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做访问学者,与俄方教授一起研究中俄农业贸易相关问题,考察过俄罗斯很多农业企业,还参与俄罗斯农业部下属机构的中俄农业贸易研究项目。在总结了中俄双方的有识之士的知识和经验后,本人得到了以下的观察。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俄罗斯在农业贸易和投资方面对中国的诉求,才能更好地匹配俄罗斯市场。

在交流中,我们发现俄罗斯企业和政府官员都希望向中国出口更多的农产品,而且他们不希望只是出口初级产品,而是能够逐渐向中国出口经济附加值更高的制成品。

同时,俄罗斯对华招商,主要希望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开设工厂,不仅给俄罗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要带来先进的生产经营技术,同时帮助俄罗斯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成长,帮助他们更新农产品深加工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因此他们的政策导向是“市场换技术”。

在这种政策导向下,俄罗斯政府和商人对中国企业去俄罗斯开发农业土地的态度是允许和接受的,但是更看重上述加工环节。

事实上,俄罗斯地方官员、企业家和学者对中国人到俄罗斯远东大量投资农地,在礼貌接待之余,仍有一丝不安。这大概是因为国家安全意识这根弦在俄罗斯公众的头脑中上得很紧。即使俄罗斯联邦政府认为中国对俄罗斯远东“没有内生性需求”,但是两国的公众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解放思想,放下心结,中资企业需要理解这种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地说,俄罗斯企业和政府在理解中国市场和企业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目前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对中国非常友好,对中国的发展评价非常高。但是在俄罗斯,并不是所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懂得如何与中国企业合作,如何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如何吸引中国企业的投资。

我们会发现,一些俄罗斯农企在一开始对开拓中国市场和对接中国企业具有极强的热情,然而在几次不成功的接触后,这种热情会迅速消退。俄罗斯学者坦承,“非常缺乏对中国市场和经济了解的人才”,所以俄罗斯目前并没有做好“向东看的战略”的人才准备。

同时,俄罗斯人现在也有一个困惑,中国人为什么只投资俄罗斯已有的产业,而不愿意像美国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投资那样,从一张白纸上开始投资。这固然有中国投资者偏好“轻资产、高周转”的原因,也意味着俄罗斯仍然缺乏吸引中国投资者进行长期稳定投资的对症良方。因此,对于希望在俄罗斯农业方面进行贸易和投资的中资企业,就不能等待俄罗斯方面提供指南了,必须自己进行探索、交流、学习,以实现对俄罗斯市场的深刻洞察。

中资农企在俄罗斯开展业务,为了获得稳定和客观的利润,很可能必须从贸易环节逐渐向前和向后延伸,逐渐覆盖种植、物流、贸易、生产等各个农业生产环节,形成包括较多产业链的农业企业。因此,在俄罗斯开设公司和持有机械、车辆、农田等资产就是必然的需求。那么,中资企业首先就要理解俄罗斯的工商、税收和劳工等管理制度。

首先,中资企业需要知晓俄罗斯的企业是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的法律地位比公司控股股东高,总经理的签字要比公司公章更具有法律意义。总经理可以单方面更换公章和更改银行账户。因此,在开设公司的伊始,中资企业就要聘请好法律顾问,对公司人事进行合理稳妥的法律安排,以保障好资产安全。

接着,农企往往需要自主种植,自己生产一部分产品,才能确保手里有粮而稳定执行订单贸易。因此,中资农企就需要购买和持有农田。另一方面,很多中资企业也将俄罗斯土地广袤,地价便宜作为投资俄罗斯农业的商业逻辑出发点。因此,在购买和持有农地方面,中资企业则需要更为专业的资产管理。

从购买和租用农田开始,中资企业就需要牢记俄罗斯和中国在农业经营逻辑方面具有巨大的国别差异。与中国不一样,俄罗斯的农田并不稀缺,现在还有大量前苏联时期的农地在抛荒状态。这是因为俄罗斯农地种植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边有无路网、码头、仓储、燃气管道等基础设施。

俄罗斯卡卢日加州东欧平原的广袤农田。图自视觉中国

最典型的例子是,由于俄罗斯收获季节气温偏低,收获的谷物和牧草必须烘干才能入库存储,否则就会霉变。因此,烘干塔往往是农场必需建筑,尤其是在中资企业重视的俄罗斯远东地区。那么,如果地块临接燃气管道,那么此处的烘干塔就能获得较为廉价的燃气,农田的地价就会升值。如果离燃气管道很远,就要从远方运来煤炭,运营成本就变高了,同时烘干时候的煤烟污染也会降低粮食和饲草的品质和售价。

因此,俄罗斯土地经纪人对我们说,在俄罗斯买地或租地是很容易的,土地很便宜;但是在基础设施旁边买地和租地,是较为困难的。这有点类似于城市房地产的逻辑,要看区位和配套。

在选中土地后,进行土地交易是较为安全的。目前,俄罗斯农地交易有详尽和严谨的注册、交易、和资金监管体系。只要雇佣农地律师和土地评估师把关,基本上不会出问题,而且还能从律师和评估师那里得到一个相对透明和公允的土地评估价格。但是,中国投资者往往舍不得付律师费,或者过于相信人情而不好意思聘请律师和评估师参与谈判,因此在这个环节容易出现失误,以至于遭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实际上,农地律师和造价师的服务费并不高。同时,农地造价师是持证上岗的,岗位非常稀缺,行业内部相互监督较严,故意欺骗买家会丢失宝贵的从业资格。因此他们珍惜自己的从业资格,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给的评估价格是公允的,甚至因为规避自身风险而给出偏低于市场价的报价,因此有利于买方降低风险和砍价。

买完地后,就需要自己耕种,这是因为在俄罗斯,囤地转租赚差价的模式,在信息透明后,几乎没有盈利的空间。原因很简单,俄罗斯的农地不稀缺,荒地还有很多。此外,如果俄罗斯农民不能够获得平价土地,就可以要求地方政府配给平价土地。因此,目前俄罗斯农地的土地租金只有2.5%-3.5%左右,回报率极低,整体上也没有升值空间。

在种植环节,需要考虑最小耕种面积。在俄罗斯从事农业种植,400公顷是能够盈利的最小耕种面积;1100公顷是实现低风险经营和稳定盈利的最小耕种面积。这就意味着俄罗斯从事农业经营具有一定的投资门槛。

在购买或租用耕地之外,购置大型机械;建设烘干塔、和仓库都必须的。中国企业热衷投资的远东地区位于冻土区,建设晾晒场、烘干塔、库房等基础设施的成本都比国内高。总体来说,如果企业不满足于从事简单的边贸,而是准备经营包括种植、物流、贸易等基本环节,4000万人民币是比较稳妥的投资门槛。

在公司组建起来后,则需要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才能保障经营的成功。首先,企业的中方高管俄语要非常流利,才能与俄方管理人员和政府管理部门实现高效的沟通。其次,企业管理层要非常熟悉俄罗斯的法律法规。俄罗斯的法律法规是非常细碎和繁琐的,俄罗斯政府对农企的种植计划,农资配发,到出口配额都是严格管理的。

同时,对于公司的土地,俄罗斯行政部门有多次复查的检察制度,公司需要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进行开发和经营;其中第三年的检察和整改最为关键。有的中国农场主因为看不懂整改通知书,或者整改通知书被中间人恶意截留,而没有做出任何整改;那么往往在第六年的第二次检查时被吊销土地证,人员被驱逐。这种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它并不是因为俄罗斯营商环境不好,而是中资企业主没有搞明白俄罗斯的经营规则。

不过,在当前中俄贸易高速发展的时期,招聘俄语流利,熟悉对方文化和心理、同时又懂农业,还熟悉俄罗斯法律法规的中方高管还是需要付出较高工资的。目前,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是比较稀缺的,而且他们更愿意自己当老板,不愿意为公司打工。因此,企业对这些人才需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同时,企业还需要有较强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当前,农业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被中国企业忽视,但是已经引起俄罗斯学界的担忧。俄罗斯法律对施肥、农药残留、种子、地膜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和监管。而中资企业往往对这些严格的耕作限制感到不舒服,往往也因为违反这些规定而遭受处罚。

比如在中国农企热衷的远东地区,中资企业往往认为那边的黑土肥沃,价格便宜,没有水土流失,黑土退化问题。但是,俄罗斯政府和学界则认为远东农田土壤的生态问题不太乐观,土壤酸化和有机质流失非常严重。这个生态问题是属实的,有数据支撑,也被俄罗斯政府和学界重视。但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经营,很少跟俄罗斯学界沟通,也很少照顾学界利益,因此学者们很可能把生态问题归咎于中资企业的农业开发,写成论文或者报告发表,从而影响政界和公众对中资农企的态度。尽管现在中俄关系非常牢固,但是这些沟通不畅的隐患仍然值得注意。

5月16日,2024中俄粮食生产与食品科学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围绕中俄农业合作、粮食安全、食品加工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尽管两国中央政府都鼓励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农业合作。但是,俄罗斯是一个复杂且分层的国家。中央政府的指导性政策,并不能视为没有任何风险的背书。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学术界都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和内部规则,需要中资企业研究和遵守,并加以合规利用。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农企扎堆投资俄罗斯远东地区,很可能会因为同业竞争加剧、往来人员复杂而逐渐累积双边矛盾和风险。

中资企业也可以开拓俄罗斯远东四州之外区域,从农企集约化程度高和产业链聚集度好的区域看,在黑海亚速海东侧的伏尔加河顿河流域是非常优越的农业区,适合做贸易。从招商引资成效高,配套政策灵活的角度看,图拉州与中国经济特区非常类似,适合做投资。

另外,俄罗斯的法律、金融、经济和科学的中心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考察和投资俄罗斯远东的同时,一定要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进行考察和调研,与农地律师、银行系统和行业组织交流,以获得更精准的信息和更好的咨询服务。

总之,当前是中俄经贸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对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它不但有利于俄罗斯农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分散农业进口风险,减轻对北美饲料粮和油料作物的过度依赖,同时也有利于我国节约水土资源和丰富中国人民的饭桌。但是,俄罗斯能够给中国输入多少农产品,则取决于中俄农企的表现。只有企业实现商业的逻辑,挣越来越多的钱,农业经贸和投资蓬勃发展,才能实现上述战略价值。

在历史上,中俄农业经贸和投资的发展并不顺利,给中资农企笼上了“俄罗斯营商环境不好的阴影”。这种阴影的成因很复杂,一方面与俄罗斯发展路径的复杂探索和多次转向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资企业在俄罗斯的经营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造成的,——相比之下同期的德资企业在俄罗斯经营就非常顺利。

目前,随着西方企业的撤离和制裁的持续,俄罗斯市场同业竞争烈度下降,中俄关系的日益稳固,这都是中资农企在俄罗斯探索、洞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相信中资农企能够在国家的支持下,利用好中俄两国的商业、法律和学术资源,同时借鉴以德国企业在撤出前对俄贸易和投资的优秀经验,成功的开拓俄罗斯农业市场;在实现商业盈利逻辑的同时,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成为新时期企业出海的典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