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0月5日红军与陈济棠达成协议:1934年中央苏区卖钨矿赚620万大洋
历史上的今天,跟着萨沙每天学半分钟历史。
1934年10月5日,红军与陈济棠达成秘密协议。红军代表潘汉年、何长工同陈济棠的代表扬幼敏、黄质文、黄旭初达成五项协议:(1)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2)解除封锁,互相往来;(3)互通情报,用有线电通报;(4)红军可以在粤北设后方医院;(5)可以互相借道,各从现在战线后退20里。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个通过的省份就是广东。除了因误会发生了一次战斗,红军未经战斗,在短时间内即安全通过陈济棠防区。
我们以往认为,红军和军阀是不共戴天的,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对于军阀来说,当时就是三国演义。
红军、军阀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三足鼎立。
其中南京国民政府的力量最强,对红军和军阀都有威胁。
那么,红军同军阀就有共同的敌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以陈济棠为例,红军曾经几次进攻广东,都以失败告终。当时广东经济很好,堪称全国一流,粤军装备精良,兵力超过10万。红军不太可能再次攻打广东,毕竟自己力量未必超过陈济棠。
相反,蒋介石对于广东省是志在必得的,从1930年开始用各种手段从广东王陈济棠手中夺权。
从1932年3月,蒋介石准备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还强迫陈济棠的粤军一同参与,试图借刀杀人。
陈济棠是个很狡诈的军阀,对此当然看得很清楚。
他多次对部下说:赣南的红军是蒋介石的头号敌人,也是我们的战略缓冲。只要红军存在,蒋介石就不会随便对付我们。所以,只要红军存在一天,我们就安全一天。如果红军被蒋介石消灭或者打跑了,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粤军。
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围剿中,陈济棠大体是按兵不动,或者应付差事一样让军队缓慢推进。
表面上打仗的同时,陈济棠就同红军合作,涉及到很多方面。
最为重要的,就是钱。
军阀的特点必须拥兵自重,说话响不响,就看手下有多少军队。
军队是要养的,没钱就没法养兵。
所以,军阀头子除了要会打仗以外,还一定要会搞钱。不会搞钱的军阀,是长久不了的。
陈济棠就是一个特别会搞钱的军阀。
精明的红军将领们,也是实用主义者。红军所在的赣南中央苏区,地瘠民贫,到今天都是不富裕的地方。
这里却有一种东西,非常值钱,就是钨矿砂。
钨矿砂对于中国人似乎没什么了不起,在国际市场却非常值钱。
谁都知道,钨是军事钢铁工业的骨骼。钨可以制造枪械、火箭推进器的喷嘴、穿甲弹、切削金属的刀片、钻头、超硬模具、拉丝模等等。
一个军事强国没有钨,无法建立强大军队。
除了军事方面,钨的用途十分广泛,涉及矿山、冶金、机械、建筑、交通、电子、化工、轻工、纺织、航天、科技、各个工业领域。
而中国是钨矿大国,也是世界出口第一大国。
其中白钨矿的主要产地,就是赣南中央苏区的江西大余县。
1930年,彭德怀的红3军团1个团,发现铁山垅矿区的老百姓开采地表的钨矿砂。
不过红军忙于打仗,一时也顾不上这些。
到了1931年,苏群的经济非常困难,不要说布匹、药品、枪支弹药等物资,就连食盐也很难搞到。
当时食盐是很奢侈的东西,一般只能让前线战士吃,地方群众和干部都很少吃。
资料记载,食盐价格的变化惊人。1932年夏食盐从每元10斤涨至7斤,1933年初每元只能买1斤。
因为缺盐,苏区军民只好用香干、萝卜水、醋坛水、辣椒干代替食盐煮菜。长期缺盐也导致许多群众身体浮肿,患上各种疾病,甚至丧失生命。一些红军指战员因为盐分摄入不足,体质明显下降,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战士们“吃饭时,无盐无油,经常以辣椒和芋头干送饭。日子长了,大家感到力气不足”
时任红三军团第五师政治部主任的黄克诚也指出, “当时兄弟部队见面时,能向对方要到一点盐,就是很难得的收获了”。周恩来自己都因长期吃盐不足,曾经晕倒过。
这种情况出现,一是因为国军封锁,物资输入困难,物价高涨;二是赣南贫困落后,也没有什么财政收入,无法通过走私方式购买大量物资。
无奈之下,苏区只能通过高价鼓励商人,走私物资进入苏区。
商人走私不但冒着生命危险,还要出钱打点封锁线的国军,价格低了当然不愿意做的。
久而久之,中央苏区竭泽而渔,不断用高价现钱购买物资,竟然将现大洋几乎用尽。尤其是1933年,中央苏区的市场上再也见不到银元了。市场上不得不以物易物,如同回到了没有货币的原始社会。
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陈济棠和钨矿砂帮了大忙。
1931年春天,红军便设立了“公营铁山垅钨矿”。
1932年春天,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成立了中华钨矿公司,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国有营利性企业,首任总经理胡功克。后来,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兼任总经理,中华钨矿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规模横跨于都、会昌、泰和3个县,包括2个公营矿山、5个生产合作社和1个洗砂厂,共有3500多人。
为什么这么大张旗鼓去搞?
当然是有原因的。
红军同广东王陈济棠搭上了关系,后者愿意以100斤钨砂卖52块银元的高价钱收购。
陈济棠愿意给钱,还愿意给包括军用医疗品、通讯器材、军工设备甚至枪支弹药在内所有物资。
至于红军的钨矿砂,你有多少,陈济棠就要多少。
为啥会这样呢?
1933年前前后,在华的德国商人秘密找到陈济棠。
他们告知德国政府急需购买大量钨矿砂重建德军,愿意给硬通货高价购买。
这种赚钱的好买卖,谁不愿意?陈济棠当场就同意了。
只是,陈济棠自己的控制区内的钨矿砂产量有限,赚不了多少钱。
然而陈济棠是特别擅长赚钱的军阀,很快盯住了红军控制的大余县钨矿基地。
蒋介石三令五申,不得和红军交易,陈济棠购买红军钨矿砂多少要冒着一些风险。
然而权衡利弊,这笔能够赚到几百万现大洋的好生意,无论如何不能放弃。
况且,陈济棠做这个生意,其实就是中间人,根本稳赚不赔,何乐而不为呢?
红军这边也迅速成立中华钨砂公司,从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共出口7550吨钨矿砂,获利620万银元的巨款。
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苏区,经费极度困难,几乎揭不开锅。
无奈之下,毛泽东向先赶到苏区的轰25军徐海东借钱。
当时徐海东也只有7000块大洋,一咬牙将其中5000块借给毛泽东。
多年之后,毛泽东都很感激这5000块钱的救命钱。
5000块大洋尚且如此,何谈620万呢?
这笔巨款,整整养活10万红军长达近3年时间,占苏区财政收入的七成。
要知道,如果普通国军士兵同红军交易,叫做通匪罪,要就地枪毙的。可是,蒋介石拿广东王陈济棠也没有办法,谁叫他有枪呢。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