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海命理风水从事算命几十载,今天来给大家分析下奇书推背图。
推背图据说是唐朝李淳风、袁天罡以《易》推演而成的谶纬书籍,第一象为前引,后有五十八象推测国运,最后一象为结语。相传李淳风越算越有劲头,竟从唐高宗龙朔年间推算到之后三千多年的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天机不可再泄,回去休息吧”,方写下这样的结语: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推背图也由此得名。
一、推背图在历史上的影响
推背图一类的谶纬言论,对历史的进程,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这从秦始皇年代的谣言“今年祖龙死”开始可以得知,谶纬之说历来是主宰国运的导火索。陈胜吴广起义时制造了“大楚兴、陈胜王”的谣言;汉末民间有诅咒董卓的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等等。这些活生生的史料,不是明白告诉我们,阴阳相随,人事与流言,可以灭国兴民,江山易主?易经是六经之首,具备预测功能,历代善于占卜的文人谋士如过江之鲫,预测国运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不过要说影响最广泛的,莫过于推背图一书。
推背图在唐后,时人曾给出怎样的描述?最早就是北宋前期的记载。北宋人庄绰在《鸡肋编》 中记载,范仲淹的外甥李逢参与谋反被逮捕,其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有过节,就污蔑是因为读了范家藏的推背图才滋生反意的。王安石当时执政,想趁机加害范家, 于是报告宋神宗。然而神宗却不同意,还说了一句“此书人皆有之,不足坐也。”谶纬之书,历来为官家禁止之列。然由此可见,至少在北宋,推背图这个书已经流传甚广了。
岳飞的孙子岳珂写的《桯史》里,记载了一条当时的传闻,说自从这个推背图出现后,五代割据混乱,人人萌生侥幸心理,个个都参与推背图的研究,妄想从中得到好处。这样子必定对国家的安定繁荣不利,赵普执政时,为打击这种不良的风气,治了很多人的罪,也没有解决。宋太祖历来是解决难题的高手,其深知此等事当以柔克刚,掺沙子无疑是最佳法子。曰“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姜还是老的辣,宋太祖命人将伪造推背图等 书混到民间,时人莫以辨别,此风遂息。
但是推背图的影响还是不断发酵。袁世凯称帝之前,筹安会诸多马屁精,就拿出推背图的第四十三象里的“君非君,臣非臣,始艰危,终克定”来鼓励袁克定大公子,为老袁政治生涯的结束加了一块砖。但是我们反过来看,赵匡胤、袁世凯等当时 之人,在为子女和自己取名时,是不是也会按照谶纬的导向来博取侥幸呢?古人把这个叫应谶。
下面我们正式来研究这个叫推背图的物件。
推背图按照六十甲子顺序,分别用六十卦来代表不同的时间区间和事件,每一象是由“卦、图、谶、颂”四部分构成。

推背图第四十四象
举个例子,目前最热议的第四十四象 :
丁未 坎下离上 未济
谶曰:
日月丽天,群阴慑服;
百灵来朝,双羽四足。
颂曰:
而今中国有圣人,虽非豪杰也周成。
四夷重译称天子,否极泰来九国春。
这里面,首先是“丁未”两字,它是六十干支里的第四十四位。对应的卦是火水未济卦。其次,就是“谶曰”。再次就是一幅图,最后就是“颂曰”。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这推背图靠谱与否呢?
二、推背图的预言准确吗?
首先核对它的预言准不准。
如果一眼看过去,从唐开始到今天,似乎推背图每一个图就弹无虚发,图图中的。但是如今人们所谓准的版本,就是金圣叹的批注本。和中国古代很多书籍一样,它很难说不是托名。金圣叹虽然敢哭庙而被杀,但推背图是朝廷禁书,在禁书上狂妄批注,鼓动谋反,恐怕是株连九族的大逆之罪。老金纵然再大胆,也不敢拿家族来开玩笑。如今披露出来的推背图版本,有七八个以上之多。这些版本,越是时间早的,就越简单,准确率也越低。
今天网上热炒的台北故宫馆藏版,已经被揭露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而且从所谓的馆藏版的内容和笔迹来看,显然是前人伪作。宋朝建立前,推背图有“张弓”之预言。但是现在 的版本中,北宋建立这一象里“张弓”内容就找不到了。这给人一种印象,推背图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被人为修饰篡改的。
推背图第三十九象,用太阳类比东夷,不符合古代中国人的思维。
就文化伦理而言,远的不说,预言中日战争的第三十九象。把日比做日本,这就是典型的民国人的想法。唐人李淳风会把代表天地阳气之精华的太阳比作东夷吗?这个 “日”,在古代中国,只有皇帝能够比拟!预言之辞,一向以中国之命运为根本。但第三十八象,骤然蹦出“一战”的内容,与主题显得并不一致,也不符合古人华夷有别的观念。就预测内容而言,自从辛亥革命后,预测的模糊性陡然上升。预测唐宋明清时,常常是简单明了,而自从清末后就语焉不详,就算勉强解释,也总有不知所云处。
不同版本的推背图第四十象
例 如第四十象描写国府迁台后的命运,时间上与前几象纠缠不清。更离谱的是,其“谶曰”主要是说1950后台湾的治理情况,而“颂曰”则不知所云。“一口东来 气太骄,脚下无履首无毛。”这一句的事情应该早就经历了,但是内容却至今模糊不清,与前几十象清晰的预测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句如果把“东”、“来”、 “毛”等看做人名,那么就与下一象关于毛某人治国重叠了。如果比喻为日本人,又与上一象弄混了。比喻为蒋介石呢?就更牵强附会于理不通了。
就预测时间而言,也显得不合理。推背图唐朝用了6个象,五代十国用了6个象,宋朝用了9个象,元朝用了2个象,明朝用了6个象,清朝用了4个象,民国用了4 个象,本朝用了4个象。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明清两朝将近500年,中间经历了永乐、仁宣、康乾等盛世,只有10 个象。但是自清亡至今不过100年,却用了足足8个象。这难道是今天的我们特别有文化、特别盛世吗?
其中清朝4个象,只有1个象是讲述清明治理的,3个象都是描述战乱。但是历史的事实是,清朝的康乾时期,人口和太平程度与历代盛世相比毫不逊色。为什么有这样的观感呢?只有一个原因,作者一定对当时清末的贫弱有切身体会,才会对清前半叶的盛世毫不在意。
三、从易学角度看推背图
其次是从易学的角度来看。
推背图最容易被研究者忽视的是卦象的印证。六十个象里,除了开头乾卦和结尾萃卦外,其余的每一象都有一卦。恰恰是这卦象,把这推背图的不实之处泄漏无遗。从卦的大象看,其凶吉象意与图文毫不相干。
推背图第十六象,大宋开国用明夷卦,不伦不类。
例如北宋开国一卦,地火明夷卦。黄宗羲在明亡后写一本书叫《明夷待访录》,言下之意是处于明夷之世,有大道不能行,有大德不能用,等待将来天下光明的时候再行清明的治理国家之途。如此一卦,用于开国,不伦不类。
例如元朝开国一象,用渐卦。渐卦的意思是阴承阳,女归男,可以“正邦”。但“颂曰”的部分却充满讽刺,可见作者对元季的不屑。“谶曰”北帝南臣。但是从卦象看,南帝北臣!可见这一象完全不对应图文。
比如清朝开国的三十三象,明明说什么“黄河水清,气顺则治” ,一片兴盛之象,但是对应的卦象是大过卦!如果我们细心辨别,就会发现,气顺则治来自于北宋邵雍关于地气的论点。如此之类与卦象大相径庭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作者连基本的易学常识都不具备。
我们还应该想想,如果推背图真的那么神奇,为何历代的易学大家,从来没有一字半语涉及呢?按理说他们最有资格发言。可见它在当时人们心目里的位置,不过是奇谈怪论、野狐道禅。而且最后是天下太平、世界大同的美好场景,本身就与我们文化里的循环论大异其趣。
经世一元消长圆图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事盛极则衰、衰绝则生,这种阴阳相生相灭的大道,又岂能得出未来必定美好,事物永远发展更好的西方论调呢?同样是用易学来解释天运,《皇极经世书》的作者邵雍就把世界的生长、盛大、衰落、消亡的四个阶段讲得一清二楚。
有些朋友也很聪明,通过平时的阅读积累,根本没发现推背图的神奇验证在明清两代的民间记载。例如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闯献之乱、洪扬之祸,时人可曾留下一丝一点的惊叹否?例如清人庞大的文人笔记里,是否有讨论推背图与当时时局的关联?没有!难道他们都没看过推背图吗?
当然还有人从音韵角度等进行论证,也发现其篡改的痕迹。
因此,我断定,推背图一类的预言文字,有着严重的篡改痕迹,不可取信。历史上准确预测天下兴亡的能人异士比比皆是,偶尔他们也有预测一段区间未来的神奇例子。但是写成文字流传,恐怕既违反了道不外用的原则,也违反了清静无为的根本。
为什么古人对超长区间的预测没有兴趣呢?很简单,只要你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就是元、亨、利、贞,也则春、夏、秋、冬。世界本来就是周而复始的。一个季度,可以是三个月,也可以是三个甲子,即一百八十年。他们的区别只是放大和缩小,其运行规则无两样。
【批八字事业财运,婚姻健康,仕途官运,生育子女,学业前程,夫妻合婚,宝宝取名,奇门预测,剖腹产择日等 ,可以加微信公众号或者私信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