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让古老的京杭大运河重获新生

由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大运河文化调研白皮书编写组编创的运河文化研究书籍《承古利今 以水为镜——行走在大运河之上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出版发行。

为什么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行走在大运河之上?研究大运河文化又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呢?从这本书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韩庄运河台儿庄段

谈到中国大运河不能绕开南水北调东线,南水北调东线与大运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路线和选址几乎一致,前者重在通水,后者重在通航。

南水北调东线淮安水利枢纽工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让古老的京杭大运河重获新生,大规模的调水和治污不仅为断流和生态功能区系统修复带来机会,更使大运河的整体性保护规划成为可能。

对此,沿着东线挖掘京杭大运河文化,沿着京杭大运河发现东线之美,都变得尤为有意义。

中国大运河分段示意图

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跨越2500余年,绵延3200千米,是世界运河中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大运河作为“活着的、流动着的人类遗产”,堪称中华文明的瑰宝、流淌在华夏大地的史诗,迄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可以说,大运河既是绵延千年的历史文脉、穿越南北的水运动脉,也是当下衔接国家空间战略布局的纽带,更是彰显中华文明特质、体现中国人民创造精神的国家名片。从时间上看,时间的长河赋予大运河历史的景深与丰富的文化遗存;从空间上看,大运河文化带涵盖内容繁多,覆盖区域广泛,它的整体性与联通性是其作为国家名片的基础。从当下文化引领看,大运河文化带凸显文化影响,彰显中国特质。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调蓄湖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京杭大运河的里运河、中运河、韩庄运河(泇运河)、不牢河、梁济运河、小运河、南运河等段河道,与京杭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位于南四湖中的南水北调东线二级坝泵站

大运河与东线工程分别是中国古代和现代水利工程的代表,其文化一脉相承,贯通了古今两个维度,以“水”和“文化”为脉络,可以回顾东线-运河文化发展轨迹,展望未来发展愿景。

本书深度挖掘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京杭大运河的赓续与传承关系,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行文化资源开发提供切实的参考。

全书分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大运河文化概述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区域大运河文化两个部分。

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大运河文化概述部分,通过对大运河概念、范围、发展历程的介绍,以及对大运河文化及其特征的概述切入,综合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大运河的文化内容,并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大运河文化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台儿庄古城中的运河与水城门

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区域大运河文化部分,从地理区划上对扬州市段大运河(淮扬运河扬州段)、宿迁市段大运河(中运河宿迁段)、徐州市段大运河(中运河徐州段)、枣庄市段大运河(鲁运河枣庄段)等十段运河沿线的南水北调节点工程进行了介绍,并深入论述了不同区段大运河的水工遗存和水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民俗、饮食等文化内容,展示了一个完整的运河文化体系。

总督漕运部院

整本书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在大量历史典籍、地方志的基础上,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大运河文化调研白皮书编写组还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对沿线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及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严谨科学的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大运河文化全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承古利今,以水为镜。行走在大运河之上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历史悠久的大运河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凝聚中华智慧文明的大运河重获新生。

观运河历史文化,赏南水北调今朝风景。一渠南水穿越时空,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烙印在中国的版图之上。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最北端大屯水库

(大运河新闻热线:18611735190)

来源:水利水电资料库

见习策划 桂艳 延晨

实习编辑 王伟

制作 曹宇

责编 肖东

审稿 晖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