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物 件:丰宁铁艺灯笼
故 事:丰宁铁艺灯笼非遗传承人张桂贞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依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讲 述 者: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二道营村村民、省级非遗项目丰宁铁艺灯笼传承人张桂贞
在丰宁“非遗”传承基地,人们在欣赏展馆内的丰宁铁艺灯笼。长城网记者 商棠 摄
我叫张桂贞,是省级非遗项目——丰宁铁艺灯笼的传承人。我家祖上就有制作铁艺灯笼的技艺,你看,我家至今还保留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作的老式铁艺灯笼,这是用铁丝编框架、纸糊成的。
张桂贞(右)在指导乡亲们制作铁艺灯笼。长城网记者 张建勋 摄
我们丰宁过年有悬挂红灯笼的传统,所以这门手艺我一直没有丢,从1997年开始,我开始对外销售铁艺灯笼。如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丰宁铁艺灯笼的艺术价值,我们的铁艺灯笼产品也已经卖到了国外。我靠着这项手艺,改变了过去的穷困生活,率先走上了富裕之路。
张桂贞和乡亲们带着将要发货的铁艺灯笼产品去装车。长城网记者 商棠 袁立朋 摄
富裕之后,我放心不下乡亲们,就鼓励他们跟我一起制作铁艺灯笼。到2003年,我已经带动了75位乡亲一起制作。如今,乡亲们脱了贫,我也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丰宁满族自治县选将营乡二道营村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用“授人以渔”的方式助力更多的乡亲们脱贫奔小康。
张桂贞和乡亲们制作的各式铁艺灯笼成品。长城网记者 袁立朋 张建勋 摄
2019年,我们工坊收入40万元,利润达17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工坊已经办了6期培训班,培训265人次,其中残疾人147人。如今,周边四五个村的近百人都加入了工坊,和我一起从事铁艺灯笼的制作销售。
张桂贞家保存的老式铁艺灯笼(左三)和现在制作的新式铁艺灯笼放在一起展示。长城网记者 袁立朋 张建勋 摄
这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作的纸糊铁艺灯笼我还一直保存着,把它和用新式材料制作的灯笼放在一起,共同见证着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