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宗流拍总成交金额569亿元 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冷淡收场

9月27日,作为首个完成第二批集中供地的一线城市,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宣告结束。

数据显示:与首轮集中供地相比,虽然土地总供应面积879万平米,较首批次增长近10%,但由于48宗出让宅地最终仅成交23宗,总成交金额仅569亿,较首批次大幅下降37.2%,成交溢价率为0.82%,较首批次的11.7%出现明显回落。

此外,土拍中流拍25宗,流拍率高达52.1%,热度明显下降。

图源:环球网房产制图

整体来看,该批次成交的23宗地块中共有18宗以底价成交,5宗地块以溢价成交,最高溢价率为15%。部分地块由于其素质较优,获得一定的成交溢价率,如黄埔区广汕路以南、班岭村西侧HBPQ-LD-5地块,由于其教育配套齐全以及环境优良,最终以10.14%的溢价率由中铁竞得;增城区新塘镇新塘大道南侧18102218A21094号地块,由于其周遭商业配套较完善,路劲以15.00%的溢价率竞地成功。

本次参拍房企以中海、越秀、珠实、中铁建、葛洲坝等央企国企为主,贡献了90%以上金额。其中,中海一口气拿下3宗地,分别为荔湾广钢新城地块、海珠石溪村地块和海珠江泰路50号地块,除荔湾地块外,均为底价成交。越秀地产接连以底价拿下番禺创新城暨南大学北侧两块地。

从区域来看,成交地块多位于中心区域,流拍地块主要集中于增城、从化等外围区域。与第一批次明显不同的是,本次有多宗位于黄埔、南沙、番禺地块依然遭到流拍。

这与今年4月首轮集中供地的火热局面形成鲜明反差,彼时,民企、国企、央企等各路房企争相入局。围猎之下,番禺新造、知识城E2和E3等多宗地块,溢价率高达45%以上。

一方面,广州土拍市场遇冷与竞拍规则的调整有关。据悉,广州第二批次供地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与优化,以落实自然资源部于8月10日闭门会议的要求。具体调整如下:一是溢价率限制在15%;二是严审房企资质与资金来源;三是严禁马甲参拍;四是限制销售对象;五是建筑品质要求提高,须达到绿色三星级标准要求;六为竞配建改为竞自持。

对此,贝壳研究院认为:从上述规则调整来看,更考验房企的资金健康程度、现金流转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因此第二批次拿地房企多以区域深耕为主的粤系房企和财务稳健型房企为主。

另一方面,房企拿地积极性下降还与其面临的政策压力、市场压力与产品去化压力有关。中指研究院广州分院研究主管陈雪强认为:在政策调控频繁加码以及房企资金持续承压下,房企拿地积极性明显下降,拿地趋于谨慎,尤其是广州新房市场成交量自6月以来持续下滑,第一批次供地又将带来大量供应的压力,开发商拿地迫切性大大降低。

地产经济学家邓浩志认为:目前民营房企普遍资金紧张,能有资金在当前出手购地的房企极为稀少,这与土地是否优质无关,与价格是否合算也无关,而与企业是否有能力参与有关。

克而瑞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朱一鸣认为第二轮集中供地遇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他说:“无论从流拍还是溢价率情况来看,第二批集中土拍相比首批集中土拍均有所下降,这跟地产行业融资环境收紧、新盘销售难度加大等都有关系,预计第三批集中土拍有极大可能延续目前的市场行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