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艺术的前世与今生
11月23日14:00,“观念艺术的前世与今生——探索艺术的边界”讲座在北京·凤凰中心正式开讲。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掌声不断。主讲人陆蓉之女士以“贝纳·维内:超越观念与物质”大型回顾展为起点,在讲座中以九个关键词定义观念艺术,在人类文明五千年的艺术演变中重新审视了观念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结晶的存在,并提出了关于观念艺术的未来三大发展趋势。这不仅是一场观念艺术的盛宴,更是关于“观念艺术在当代将走向何方”的自由而深刻的思想对话。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11月23日14:00,“观念艺术的前世与今生——探索艺术的边界” 讲座正式开讲,凤凰中心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掌声不断。著名策展人和数字及互动媒体领域的远见者,也是观念艺术与AI科技融合的先行者陆蓉之女士跨越人类文明五千年艺术演变,以 “贝纳·维内:超越观念与物质”大型回顾展为起点,从远古文明的诞生直至元宇宙未来,在丰富的艺术作品间带领观众酣畅淋漓地享受了一场精彩的观念艺术盛宴,并以“观念艺术在当代将走向何方”为核心问题与观众展开了自由而深刻的思想对话。
▲ 陆蓉之与现场观众合影
讲座回顾
观念艺术的前世今生
九个关键词定义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作为一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传统艺术反叛,主张“艺术不再是用来展示美的物品,而是用来传递概念的工具”。“思想性”成为关键词,其核心理念在于“艺术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质表现或视觉效果,而在于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概念和社会文化意义”。但是如何定义与判断这样一种超越于感官享受而进入思想内在与更深层次哲学、政治或社会意义的艺术?
▲ 陆蓉之在讲座现场
陆蓉之在讲座中提出了判定观念艺术的九大关键特点,即“思想主导创作”“去物质化”“语言、符号与文本”“自指性”“反商业化”“观众参与”“反传统美学”“跨学科”以及“记录和文档”,并强调观念艺术不仅是一种社会的反映,更是这些的变迁的推动者:“观念艺术通过打破传统艺术的界限,拓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和内涵,促使观众重新审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它强调‘观念比物质更重要’,挑战了传统艺术对美学和物质形态的执着,主张艺术作品应以传达思想、理念和社会批判为核心。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艺术从注重形式和技巧,转向注重内容和意义的重大转变。”
远古文明作为观念艺术的伏笔
▲ 陆蓉之讲述观念艺术与中国艺术的渊源
陆蓉之表示观念艺术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是人类文明五千年艺术演变的延续,是对思想与形式关系的深度探讨:“若从远古文明的诞生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如何从象征性的符号语言发展为思想表达的核心工具,而观念艺术正是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晶。通过回溯人类历史,我们可以理解观念艺术为何不仅是现代艺术的产物,更是人类文明思维进化的重要标志。”
▲ 俄赛里斯的复活 壁画
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艺术首先作为一种工具而出现。岩画、雕刻和图腾,这些早期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原始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实用功能。公元前3万年的洞穴壁画,如法国拉斯科洞穴中的动物图像,既是猎捕经验的记录,也是与超自然世界沟通的媒介。这种符号性的表达,尽管形式简单,却已经具备了观念艺术的雏形——通过非物质的象征,表达思想与愿望。此时,艺术是群体意识的体现,形式服务于观念,尚无独立的“艺术”概念。然而,这种将思想转化为视觉符号的能力,为观念艺术的核心理念埋下了伏笔。
▲ 米隆(Myron) 掷铁饼者(Discobolos)
▲ 伊斯兰建筑
▲ 梁楷 《泼墨仙人图》南宋
▲ 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 《人间乐园》 约1495-1505年 现收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这样一种对艺术“思想性”的强调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被延续下来,并在艺术逐渐与宗教、哲学和政治紧密结合的过程中被进一步放大。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和中国的艺术无一例外地体现了这一趋势,如中世纪的艺术被宗教所统治,其形式服务于教义传播。拜占庭镶嵌画、哥特式建筑中的彩色玻璃,虽然形式多样,但依然承载了强烈的观念表达——对神圣与永恒的信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重新探索人性与科学。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不只是形式的杰作,更是人类思想觉醒的里程碑。此时,艺术家不再仅仅是技艺工匠,而是思想者和哲学家。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与19世纪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和表达方式,机械化生产催生了对“手工艺”的反思,同时激发了艺术家对社会变迁的批判与观察。
▲ 陆蓉之从早期先锋艺术运动谈观念艺术
▲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为“泉”原作拍摄的照片
▲ 勒内·马格里特(Rene Magritte) 《图像的背叛》1929年
▲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 )《记忆的永恒》 1931
▲ 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 两个弗里达 1939
从19世纪走向20世纪,早期先锋艺术运动作为观念艺术的先声,在向前、创新和探索的象征意味下为观念的诞生开辟了反叛传统的道路,也积累了超越于时代的艺术经验。俄国前卫艺术运动(Russian Avant-Garde)的绝对主义抽象性和精神性对观念艺术的“去物质化”产生了直接影响;德国包浩斯(Bauhaus)的实验精神以及对技术和设计的重视,为观念艺术在科技时代的跨界合作提供了重要启发;抽象艺术(Abstract Art)通过“去具象化”将艺术从物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启发观念艺术专注于思想的表达;未来主义(Futurism)对现代性和时间的探索影响了观念艺术对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的反思,并从动态性和多维视角启发了观念艺术家在新媒介中的实验;达达主义(Dadaism);达达主义(Dadaism)通过反逻辑、反传统的创作方式,为观念艺术奠定了反叛精神,它强调偶然性和概念的优先性,与观念艺术对思想与概念的重视直接相连;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探索心理与哲学层面的深度,为观念艺术注入了对思想和情感表达的重视。
▲ 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一把椅子与三种观念》(One and Three Chairs)1965
▲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我喜欢美国,美国也喜欢我》1974
▲ 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 《对生死的思考》(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 1991
▲ 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 《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翻译》 罗斯·肯尼迪绿道壁画 波士顿 2015 图片由劳伦斯·韦纳艺术遗产提供,摄影:杰夫·哈加顿。
▲ 贝纳·维内 《煤堆》现场 1963
▲ “贝纳·维内:超越观念与物质”大型回顾展展览现场,凤凰中心,摄影:张红涛
▲ 《190°角和136°角的位置》布面丙烯 245 cm(直径) 1977 ©维内基金会
在历史的艺术积累与变迁之下,观念艺术在1960年代应运而生,并在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以及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等系列艺术家的创作与阐释中不断完善而丰富着表现形式与内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观念艺术的三大发展趋势
观念艺术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受到了社会、政治、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通过强调思想和观念的表达,突破了传统艺术的形式限制,重新定义了艺术的价值和功能。观念艺术不仅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续的艺术流派和创作方式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基础。
▲ 陆蓉之讲述对观念艺术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推进,观念艺术将继续演变,探索更多元化的表达形式和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议题。陆蓉之在讲座现场也表达了对观念艺术的未来展望,并提出了关于观念艺术的三大发展趋势。
▲ 阿黎·弗尔曼 《虚拟天后》 2013
▲ ZHA x RAS 《筑建元宇宙》 2022
▲ “OUCHHH”对人工智能进行特殊的诗意诠释。是一种诗意、情感和身临其境的体验
首先观念艺术将与新兴技术结合,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将为观念艺术提高新的表达工具,也为观众创造了全新的互动体验。
▲ 徐冰 《卫星上的湖泊》 2021-2022
▲ 蔡国强 《天梯》 2015
▲ 艺术家贝纳·维内致敬中法建交60周年的纪念性雕塑《聚合:52.5˚弧线 × 14》将落地北京凤凰中心,法国国家电视5台播放的中法建交60周年专题片截图,图片来源:贝纳·维内工作室
其次观念艺术也将成为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的关键节点,陆蓉之强调观念艺术家们需要在创作中将全球化与地方性结合起来:“观念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推动了多元文化艺术的发展。艺术家们需要在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融合全球视野,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观念艺术作品。”
▲ 雅尼斯·库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
▲ 蕾切尔·萨斯曼(Rachel Sussman) 拍摄的密生卧芹
此外,在未来观念艺术需要更加注重社会责任,通过艺术介入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陆蓉之以环境艺术为例,指出观念艺术将结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观众互动环节
对话、拥抱与泪水
▲ 现场互动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仿佛一场大型的“粉丝见面会”。在互动环节,观众们也踊跃举手,围绕“观念艺术的评判标准”“陆蓉之与草间弥生的故事”等话题,向陆蓉之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
▲ 草间弥生 无限镜屋 1965
观众或听着陆奶奶的讲话潸然泪下,或上前与之拥抱,其中一位观众直接向陆蓉之表达了对其的喜爱:“陆蓉之老师,我在各个活动中见过您已经好多次了,但您的课是常听常新。”
▲ 现场互动
现场影像
观念之外的动情瞬间
主讲人:陆蓉之
陆蓉之(Victoria Lu),1951年生于台北,现工作、生活于杭州。整策师(Curategist) 、艺评人、电影制作人、电影导演。
她是动漫美学理论及动漫双年展的创建者,华人首位女性策展人,“Curator”由她翻译为“策展人”,潮艺术教母级导师,跨界艺术家。2011年担任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未来通行证 - 从亚洲到全球”的策展人;2016年拍摄草间弥生和郎世宁主题的教育推广影片;2017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MODUS”,推出祝小民原创作曲、王广成编曲《生命万岁》;2018年“纵横千古 两岸一家——谢稚柳、陈佩秋、傅申、陆蓉之作品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出;2022年在威尼斯创办首届“元宇宙艺术年度展@威尼斯”;2022-2023年担任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会画少年的天空》节目主理人/策展人,2024年将在威尼斯主理纪念⻢可波罗逝世700年艺术项目:第三届“元宇宙艺术年度展@威尼斯”。
现任台北实践大学创意产业博士班教授/博导、英国伦敦ASIA FILM PLUS影视文化公司创意总监、元宇宙艺术年度展@威尼斯发起人、VIKI LULU HOUSE 璐璐家创意总监。
(凤凰艺术 现场报道 编辑/曹依婷 责编/d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