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新能源板块可以说是“人心惶惶”,有吃香喝辣的,就有提心吊胆的。某职场社交APP上,有认证消息为“高合员工”的网友爆料,高合近期已经开启了一轮大规模裁员。他还透露,此次裁员的比例高达20%,个别部门裁员达到50%,这已经是相当大的规模了,相当于某部门砍掉一半的人手。
相关人士随后向高合汽车进行了求证,高合方面的回应是“所谓大规模裁员为不实信息,此次属于正常人事流动”。
这就相当于辟谣了。但仔细一想,高合这话说了跟没说差不多,正常人员流动和规模大不大可以有各种关联。想到近年来京东、阿里、字节等互联网巨头的大裁员,也都是先从网络上传出了小道消息,然后官方下场辟谣,最后被证实大规模裁员是真实存在的。当然,我们也没说高合大规模裁员就是真的,只是想让子弹飞一会儿罢了。
仔细想想,裁员是为了什么?最大的原因就是降低成本。那就不妨从高合最近的市场表现来猜猜,高合是否有降低人员成本的需要。根据高合官方公布的数据,9月份高合交付了1556台HiPhi Y,环比8月上涨了52.4%;而HiPhi Z的销量是154台,HiPhi X的销量是25台。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两个月以来,HiPhi Y的销量也只达到了2500台的水平,而作为参考,9月份蔚来ES6的销量达到了7896辆。
虽然HiPhi Y价格更低、定位更贴近国产竞品,但价格也达到了33.9万元起步,说实话也并不算低。起码相比理想L7、特斯拉Model Y、极氪001等车型的大卖,HiPhi Y的表现实在算不上亮眼。大家可能想起了,HiPhi Y其实就是高合拿来“自救”的车型,销量确实有起色,但是否能支撑起高合的各种开支,那就不是我们能知道的事情了。
是什么在支撑新势力们的运营,大家都知道;一旦资本对新势力的盈利能力产生质疑,会发生什么大家也知道。考虑到危马汽车等新势力品牌之前也传出过裁员消息,因此这种事儿还得观望一下。
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已经不是新能源刚起步的那段时间了,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犹在眼前的景象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残酷的淘汰赛。市场研究机构MarkLines的数据,中国目前拥有大约50个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业内人士分析,到2030年能够实现大规模运营的将只有10-20家,能够持续扩大盈利规模的,甚至只有个位数。
2023年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头部车企将会主导市场,排名前10的车企很可能拿走市场80%的利润。换句话说,10名开外的车企可能连汤都喝不到,可能两三年时间就会退出争夺。
只能讲,高合的车子很炫,配置不低,概念不错,故事也讲得很好,但市场终究是要靠成绩说话的,HiPhi Y能否帮助高合力挽狂澜,现在下定论显然还比较早,最好是等到10月份销量出炉的时候,再马后炮一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