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16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莫忧人不知我,但忧我不识人。”
【注释】
“患”,忧也。故“忧患”常连用。
“己知”,即“知己”。他人了解我,对我而言是“知己”,对他而言即“知人”。
“知人”,意为有眼光、能体察人的品性或才能。
【评析】
“不患人之不己知”与本篇首章的“人不知而不愠”可谓前后呼应。表述虽然不同,其实异曲同工。
人生在世,总要与人打交道,这就离不开人知己和己知人。君子以自强不息,凡事但求尽己无愧,并不苛求他人理解,故并不以人不知己为患。
与“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同的是,古人特别重视“知人”。无论是儒家出于行仁的目的,还是世俗出于功利的目的,莫不如此。
据《资治通鉴》记载,汉高祖刘邦有一次与群臣探讨自己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刘邦能厚赏功臣,“与天下同其利”;而项羽则是“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接下来刘邦的这段话,堪称是有关“知人”的千古绝唱。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群臣闻言,无不悦服。
《尚书》云:“知人则哲”。“哲”者,“智”也。仁智勇乃儒家三达德,故儒家行仁,须臾不能离于“智”,不能离于“知人”。若不知人,则正邪难分,贤愚莫辨;上不得明主而事,中不得良师益友,下不得贤才而用。如此则必为仁道之大患。
中国知识分子曾经遇人不淑、识人不明。结果不仅祸及自身,更加累及整个中华民族蒙受前所未有之浩劫,以致精英尽毁、生灵涂炭、文化湮灭、天地罹难。“不知人”之“患”实莫有甚于此者!教训之惨痛亦莫有甚于此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