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庄剑辉,上海市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同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熟练掌握冠脉介入和心血管危重症的规范化诊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健委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中央高校基础研究计划、上海市卫健委临床研究专项、上海十院攀登人才各一项。
庄剑辉来到西藏,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比如说,第一次发现,有的孕妇不知道产检是怎么回事,直到临产才会进医院分娩;第一次遇见,由于各种原因,个别新生儿没有打过肝炎疫苗和结核疫苗;第一次知道,有的藏族同胞全无先心病筛查的观念……
“这些从医以来的‘第一次’,让我更加坚定了认真做好援藏工作的决心!”他说。
手术量同期增四成,未发生一起并发症
在庄剑辉看来,援藏需要久久为功。“我们下县义诊遇到一个小朋友,已经一岁多,因为父母没能更早意识到孩子眼睛的问题,所以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令人扼腕。如果我们医生能够科普更多防未病的知识,或许就不会出现当下的情形。”
从本专业来说,庄剑辉认为,心内科的临床业务水平沪藏虽然有差距,但差距不大,更重要的是需要慢慢地灌输一些先进理念,规范临床诊疗过程,包括手术全程的操作规范,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用药检查等等。以安装心脏永久性起搏器为例,规范的做法是术前和术后都需拍摄胸片,尤其术后,复查胸片可有效排除手术并发症。还有,做心脏手术,目标是明确可期的,但技术上还可以更加精进,通过不断实践,熟能生巧,把手术做得更漂亮。
数据显示,庄剑辉援藏一年里,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手术量同期增加了40%,而且没有发生一起手术并发症。
“别看心内科都是做微创手术,但90分选手和60分选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技术高超的医生就能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救治时间,让病人少受些痛苦。”庄剑辉解释道。
助当地医生与高原心脏病科研“来点电”
今年上半年,因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没有相应的手术设备,前后有4名病患在庄剑辉的协调和大后方的支持下,赶赴上海就医。
“有的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病人,在日喀则无法开展手术。不过,我们不是技术不够,而是没有相应的机器设备。”庄剑辉介绍,4个病人中,最近的一个病人是今年端午节前后,到上海一周就完成了手术,做的是房室结消融术+心脏生理性起搏。“在这方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技术全球领先,可有效解决病人的心力衰竭问题。”
据悉,该病人今年年过花甲,如果不到上海动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在日喀则当地可能需要反复住院,且生存期或不超过一年。而经过手术治疗后,病患的心功能得到极大改善,手术费用也大大降低。在日喀则加装一个高端的心脏起搏器,仅耗材就需15万元左右;在上海,所有医疗费用加总才10万元左右。
除了协调病人到沪手术,每个月,庄剑辉还会和后方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远程连线,会诊复杂疑难病例。
日喀则地处高原,对于高原心脏病的研究,庄剑辉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手把手带教,用心教导两位徒弟,共同收集高原心脏病临床的相关数据。“至少,可以让他们和高原心脏病科研‘来点电’,心里有个概念。”
他自己还主导了治疗心脏病的靶向药物钙增敏剂的临床研究,“这个药在内地沿海也都在用,我主要是想试试在高原心脏病上有没有特别突出的疗效。”
接力棒传递给同事,临床研究还将继续
庄剑辉一直强调,援藏工作一茬接着一茬干,亟需提高当地健康理念。“心血管病不容小觑。我们需要多多科普,一旦出现了哪些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藏族同胞有时候是不知道,有时候是知道了却一拖再拖,白白蹉跎了诊治的黄金时间。”
自2016年以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先后选派6名医生前往西藏援建,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经过多年接力传承,现在已经从个人援建向“以院包科”发展、从技术援建向建科建制发展,为当地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
从去年7月22日开始,庄剑辉接过接力棒,继续践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的铮铮誓言,把忠诚担当镌刻在雪域高原,将医者仁心仁术传播得更广。
对于未来,庄剑辉希望,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在当地开展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筛查工作。一是推广心脏超声,用无创的肺动脉高压筛查替代有创的手术检查,造福更多人群;二是引入人工智能筛查先心病患者,切实提高先心病的治愈率,降低病发率。同时,开设心内科急诊,“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尽量让病患不出日喀则就能得到有效治疗。“不久的将来,我的接力棒会传给上海的同事,但高原心脏病的临床研究我还会继续坚持开展,希望能为高原健康机制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付鑫鑫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