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依靠产业 稳定增收[《河北日报农村版·河北农民报》总第4868~4870期]

86期

窗口

一个家,窗户是看世界的第一道光;一辆车,窗户是在路上的一种期待;一份报,头版是整沓报的认知窗口……

总第4868~4870期

10月28日上午9时左右

在石家庄市鹿泉区

不少人拍到了

“两个太阳”的奇观

省气象局气象学家解释

这是由于团雾引起的折射

是一种“幻日”现象

因为在团雾里

有许多飘浮在空中的柱状冰晶体

从光学角度讲

就像是一个多棱镜

当太阳光射在这些冰晶体上时

就会发生非常规律的折射

所以我们能看到“两个太阳”

但这种现象很少见

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

小编真是涨知识

相信事实相信科学

相信大自然的奇妙

当然也要相信

每一期的“窗口”

都是新鲜丰富的

总第4868~4870期的

《河北农民报》头版

来喽

↓↓↓↓↓↓

2020年10月24日1版

本期要闻

1

丰宁满族自治县是河北省传统的农业大县,作为京津冀地区“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基地,该地区农产品种类多、品质好,农业产业一直以来就是贫困群众脱贫的最重要途径。2016年,丰宁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项目,近几年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和扶持力度,2020年1~8月,该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16亿元,网络零售额1.06亿元,同比增长55.12%,电商网络零售额逐年递增。电商扶贫正在助力越来越多的丰宁好货“飞”出山区,带动农民致富。

2

为啥楼西村的老板们愿意为村“两委”办公室建设捐款捐物?用楼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杨芙蓉的话说:“是党的富民政策暖人心,是各位老板致富没忘本。”然而其中一位老板则认为:“是杨芙蓉为楼西村的发展操碎了心,是被她的付出所感动。就拿今年来说,全村新修了5000多平方米的道路、300多平方米的排水沟,还栽种了120多棵金叶榆、海棠、白蜡树,可以说楼西村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变化。我们这些企业老板看到这些正能量,反哺家乡也理所应当。”

3

河北省商务厅副厅长卢建出席论坛并讲话,衡水市政府副市长吴波出席论坛并宣布活动开始,衡水市商务局、衡水老白干电商公司的有关领导,衡水市电商协会会长张恒,衡水市网络主播代表阜城马帅女士等嘉宾出席并发表主题分享。

2020年10月27日1版

本期要闻

1

“致富没门路、投入没本钱、经营怕风险”是摆在很多有脱贫意愿群众眼前的三大突出问题。近年来,承德平泉市创造的产业扶贫“三零模式”,让那些想致富没资金、想干事怕承担风险、想打工又无法外出的贫困百姓轻松脱贫致富。

2

近日,河北农民报社记者来到了位于平泉市东北部的碾子沟村,这个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村的碾子沟以食用菌产业为基础,通过“三零模式”将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800元增长到2019年的8956元,真正实现了依靠产业、风险托底、稳定脱贫。

3

10月23日至24日,由沧州市委网信办主办,长城新媒体集团沧州分公司承办的“行走大运河,全国网络媒体沧州行”活动在沧州举行。来自人民网、光明网、央广网等中央及省市近20家媒体记者齐聚沧州,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地展示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的地理风貌及运河两岸风土人情。

2020年10月29日A1版

本期要闻

1

地处涞水县野三坡景区东部的南峪村,山多地少,耕作条件差,全村耕地仅395亩,山场2万亩。村周边的山坡上,却长着漫山遍野的山韭菜花,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它为“麻麻花”。成熟期将它们采摘下来,晒干做餐食配料。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南峪村依托野三坡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成立了“麻麻花的山坡民宿项目”。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利益联结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开创了“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模式,带领贫困户走向了一条持续稳定增收的富裕之路。如今的“麻麻花”,在南峪村村民心中成了“幸福”“幸运”的代名词,叫人爱也爱不够……

2

近年来,以南峪村模式为样板,涞水县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了全域旅游产业扶贫模式案例,为全县2018年提前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产业支撑。南峪村案例也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参阅典型和全国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在全国得以推广。

3

近日,我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从8个方面提出28项举措,进一步加快县域科技创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29日B1版

本期要闻

1

记者日前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截至2020年9月底,河北省500人以下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配备实现全覆盖,实现贫困地区群众“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目标。

2

在国新办10月27日举行的“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就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正在组织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支撑。

3

为解决搬迁群众生计问题,顺平县多方筹集资金新建西红柿种植大棚38个。安二忠承包了3个种植大棚,结合以前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人员的指导,西红柿目前长势喜人,他家每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安二忠说:“从没想到自己能住上宽敞的楼房,现在每天干完活回到家洗个热水澡,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幸福感特别强。”

〖 编 辑|胡洪月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