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刷遍各网络媒体社交软件。该文讲到,以“中国最前列的高中”号称的成都七中以直播形式将教学课程同步到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的云南禄劝第一中学,学生成绩大为改观。之前,每年仅有20多个学生考上一本,今年一本人数接近150个,而且30年来第一次,有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
作为直播对象—成都七中。成都七中学生去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
从古至今,从“四书五经六艺”到“语数外文理”,中国人都十分重视对儿女的教育,全世界都众所周知。教育可以改变个体自身和解决面临人类社会的问题,使自己生活安乐和平。教育也是强国富民的基础,与国家和民族前途密切相关。
“孟母三迁”也许是大家过次数最多也年代最久远古老的关于房屋和教育问题典故。而现如今中国人为了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子女,付出的精力和财力也不亚于“孟母”。
中国式教育下的学区房
在70年代到80年代政府集中优质资源建立重点学校政策。随着时代发展,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在教学质量分化上日益显著,为了进入重点学校,高价择校和增重学习负担等亦然成为社会现象。而后,教育部门为改善其情况,在大中城市推出采用“就近入学”学区概念,学校的招生范围便被划定了范围,且利用政策调控逐步杜绝跨区高价择校,而优质学校靠着原本的实力底蕴和口碑依然还是成为大部分家长的首选。
在优质学校招生范围内的房产,便成为购房者需求中的一项,“孟母”们为让子女就读名校而选择购买学区房。因此,学区房的价格高于同区域的其他楼盘。学校成了房价上涨的助力。学区房更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独特现象。“就近入学”学区概念出发点是为了分配教育资源公平化,而从"择校"到"择房",是由一种不公平转移到另一种不公平。
当代“孟母”对学区房的狂热
12月4日,深圳市一所具有35年历史的名优学校,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学位申请的补充要求告示》显示。根据新规,从2019年4月30日开始,50㎡以下住房将被限制入学。学校将通过社区网格系统记录和家访等形式对是否在申请房产实际居住进行核实。该告示发表后,在互联网上引起网友广泛争议,随即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发布致歉声明,声明中称,已于12月5日晚间要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撤下“告示”。
其该校出发点为了优先保障学校地段内实际购房居住的户籍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权利,防止临时择校性申请,挤占地段生学位,人为造成不公平和学位紧张局面,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在具体实施上欠妥,考虑不周全。也侧面反映学校对地段学区区域购买小面积投机占用学位名额的无奈举措和未考虑到真正符合入学门槛的小面积家庭。
学区房不止一房难求,而售价也居高不下。在2018年一篇天价学区房新闻显示,北京实验二小的学区地段中,北京西城区文昌胡同的院子里的一套11.4㎡的屋子,既以530万的价格交易出,以每平米46万的单价创下学区房单价记录。
教育+地产的未来新碰撞
传统的教育地产模式里分为“学区房”和“学位房”两种模式,以“学区房”的模式为例,开发商以较高的成本拿靠近名校周边的地皮,并进行开发楼盘,以为此卖点获得溢价收益;该模式存在政策不稳定因素,现如今现在的教育政策很明显,就是让教育和房产脱钩。北京海淀区在2019年以后新买的房子将不再对应固定的小学,要实施多校划片。未来有普及各一二线城市和全国的可能性。
或者以“学位房”的模式为例,开发商在自身楼盘周围主动建设全日制学校,以与学校签订品牌使用协议、合作办学等方式。购房者购买该楼盘房子,就能享受与楼盘合作的学校学位。但这种学位并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业主子女的要求,因此开发商在销售楼盘时,就会有先到先得的情况。再有如果只是租房,则不一定能得到学位。而有些与其合作的学校,只是挂着名校的招牌,并无其教育底蕴、师资力量均无法与本部相比,性价比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入学子女的教学质量。
其实,不止是学区房和学位房,学校和地产联姻不局限如此。在当下的房企中,不少大型房企,如碧桂园、万科、阳光城、新欧鹏等。都在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教育集团。也是地产企业公司本能转型的方向表现。
早在1994年碧桂园就创办碧桂园学校,是当前中国国内极为少数的全面实施PYP(幼小项目)、MYP (中学项目)、DP(大学预科项目)的IB国际学校。碧桂园教育在中国运营34家幼儿园,18家小学和中学及15所培训学校。
在1996年,万科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合办了上海市复旦万科实验学校。2016年9月,深圳市三所由万科开发并全权管理的学校也同时开学,分别是梅沙书院、万科麓城小学、万科天誉学校。截止到现在,万科集团旗下的教育业务形成了以城市营地、户外营地、社区教育及国际学校、艺术预科学院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教育体系。
在未来伴随着沟通多元化和教育平等化,越来越多的教育方式的出现,民办学校得到政策的支持。传统房企在变革教育地产,也应本着教育为国为民的良心思想,不拘一格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