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月精雕细琢,宁波市中医院一期改造项目如期顺利移交!

7月1日,宁波市中医院1号楼改造项目正式竣工亮相。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装修,更是一次就医体验的“硬核”升级。看得见的“颜值飙升”,摸得着的“舒适细节”,想得到的“流程优化”,为患者提供了更舒心、更高效、更具人文关怀的中西结合诊疗环境 。

20个月日夜奋战 移交仪式顺利举行

上午,宁波市中医院一期改造项目移交会议在焕然一新的1号楼顺利举行。宁波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张文娟与宁波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徐军共同签署移交文件,并完成象征工程圆满竣工的“金钥匙”交接。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孙向东,宁波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永刚现场见证。

“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协同配合,攻克了道道难关,保障了项目的圆满竣工。未来,相信在市中医院的运营和科学管理下,项目将更好地服务市民和患者。期盼再次合作,我们将一如既往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负责的专业态度,为宁波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建的铁军力量!”张文娟书记表示。

徐军书记代表全体职工向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等上级部门给予的支持和向各参建单位的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地感谢。她表示,医院将以此次改造工程为契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级,推动中医诊疗技术创新,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要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不但要做好硬件的提升,更要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服务细节,让每一位患者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感受现代化中医院的专业和温度。

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史国建代表市卫生健康委对宁波市中医院一期改造项目顺利移交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参建各方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史主任表示:“医院改建完成,标志着宁波市中医院即将开启新的征程,希望医院将改造项目中凝聚的‘服务大局、患者至上、科学统筹、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工作精神,运用到积极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助力宁波成为长三角中医药服务高地。”

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毛国华介绍,此次改造项目分三个步骤完成,早在今年1月,门诊楼就已顺利投入使用,此次项目顺利移交,标志着医院1号楼住院部及所有诊疗区全部改造完毕,合理的布局及温馨的环境将为市民朋友营造更加良好的就医环境。

住院部焕新:融合国风美学与医疗功能

环境升级,疗愈空间再定义

升级后的住院部布局更合理、环境更温馨,整体采用了古色古香的柔和色调。每一个病房都装上了信息化系统,医护人员通过中控屏可以掌握每一位患者的诊疗信息,实时了解动态。每间病房还增设了专属阳光房,细节处尽显人文关怀。

每一层病区的电梯厅出口,对应的便是中医治疗室,这意味着住院患者不出病区就可以享受到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考虑到烟雾困扰,中医治疗室增加了艾灸排烟系统。

病区布局科学重构,诊疗效率跃升

外科病区全部集中在1号楼住院部,大大缩短了前往手术室、ICU的距离,节约了术前、术后转运的时间,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的“黄金救治期”。

门诊大厅:一站式服务+人文关怀

功能整合,流程更高效

每层门诊设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挂号、收费、检查预约等功能,实现患者“少跑腿”。

西药房引进全自动发药机,实现最快6-8秒出药;中药房的智能抓药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届时将实现精准调配与全流程溯源。

文化浸润,治愈力升级

大厅保留门诊楼捐建者单曹素玉女士的纪念牌匾,并在此区间设立音乐慈善角。葫芦造型钢琴台象征“悬壶济世”,志愿者现场演奏舒缓患者情绪,体现了医院厚德仁爱、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

急诊与医技:硬核升级守护生命

急诊科抢救室面积翻倍,分区明确(红黄绿三区),新增急诊病房、手术室及24小时犬伤门诊。

为了完善危急重症“救治流”,重症医学科也进行了重新扩建和升级,为城西居民的救治增添了有力保障。

放射科引进了3.0T高端磁共振,具有大孔径、耗时短、精准度高、副作用小等特点,标志着医院磁共振检查技术正式迈入极速、精准、无创的数字影像新纪元。

检验科设置了独立的采血大厅,较前更具隐私性,冬季及夜间采血患者也会感到更温暖,体现了人文关怀。另外还配置了专门的样本采集转运系统,样本可以直接送至检测岗位,节省转运成本,提高检出效率,保证了标本的闭环管理。

20个月精雕细琢,如期兑现健康承诺

把控每个细节,如期兑现对市民的健康承诺。未来,宁波市中医院将充分运用好医院全新的环境,努力为甬城市民带来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中西医诊疗服务。

(凤凰网宁波 王晓琼 刘心怡 李德龙 詹天宇 通讯员 陈君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