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张晓蕾:金融业如何把握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时”与“势”

张晓蕾建议继续支持湾区企业绿色金融发展,不断创新并完善相关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推动大湾区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跨境项目推介。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构想,金融业首当其冲。金融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大湾区发展的‘时’与‘势’,用金融创新来促进互联互通,更好地支持各类要素在大湾区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张晓蕾在12月19日举行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上做主题演讲时表示。

张晓蕾建议称,一是要“顺势而谋”,即认清大湾区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尽早做好战略布局和业务规划。

二是政府和监管部门在大湾区的“造势而进”。比如,在深化金融合作、推进机构和产品准入方面,大湾区可以考虑借鉴欧盟“单一通行证”经验。

张晓蕾-甘俊摄

在张晓蕾看来,该做法主要包含四个要素:一是机构准入便利,在欧盟,一家机构只要在一个国家取得许可牌照,就可以在欧盟其他市场展业。如果借鉴,那么大湾区内金融机构的牌照就能扩展开来,在粤港澳三地均可开展业务。二是区内信息共享,在“单一通行证”框架下,不同的监管机构可以共享信息、共享标准格式的报告。三是遵循最低标准,即拥有通行证的市场参与者,在大湾区内只需遵循整个市场设立的最低标准,而不是最高标准。四是跨区协调监管,大湾区可以考虑建立像欧盟相关机构那样的一个超越各成员行政权的、更高级别的监管机构。这个监管机构对跨区域的法规有唯一的解释权,地方监管机构将不再另行解释这些法规。

三是政府和监管部门通过进一步搭建大湾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激发更多金融机构“因势而动”,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在开户、支付结算、融资、投资、避险、信息互通等产品和服务方面积极创新。

就最基础的开户业务而言,可在大湾区推出更为便利的跨境个人账户业务模式。比如允许大湾区居民一地开两地(跨境)户;跨境银行机构可代对方机构做见证;亦可通过电子渠道开户,进行远程身份认证及核实等。

在支付结算方面,可以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工具跨境互通使用。还可以考虑利用香港的按揭贷款,支持个人在内地置业,并逐步扩展至大湾区个人综合征信。张晓蕾建议继续适当开放港澳居民通过“跨境理财通”认购境内产品的范围,以满足港澳居民参与内地资本市场的意愿,为内地资本市场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同时,她建议探索设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大湾区发展基金”。该基金可以用于融资性担保/避险,并拓宽大湾区跨境投融资资金来源和渠道。在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可以考虑丰富金融产品跨境联通平台标的,逐步将基金、期权、期货、ETF、大宗商品等各种金融产品纳入跨境联通标的范围。同时,建议可以逐步引进更多的海外避险工具,如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提供化解金融市场风险的手段,提升大湾区内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此外,大湾区可以开展金融技术创新“沙盒试验”。三地联合开展跨境金融沙盒监管,对具有不确定安全性的跨境金融创新产品或服务,在小范围真实环境中开展监管,实现在风险可控下更高效率、更快速度的金融创新和扩大开放。

最后,张晓蕾建议继续支持湾区企业绿色金融发展,不断创新并完善相关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推动大湾区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跨境项目推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