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召开,聚焦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首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活动现场。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程婷 图

“首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活动现场。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程婷 图11月20日,由中国儿童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此次研讨会以“儿童友好,让中国更美好”为主题。研讨会中,与会专家重点讨论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议题,并建议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机制。

现状: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存在政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澎湃新闻从研讨会中了解到,“儿童友好城市”概念缘起于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起的“儿童友好城市运动”。2006年,我国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始实施“儿童保护体系与网络建设”项目,探索营造儿童友好型社会环境。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宋文珍在研讨会中指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方面:政策友好,即在制定实施法规政策、编制规划、配置资源时,坚持儿童优先,优先满足儿童发展需求、解决儿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服务友好,即优先设计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项目,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精准度;人文友好,即倡导尊重爱护儿童的社会文化,使尊重、爱护儿童成为社会普遍遵从的价值观,从而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环境友好,即首先要确保环境安全,同时要确保有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城市规划设计、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据《北京规划建设》杂志2020年第3期介绍,目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认证了超过3000个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其中尚无中国城市和社区的身影。

不过,“儿童友好”理念正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近年来,长沙、深圳、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提出要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并开始了一些有益尝试。

与之同时,一些与会专家学者指出,当前,我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过程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指出,我国已有部分城市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先行探索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但在实践中还存在政策统筹支持不足,组织协调机制不完善,照抄照搬国外经验行不通等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认为,我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中还存在多个问题,如,缺乏符合我国特色的指标框架研究,建设评价标准不清,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资金缺乏整合,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规划力量不足等。

建议:构建中国特色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欧晓理指出,我国急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机制。既要发挥好中央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统筹指导作用,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凝聚共识、统一行动;又要充分落实地方属地主体责任,鼓励地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共同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活力。

欧晓理认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要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之中;要秉持开放合作原则,充分借鉴吸收国际经验;要鼓励各地探索个性化建设模式,注重提炼总结建设经验、成果,构建符合中国、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未来积极推广中国特色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模式,为全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借鉴成果。

邱爱军认为,儿童友好工作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学校、家长等不同的社会主体,需要根据社会主体的具体作用和定位,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能力建设工作。她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充分调动企业、社区、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宣传介绍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理念和方法,特别是加强对社区责任规划师的培训,并在城市社区街道“微改造”的过程中融入、落实儿童友好理念。

同时,邱爱军还建议,在对我国儿童友好工作现状、问题、目标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指标框架,从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面设计具体考核指标,指导地方实践。同时,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必要的建设和运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逐步形成多元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在高校相关专业设置儿童友好课程内容,并统筹完善多方参与机制,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与城市规划、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等工作相结合;总结试点城市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中的经验,供各城市借鉴应用,并加强儿童友好型城市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城市品质。

中国儿童友好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为推动中国儿童友好事业发展,活动当天,由中国儿童中心联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共同发起的“中国儿童友好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中国儿童友好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仪式现场。

中国儿童友好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仪式现场。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介绍,中国儿童友好协同创新中心以儿童权利、儿童优先、儿童友好等理念为指导,旨在汇集各城市、各领域、各行业社会资源及专家资源,立足中国国情开展儿童友好理念应用型研究,指导积极投身儿童友好事业的城市、城镇、社区及其他各类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打造集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促进中国儿童友好事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该中心下设学术委员会、城市委员会、宣传委员会、项目委员会和儿童委员会,秘书处设于中国儿童中心事业发展部。中心主要工作包括,儿童友好理论研究,儿童友好城市(镇)规划,儿童友好标准制定,儿童友好项目孵化,儿童友好交流共享,以及儿童友好文化传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