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辰
#陕历博篇-10#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以及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一直走到亚洲系列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现在,中国篇——陕历博”正在进行中。小伙伴们,速度围观啦!
(唐,三彩打马球俑)
前面,我们一直在聊陕历博的唐三彩马。陕历博馆藏唐三彩马多,这与唐人爱马密不可分——汉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与马有关的游牧民族风俗逐渐融入到汉民族的生活中,如骑马、打马球、狩猎等活动渐成唐代宫廷中的流行风尚。王公贵族不仅生前骑马、狩猎尽享人生快意,死后还将它们做成唐三彩带入墓中,以期在来世仍能享尽欢乐。因此,我们现在才能在博物馆中见到大量的唐三彩马。
今天,咱们要说的仍然是唐代之马,但它并非唐三彩马,它是一匹“金马”——陕历博两件永不能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乍一看,这名字复杂又拗口,甚至是难以从字面上一目了然其意。
别急,且听辰馆慢慢道来,说不定最后你竟掩面唏嘘了……
(本文图片由M·辰、色影拍摄,版权所有)
(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首先,解释一下此器物的名字:舞马:会跳舞的马;衔杯:嘴里衔着杯子。
全名释义:一把银壶,壶上饰有嘴里衔着杯子的鎏金舞马纹饰(上图)。
而让这件器物跻身于2002年国家文物局第一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正是这匹衔杯舞马!(以下简称“舞马银壶”)
舞马银壶的造型借鉴了北方游牧民族日常使用的皮囊壶形状,可能是为皇帝外出骑马狩猎而制。它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交流的见证之物,历史价值极高。
由上图可见,其壶身为扁圆形,一侧上方开有竖筒状小口,是为壶嘴;壶嘴上有一覆式莲瓣形壶盖;另一侧上方焊接有弓形提梁;壶盖与提梁通过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相连;壶身两面各凸有一匹奋首鼓尾、口中衔杯、后腿曲坐、前腿站立的骏马图案。
舞马银壶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工艺:
1.先将一块银板捶打出壶体的大致外形,2.在壶腹两面各捶打出一匹凸起的马;3.将银版两端接口焊接,通过打磨抛光使焊接处不留痕迹,看上去宛如天成。
而整件器物最精彩、艺术价值最高之处是其两侧的鎏金舞马纹。想象一下,完全靠捶打之技生生敲打出这样一匹“满面春风、双目炯炯、口衔酒杯、彩带飘扬、长鬃覆颈、前腿站立、后腿蹲坐、长尾舞摆(下图)“的一匹动感十足的鎏金舞马形象,是得有多么高超卓绝的手艺!
然而,仅凭高超的技艺就想跻身国宝名录,也真没那么容易。就如同现如今各种赛歌、赛艺的电视节目一样,你想取胜,除了有胸口碎大石的实力外,还得有各种或悲惨、或辉煌的经历给予加持。好在“舞马银壶”除了自身确实武艺高强外,其辉煌与悲惨经历也相当地吸睛,令人唏嘘感慨!
舞马曾经的辉煌:
唐玄宗李隆基时代,宰相张说提议将玄宗生日、八月五日这一天定名为“千秋节”,普天同庆。玄宗随即愉快地御准了此事。老张不仅提议创立了千秋节,还亲力亲为策划执导了千秋节晚会。
老张知道玄宗爱马爱的入骨入髓,因此晚会压轴节目便是《倾杯乐》——由100匹身穿节日盛装的骏马组成的团体操方队,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华丽丽地登场亮相。它们踩着节拍,或奋首鼓尾,或纵横应节,舞至高潮时,还跳跃到三层高的板床上旋转如飞……脑补一下现代马戏表演。
曲将终结时,最精彩的“舞马衔杯祝寿”将晚会推向高潮:只见舞马高扬马首、四足跪拜在地,将口中所衔酒杯敬献在玄宗面前……
额滴个神呐!这马屁拍的简直就是马屁精啊!
舞马盛事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记载,宰相张说就写过不少赞美诗:“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等等。
然好景不长。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西逃,宫廷所养御用舞马四散民间。由于安禄山曾在宫中见过舞马,因此安禄山抢掠了其中部分马匹。安禄山败亡后,这些舞马被其部将田承嗣所得,并与其它战马混养。
一日,田承嗣军中欢庆宴乐,当乐声响起时,舞马也随之起舞。众人大惊,以为妖孽,遂全部杀死。此后,舞马便销声匿迹、鲜为人知了。
(舞马银壶,另一面)
另说,唐代有个租庸使(官职)姓刘名震,其职负责保管朝廷财务。兵乱之时,刘震夹裹皇家珍宝逃至城门,不料守门士兵胆小不敢放行。无奈之下,刘震只好将宝物埋藏起来。之后,刘震叛变,被唐军斩杀,这些宝物从此便从人间蒸发了。
1970年,“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与其它众多唐代遗宝在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人们终于见到了史料中所描绘的唐玄宗生日舞马衔杯祝寿的情景。作为目前已发现的该历史场景的唯一实物证据,“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且永远不得出国(境)展览。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公众号、大风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