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控制接待57家机构调研,包括百年保险、诚通基金、诚通科创等

2025年4月29日,航发控制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4月25日接待百年保险、诚通基金、诚通科创、财通基金、长江资管等57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航发控制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4人,为董事长缪仲明,董事、总经理刘浩,董事会秘书崔莉,财务总监闫聪敏。调研接待地点为网络与现场相结合。其中,网络会议地址为:价值在线(www.ir-online.cn);现场会议地点为:成都海湾酒店(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南段255号远大购物广场)。

据了解,航发控制受部分军品型号需求阶段性达峰、税收政策和产品阶梯降价等影响,预计 2025 年营业收入下降,长期趋势向好。军用航空动力控制业务增长驱动包括维修业务和新研型号;民机方面进展顺利,“十五五”中后期大飞机动力国产化将产生积极影响;通航动力、国际转包、衍生产品等方面也有相应发展和举措。

据了解,公司为加快低空经济等衍生品产业化发展,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开展多项举措。目前一些产品技术成熟,商用发动机方面也在推进各项任务,并探索民机维修业务。

据了解,公司的修理业务以跟随主机厂为主,2024 年修理业务收入占比增至 16%左右,不同型号维修价值量有差异,整体维修业务毛利率与新机交付大致相当,维修产线能力建设按计划推进。燃机业务处于研制和市场拓展阶段,整体占比有限。国际合作收入增长但毛利率略降,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短期影响不大,但长期有不确定性,公司有应对举措。各子公司经营情况不同,整体上利润增速受多种因素影响。

调研详情如下:

1.关于公司未来各业务发展展望?

答:受持续多年量产的部分军品型号需求量阶段性达峰,叠加税收政策和部分产品阶梯降价等影响,预计 2025 年营业收入下降。后续随着新研型号逐步上量、通航动力、民机、国际贸易、衍生产业拓展等,长期趋势仍然向好。

军用航空动力控制业务未来增长驱动方面:一是维修业务快速上量;二是部分新研型号配装动力加速列装需求迫切。国内民机方面,公司紧跟主机厂研制进度计划,优先保障资源,高效推进型号研制和适航试验等任务,目前进展顺利。随着大飞机动力国产化推进,预计"十五五"中后期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通航动力方面,公司参与的中高端通航动力、无人机动力控制系统产品,如 AES1

00、AEP100 等技术成熟度高,后续将继续配合发动机主机厂所加快生产许可证的获取,推动实现通航动力产业化、市场化。国际转包方面,紧抓国际民用航空复苏的机遇,拓市场、提效能,提升合作层级,进一步扩大民用航空转包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受中美贸易摩擦、关税问题等因素影响,国际合作市场短期影响有限,但长期稳定增长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衍生产品方面,加快高端泵、电液作动装置、电磁阀、电液伺服阀等机电液产品平台化、谱系化发展,并加快拓展非航军、民用市场,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之一。

2.年报提到公司在积极布局通航、低空经济和衍生产业,请问具体举措和产品能否介绍一下?

答:航发集团针对低空经济特别是通航动力产业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成立了专项办公室,正在加快区域发展布局。公司为加快低空经济等衍生品产业化发展,设立了第一批专项资金,支持子公司围绕市场需求,利用航空动力控制技术积累的技术优势,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积极对接航天、船舶、兵器、石化、汽车等行业和其它民营企业;同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子公司加强与控制系统研究所等单位的技术合作,瞄准衍生产品平台化、谱系化发展,加强顶层策划,加快新产品研制,为公司"十五五"及后续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是为集团内主机单位配套的 1000KW 级民用涡轴、涡桨、200KW 级涡轴、600 公斤推力及以上多种涡扇发动机等控制系统,该等发动机可广泛配装多种载人、货运等有人和无人机。另外在船用多种泵类及电液作动装置、燃机和车用机电液控制等市场化产品也正在加快研发。该类衍生产品前景良好,在形成产业化后将有效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助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商用发动机方面,公司作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唯一机械液压关键执行机构供应商,紧跟主机厂研制进度计划,优先保障资源,高效推进长江系列发动机型号研制和适航试验等任务,目前进展顺利。同时也在探索民机维修业务,为 C919等动力国产化做好服务保障。随着大飞机动力国产化推进,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3.军机维修业务收入占比和增速? 未来增长展望?维修利润率与新机相比如何?是否有直接面向部队销售的航材备件业务?维修产线建设进度如何?

答:目前公司的修理业务以跟随主机厂开展修理任务为主,2024 年修理业务收入占比增至 16%左右,同比增长约 2.9亿。随着前期主力型号持续多年量产和作训任务的增长,"十五五"期间维修业务预计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不同型号的维修价值量存在差异,从整体看,维修业务的毛利率与新机交付大致相当。

公司的维修业务中有向最终用户提供备件等服务。

公司借助募投项目建设,维修产线能力建设按计划推进,有力支撑了公司维修业务的增长。

4.请问公司燃气轮机业务目前的情况,占比如何?控制系统部分是否均由公司在做?利润率如何?

答:公司的燃机业务包括军、民用燃机控制系统产品,目前正随主机处于产品研制和市场拓展阶段,整体占比相对有限。

公司的产品主要配装于航发集团的相关燃机。对外拓展方面,目前公司正加快与中国船舶、中石化、中海油等相关公司的对接,加快相关燃机成附件产品的研制交付。

军用燃机业务利润率与航空发动机业务基本一致。

5.国际合作收入增长 5.48%,毛利率却略降,(1)主要原因是什么?(2)展望 2025,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影响,该部分业务是否会受到重大影响、预计影响规模及公司的应对举措?

答:(1)国际合作毛利率略降的原因是部分原材料价格上升及加大新产品开发所致,随着国际市场复苏,公司利用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域积累的技术及质量控制等优势,持续深化与国际知名航空公司罗罗、赛峰、霍尼韦尔、穆格、GE等的合作。

(2)经与相关客户沟通,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短期不会影响公司收入,但长期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当前转包产品主要为来料加工,客户可申请关税适当豁免。

后续举措:一是持续做好技术升级,优化内部成本,打造摇臂、滑阀、壳体等品牌产品,做到有优势的差异化竞争。二是抓住国产大飞机供应链本地化的机会,与国内外客户建立合作,为开拓大飞机零部件供应和售后服务市场奠定基础。

6.2024 年,子公司西控科技营收 23.83 亿元,同比增长 2.28%,净利润 2.85 亿元,同比增长 5.76%;贵州红林实现营收 16.85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净利润 2.87 亿元,同比增长 7.10%。

(1)西控科技和贵州红林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的原因,是由于产品结构优化还是成本改善?

(2)北京航科收入增长可观但利润增幅较小,是否存在交付产品毛利率下滑或费用上升问题?是否影响其后续在无人机/通航动力等新领域的发展?

(3)长春控制 2025 年净利润 0.15 亿元,同比减少 28.87%,利润降幅大于收入降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预计何时出现改善拐点?

答:(1)西控科技受边际规模影响,利润增速略高于收入增速。贵州红林利润增长略快主要是低收益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减少。

(2)北京航科收入增长 9%,利润总额增长7%,主要原因是科研收入和自筹研发投入增加较大所致,不存在交付产品毛利率下滑或其他费用上升问题。不会影响其后续在无人机/通航动力等新领域的发展。

(3)长春控制利润降幅大于收入降幅的主要原因是在装备批量降价采购持续深化、原有的二代机配套业务取消、税收政策等因素影响所致。长春控制正加大电液/电气转换装置、空气调节控制装置、作动筒及伺服作动器、燃油供给与计量装置四类典型产品能力投入和市场开拓,预计未来会逐步回升。

7.公司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较多,主要原因?

答:公司应收账款相对较多主要受行业结算特点的影响。从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看,在产品交付流程上公司属于前端,公司产品配套发动机主机,发动机主机配套飞机整机,但回款流程处于末端,资金回笼取决于飞机整机交付及最终用户的拨款节点。公司主要产品为军品,军品收入占比约90%,客户主要为航发集团系统内主机厂所,客户的履约能力有充分保障,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很小。

8.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转负,同时募投项目建设尚在推进,是否存在阶段性资金压力?

答:募投项目建设实行募集资金专项保障,专款专用。经营活动现金流受应收账款阶段性回款节奏影响,2024年底转负,但公司 2025 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好转,暂时不存在资金压力。

9.中国航发动控所改革进展如何?

答:推进专业化整合、鼓励央企将优质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等属于国资委等上级机关鼓励推进的工作,目前相关政策方向未发生变化。据了解,614所已获批准将部分事业资产转性为经营性资产,后续重点工作为细化并推进方案实施,获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所需相关资质。中国航发动控所后续改革等方面,航发控制尚未接到上级机关通知,敬请投资者注意以公司在巨潮资讯网等法定媒体披露的信息为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