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浙图 嘉惠书藏 :浙图与名人故事之丁氏兄弟与浙江图书馆

内05144613_副本.png

▲文澜阁《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馆纂修,历经十年始成,卷帙浩繁,共收书3461种,79039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称《四库全书》。该书先后抄录七部,分别贮藏于文津、文渊、文源、文溯、文宗、文汇、文澜阁七阁。时光荏苒,唯文渊、文津、文溯三阁书保留至今,文澜阁仅有部分留存。

文澜阁,建于杭州西湖圣因寺内。咸丰十年(1860)及十一年(1961)太平军两次攻入杭州。直至同治三年(1864)二月二十四日,太平军前后占据杭州城两年三个月。文澜阁遭此兵戮,以致阁圮书散。幸有杭州八千卷楼传人丁申、丁丙兄弟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文澜阁《四库全书》才免遭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库书之命运,得以保存至今。

内105144646_副本.jpg

▲文澜阁

丁申(1829-1887),字竹舟,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诸生,曾官主事,与弟丁丙同为杭州八千卷楼第三代传人。

丁丙(1832-1899),字嘉鱼,号松生,晚号松存,别署钱塘流民、八千卷楼主人、书库抱残生等。府学生。

内1105144738_副本.jpg

▲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浙江杭州人

咸丰十一年(1861)冬,太平军第二次攻入杭州,城内一片混乱。丁申、丁丙商议渡钱塘江至萧山暂避。然而,刚出城门,兄弟二人就走散了。丁丙渡江至陶堰,见丁申题壁,才知丁申已赴杭州城西之留下镇,又渡江至留下。丁申在留下镇开设米肆,寻访救助遇难的亲戚,竟发现裹物的纸竟是《四库全书》中的散页,大惊失色,遂查看店主的包装纸堆,竟分拣出数十册被污损的《四库全书》,痛感珍贵文献已散佚,决定冒险施救。丁申集胆壮者数人,趁夜色潜入西湖孤山脚下的文澜阁旁,见四周满地残籍,库书已遭前所未有的浩劫。乘夜检拾文澜阁残编,陆续藏于其父“殡宫”(坟庄)所在地西溪风木庵,有数千册之多。丁丙到留下后,随兄竹舟一同收集四库书残本。兄弟俩不避艰险,收捡残籍,背负肩挑,每夕往返数十里,运往西溪风木庵藏匿,后运至上海保存。

内_20201105144854_副本.jpg

▲丁丙著书图(松存老人著书图,沈锴等绘)

据王同《文澜阁补书记》记载,从西溪至歇浦,道出乌戌,途径太平军要隘盘查,太平军见库书上有朱玺之印,知为官家之物,虎视眈眈,举白刃蜂拥而上,丁氏兄弟二人从容剖辩,最终“保其所深藏者,出虎穴而达沪渎”。而此事与丁丙从弟丁午《文澜阁购补遗书议》中记载略有不同,丁午言从西溪到上海,经过乌戌时,被掠去四五千册,书半散在嘉、湖两郡。

丁氏兄弟将库书运抵上海后,对散佚的文澜阁本命运犹关心不已,嘱托杭州书商周汇西辗转回杭,以“敬惜字纸”之名四处访寻阁书。据丁立中《先考松生府君年谱》记载,周汇西从数万斤焚字纸中检出成册者几及十之一,又收购残书约高二尺一束者八百束,悉送至上海。

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撤出后,又从上海将阁书运回杭州,暂贮杭州府学尊经阁(原址在今杭州碑林)。杭州府学教授选派有学识门斗封锁守护,每年由丁申提供银六十两,以供晒书等日常开支。其后,丁氏继续搜寻和收集散佚的《四库全书》,至同治十三年(1874)共购得302册,至光绪七年(1881)暂贮遗册已达9600余册,除去原藏文澜阁《古今图书集成》残本,实际《四库全书》为8389册,不足原书的四分之一。

内片_20201105144942_副本.jpg

▲文澜阁《四库全书》书库

清光绪五年(1859)冬,谭钟麟任浙江巡抚。谭钟麟在同治间曾任杭州知府,对丁氏兄弟抢救文澜阁库书之事心甚感佩,然于乱后百废待兴,无暇及此。此次再莅杭州,重建文澜阁一事已是刻不容缓。次年,与丁丙共商重建文澜阁之事。重建文澜阁,恢复《四库全书》一直是丁氏兄弟的心愿。故是年九月,丁丙就绘制重建文澜阁图样并送呈,图纸经谭钟麟审阅后,指定丁丙、应宝时主持其事,由丁丙、邹在寅具体负责此项工程,并于九月二十日下札命浙江布政使划拨经费。经费落实后,丁丙与应宝时估核工料费为银圆一万二千九百十三元。分三次领到西洋铸造银圆一万二千元(六年十月领六千元,十一月领三千元,次年三月领三千元)。重建文澜阁工程定于光绪六年(1880)十月初八日丑时动工,十一月二十八日上梁,次年三月文澜阁落成,全部工程于九月告竣。此次重建,除复旧观,且有创新,临湖竖大牌坊,又新建太乙分青室。后增修围墙、假山、御碑亭、偏屋、厨房,镌刻石碑,抄补《古今图书集成》及夹板、木橱等,实际费用为一万八千银圆,超支部分亦由布政使命厘捐局照拨。事实上,尚有部分经费未就公款报销,由丁丙承担。

内_20201105145017_副本.jpg

▲谭钟麟,(1822-1905),字云觐,号文卿,湖南茶陵人

光绪七年(1881)七月,文澜阁重建竣工前夕,丁丙建议将旧时所收文澜阁残书仍藏阁中,以备诸生阅览,并提议沈灿主掌管之责。此议得到政府批准。十月初六日前,原暂贮于杭州府学尊经阁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残编及谭钟麟所购赠的《古今图书集成》已全数搬迁至文澜阁。此外,丁丙为充实文澜阁藏书,将家藏《钦定全唐文》一千卷捐阁贮藏。搬书过程,据张大昌《丁松生先生六十寿言》称,阁成后“恭事移归,担负络绎,赁湖舫以达孤屿”。清杭州府学在今杭州劳动路南端,劳动路旧为运司河,民国早期填河改路。运司河南端东西向有流福沟通清波门,北向通涌金水门,当于清波门或涌金门赁湖舫运抵孤山文澜阁。

内20201105145047_副本.jpg

▲文澜阁重建后,文澜阁库书从杭州府学暂贮地移藏重建新阁。图中可见小舟载书由湖上运至孤山之情景。

清光绪八年(1882),由丁丙主持前后历时七年的文澜阁《四库全书》补抄缺卷、缺书工程正式启动。丁氏招募百余人在东城讲舍,以八千卷楼藏书为底本开展补抄工作。因家藏不足,丁丙从范氏天一阁、陆氏皕宋楼、卢氏抱经楼、汪氏振绮堂、孙氏寿松堂及长沙卧雪庐、南海孔氏三十三万卷楼等全国藏书名家处征求精善之本作为底本。

内片_20201105145122_副本.jpg

▲《文澜阁四库全书》丁氏补抄本

至光绪十四年(1888),经过七年努力,除收藏的原书331种外,共编配残篇891种,全书补抄2174种,合订34769册。后又补抄阁书38种。共耗工本计钱51600缗以上。丁申、丁丙素来克勤克俭,敝衣粝食,出行从不乘车坐轿,但为了抢救《四库全书》,却不惜耗费巨资,倾其所有。

《文澜补书画卷》。丁丙主持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完成后,集中藏于文澜阁,并制此图以作纪念。图中描绘清行宫旧址、文澜阁。

此次补抄后,文澜阁《四库全书》大体恢复原貌。1911年6月,浙江咨议局决议并经浙江抚院核准,文澜阁及所藏《四库全书》等图书并归浙江图书馆。

内_20201105145222_副本.jpg

▲光绪题“文澜阁”御碑亭

来源:浙江图书馆

编辑:刘海波 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