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篇 |“梦男孩”让“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原标题: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篇 |“梦男孩”让“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涂琼

湖南祁东,黄土铺三星村曾是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惠民政策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一些村民“等 靠 要”思想依然严重,固步不前。

在这个村子里,有一个“梦男孩”。打小就过着靠红薯充饥、吃百家饭的贫困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海玉接触到了隔壁谷陂塘村的“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工红薯粉加工技艺。该村利用传统的红薯粉加工技术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使效益成倍地增长,手工艺人的腰包也鼓起来了……那一刻,他意味深长地笑了。

▲ “指尖艺” 传统红薯粉加工

穷怕了的李海玉从小就在心里滋生了一个朴实的梦:誓要找法子“盘活”这块养育他的土地!于是大学毕业后李海玉毅然决然地选择回老家创业圆梦,无论是从“非遗”传承的角度,还是从创业扶贫的角度,他都想深入挖掘手工红薯粉加工技艺,让“指尖技艺”蜕变成“指尖经济”遍地开花。2013年李海玉成立了湖南龙旺食品有限公司,本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宗旨,公司将红薯粉手工艺与现代化科技巧妙结合,成功地开创了一条“非遗+扶贫”帮助村民就业增收的发展之路。”

公司成立后,李海玉坚持所有原材料全部在本地采购,长期与农户签订红薯收购合同,对种薯的村民免费提供种苗,并给予200元/亩的补助。为帮助村民脱“惰性”、脱“穷性”,他坚持雇佣当地贫困户,并毫无保留地传技授艺。迄今为止为当地村民提供1000多个岗位,帮助了10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每年给农户带来1221万元左右的收入,因此村民亲切地称他 “粉丝哥”。

▲ “粉丝哥” 李海玉

三星村村民刘云莲就是受益人之一,刘云莲是低保户,丈夫患艾迪生病,丧失劳动力需要常年吃药治疗。刘云莲没有技术,也不能外出打工,所以没有经济来源,独自照顾丈夫,夫妻俩艰难度日。龙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后,优先聘请了刘云莲,传授她技术,让她在照顾丈夫之余,每月能拿到4000元的工资,保证了家里开销和丈夫的基本治疗。刘云莲说:自己虽然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但能看到家乡的这种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还能从事这门技艺,不外出就能赚得到钱,心里特别高兴和感激。

▲ “低保户” 刘云莲

“经济上帮助是一时的,从技术上帮助才能彻底地斩断穷根,所以我们要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上的东西走出来,让技术变成财富。”这是李海玉常说的一句话。虽然简单却深刻地表达了他“扶贫扶志鱼渔双授”的理念。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目前龙旺食品有限公司在红薯粉加工技艺方面,已形成了集材料种植、设计创新、生产营销、传承保护、文化扶贫为一体的科研力量。并以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切入点,推进传统工艺传承保护与贫困村脱贫致富无缝对接,带动了村里更多的贫困户转变思想,大家纷纷加入到脱贫致富的队伍当中来,不少村民还自己开起了红薯粉加工小作坊。大步迈向小康的同时,也让这些蕴含着民族文化底蕴的传统手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