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联合书单丨2019年秋季号

《大唐西域记译注》 〔唐〕玄奘撰著,〔唐〕辩机编次,芮传明译注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是玄奘法师奉

《大唐西域记译注》

〔唐〕玄奘撰著,〔唐〕辩机编次,芮传明译注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是玄奘法师奉唐太宗的诏命撰著的经典著作。此书记述了玄奘游历西域和印度途中所经历的110个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见闻,除大量关于佛教圣迹和神话传说的记载外,还有许多关于各地政治、历史、地理、物产、民族、风尚的资料,范围广泛,材料丰富。《大唐西域记》是我国古代一部达到了空前高度的地理学、历史学巨著,为研究中亚、印度的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等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以后的文化艺术。

本书的《大唐西域记》原文是以章巽先生点校的《大唐西域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为底本,并参考季羡林先生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核定而成的。全书正文依次为解题、原文、注释、译文。本书观点准确、注释翔实、行文浅显,是一部优秀的经典普及读物。

推荐者

中华书局

《清代诗人别集丛刊(第一辑)》

杜桂萍 主编

《姜宸英集》(上、下)(杜广学 辑校)

《曹贞吉集》(宋开玉 辑校)

《金兆燕集》(吕贤平 辑校)

《何道生集》(许隽超 王国明 辑校)

《郭曾炘集》(谢海林 辑校)

“清代诗人别集丛刊”是杜桂萍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计划、系统性地开展清代诗人别集整理工作,计划推出50种。《姜宸英集》《曹贞吉集》《何道生集》《金兆燕集》《郭曾炘集》5种为该丛书的第一辑。该丛书秉持“深度整理”的理念,广采众本,谨慎比勘,选出最佳的工作底本和主要校本;校勘务求精练,标点务求精审。在收录作品上,奉行“竭泽而渔”的原则,尽力收录现存所见各种刻本、稿本和钞本中诗词文等作品,对于集外手稿、手札、书画题跋,散存于方志、家谱的佚文,亦细加搜罗,并进行考辨甄别。书前前言,注重从文献、文学、文化等视角,对著者生平进行考述,对版本源流加以梳理,对其文学价值、影响进行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判断。书后附录年谱、传记、序跋、评论、友朋酬赠之作等相关资料,力图完整呈现该诗人研究所必需的基础文献。

该丛书注重在深入研究基础上进行文献、文本、文化的整合研究,借助于传统与现代多元方法的运用,在史实研究的基础上,将考证与阐释相结合,使古籍整理的最终成果既是一部全面的文献整理本,也是一部立足于学术前沿的权威的学术著作。

推荐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

《金石学文献丛刊》

(第一辑,全十册)

李建廷 编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文献数量多,学者数量多,远迈前代。本丛刊即对清代金石学文献进行汇编整理,分辑出版。第一辑共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八种金石文献,其中五种抄本,两种稿本,一种刻本,绝大多数为首次影印出版。作者多金石学名家,如吴式芬、叶树廉、潘应椿等。所收文献内容广泛,涵盖金石考古、金石著录、金石通纂等诸多方面,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亦可推动金石学科的发展。

推荐者

《中国家谱丛编·上海卷》

周德明/主编

家谱,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记述本宗族世系及事迹的典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的功能与作用与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联。

上海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原件)最多的机构,总计达3万余种,30余万册,涉及365个姓氏,素有“全球中国家谱第一藏”“中国家谱半壁江山”的美誉。《中国家谱丛编》以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为基础,对各收藏机构的家谱实现再生性保护,从而为学术界提供更加丰富、系统的家谱文献,促进学术的发展。首批推出的《中国家谱丛编·上海卷》收书129种,全面展现了上海家谱的风貌,具有很高的原创性和学术价值。

《中国家谱丛编》的推出对于宏扬中华民族爱国敬业、孝顺和睦、诚信友善的优秀传统道德观念,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推荐者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

龚胜生 著

《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厘为五卷(先秦至明代卷、清代卷、民国上卷、民国下卷、畜疫卷),共计280万字。全书史料丰富翔实,除正史、档案、实录、文集中的疫灾史料外,更是广泛搜罗了古今10000多种地方志和近代报刊中的疫灾史料。全书以编年体方式排列自西周末以来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有确切年份的疫灾事件,每一次的疫灾史料尽可能保持原文风格,同时尽可能摘录疫时、疫域、疫因、疫果、疫情、疫种等信息。明清方志记述汉唐时期的疫灾事件,大多本自正史中的记载,如有与正史不符者,则加“按语”予以说明;不同史料记载同一疫灾事件时,如有疫灾发生月份或季节上的出入,则一并摘录。各疫灾年份根据当时行政区划,以县为单元排列。

推荐者

齐鲁书社

《福建宗教碑铭汇编·漳州府分册》

郑振满、[美]丁荷生 编纂

本书收录并点校福建漳州地区自唐代至民国时期内容或背景与宗教有关的碑铭1771通,涉及儒释道、鬼神信仰、祖先崇拜、名宦乡贤祭祀、忠孝节义祭祀、巫蛊灵异、天人感应、风水学说等,切入传统中国政教和民俗生活的繁多截面,展示了地方社会变迁的广阔图景。全书按县分九卷,卷内按时间编排,设置碑铭分布地点索引和中英文目录。其中八成以上碑铭都是编者30多年来带领几代师生上山下乡、走村串庙访得的珍贵史料,实物纷纷遭受破坏而陆续消亡。

推荐者

福建人民出版社

《关中老作坊》

作者:王智

《关中老作坊》是陕西非遗工作者、民俗专家、民间文化守望者王智先生基于十五年来非遗田野考察所作的一部关于关中非遗之“手艺与作坊”的挖掘与记录的研究专著。作者梳理了关中各地233个手工技艺类非遗名录,筛选了14个门类26个老作坊或作坊群落。作者按照民间加学界加自己的观点,对关中老作坊的认定总结了14个标准,并以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匠人们的口述为基础,详尽记录了关中大地依然存活着的、可以称之为“最后的坚守”的作坊的前世今生、技艺传承、行规禁忌、民谚口诀、风土人情、工具与环境等情况。

推荐者

三秦出版社

《唐诗选注评鉴》

(精装十卷本)

刘学锴 撰

《唐诗选注评鉴》集选诗、注释、集评、鉴赏为一体,在体例上有明显新创。选诗既重视吸收历代唐诗选本的经验和优长,又充分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特别重视诗的艺术经典性、艺术整体性和可读性。该书选诗658首,校注中凡涉及作者主名、系年考证、作诗背景的考订均注意吸取新的考订成果,事典、语典的出处亦多引原书文字。集评部分按时代次序辑录了所选诗的历代笺评资料,等于该诗的接受史、阐释史。既为读者的品读鉴赏提供了多方面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鉴赏部分充分吸收了《唐诗鉴赏辞典》的成功经验,对诗的解读品鉴亦每有独到的体悟、看法。此书为唐诗研究大家刘学锴先生花费四年、全部手写完成于80岁高龄时的封笔之作。初版投入市场即受到许多读者喜爱。

今刘学锴先生以86岁之高龄,不断吸纳唐诗研究最新成果,对初版全面修订完善,修订之处多达400余处。同时改大16开上下卷为小16开十卷本,便携易读,是一套既具专业水准又通俗易懂的唐诗鉴赏一流选本。“既适合基础阅读,又具有学术高度。专业读者不会觉得浅,普通读者不会觉得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语),是“近三十年最好的唐诗大型选本”(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语)。

推荐者

中州古籍出版社

《河东盐业文献集成》

(13种45册)

三晋出版社 整理

“河东盐业文献集成”丛书是迄今第一部河东盐业史料的全集,更是迄今国内唯一一部单一盐区的集成性盐业史料全集,共包含13种45册4600千字,其中包括:《河东盐法备览》5册,380千字;《增修河东盐法备览》7册,550千字;《敕修河东盐法志》6册,500千字;《重修河东运司志》4册,400千字;《河东盐政汇纂》3册,350千字;《传是堂合编》4册,400千字;《河东盐法调剂纪恩录》3册,300千字;《续增河东盐法备览》2册,250千字;《课归地丁全案》2册,250千字;《解州安邑县运城志》2册,250千字;《河东盐政纪要》1册,70千字;《河东盐务议略 中国盐政沿革史•河东》1册,200千字;《清盐法志•河东(外一种)》5册,700千字。

推荐者

三晋出版社

《皖人书画印文献叙录》

赵敏 著

安徽省是文化大省,自古即人文荟萃,学术鼎盛,历代涌现出了不少艺术家,他们在创作之余,还撰著了不少重要的书、画、印学著述,价值极高。据不完全统计,自元代著名画学理论家汤垕《画论》《画鉴》起,到清末为止,安徽书、画、印学文献尚存于世的共有近百名作者的四百余部。其中包括朱谋垔、何震、汪关、程原、汪砢玉、江韬(渐江)、胡正言、梁巘、奚冈、吴骞、汪启淑、巴慰祖、包世臣、朱为弼、方濬颐等著名艺术家的大量著述。本书是为历代安徽书、画、印著述撰写内容提要,以作者时代先后为顺序,分别著录书法、绘画、篆刻著述提要。提要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生平简历、著述情况;书的体例、卷数、内容、价值;名人批校、刊刻流传情况、现存版本及收藏单位;辑录历代学者的评价意见并注明出处;部分著述存在问题,考证文字随附于后;凡重要著述及珍稀版本均附以书影。

推荐者

黄山书社

《日本世说新语注释集成》

(全15册)

张伯伟 编著

本书为17世纪至19世纪的日本人对于《世说新语》所作的笺注和解释,共24种;同时附录日本人摹仿《世说新语》的汉文著作5种。具体作品包括冈白驹《世说新语补觽》、释文雄《世说新语补鸡肋》、林榴岗《本朝世说》等。每种作品前附有详细解题,对了解书原作者生平、书本身内容特点、地位价值等非常有帮助。

张伯伟,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韩国东方诗话学会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东方诗学及域外汉籍研究。

推荐者

凤凰出版社

“金石学”丛书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附稿本)》

《小蓬莱阁金石文字》

《两罍轩彝器图释》

《千甓亭古砖图释》

金石学自宋代成为专门之学后,代有著述,至清代斯学大盛,近代以来又与考古学结合,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出版此类著作,多系大套丛编,读者购藏不便。有鉴于此,浙江古籍出版社择其精要,分批单行影印出版“金石学”丛书。第一批五种六册:《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附稿本)》《小蓬莱阁金石文字》《两罍轩彝器图释》《千甓亭古砖图释》。

推荐者

浙江古籍出版社

《清人著述丛刊(第1辑)》

曾学文、徐大军主编

本丛刊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清代学术纷繁,学者众多,出现了大量的学术著述。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除了一部分著名学者外,其他大多数学者的学术著述还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和出版,给当下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带来不便。本丛刊通过梳理清代学者的学术著述情况,选择其中学术著述未经系统整理的学者及其所编撰的学术著述,考察其撰著、版本流传情况,综述后人研究情况,选择较佳底本,采用汇编影印的方式,一人一集,分辑出版。同时邀请相关研究专家为每位学者及每种著述撰写提要,揭示相关学术源流和研究脉络。本丛刊第1辑共收录徐乾学、胡渭、陈景云等30多位清代学者的学术著述共350种左右。

推荐者

广陵书社

《新刊监本册府元龟》

(宋)王钦若 著

《册府元龟》一千卷,为宋代四大部书之首,是北宋王钦若等人奉旨从历代正史中汇编君臣事迹而成。由于其所引古籍皆为宋刻本以前的古抄本,不少史料现已佚失,为该书所仅见,因此十分可贵;即使与正史重复者,也有巨大的校勘价值,如史学名宿陈垣先生就曾据之以校补整页的正史缺页。该书曾有四个宋刻本,但都已无完璧,中华书局曾汇为一编,仅残存五百八十余卷;而号称完整的明刻本是据抄本整合而成,实际上也不完整,且颇有误刻、误校之处(凤凰出版社排印的校正本以明刻本为底本)。幸运的是,海内外还保存有几个宋刻本的完整明代抄写本。本书精选台湾藏南宋眉山大字刻本《新刊监本册府元龟》的明抄足本,予以单栏影印,个别漏页、坏页以其他抄本补足。该本字大行疏,抄写工整,偶有误字也用小字纠正于旁,更为珍贵的是中国大陆已无该抄本的全本。本书是《册府元龟》首个面世的抄本,将为学术界提供一个真正的足本、善本,也是最接近宋刻本原貌的版本,对明刻本、校正本及其他正史均有较大的校勘价值。

推荐者

巴蜀书社

《玉篇》文献考述

吕浩 著

《玉篇》作为中古时期一部重要字书,对整个汉字文化圈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玉篇》自问世至今,流传广,版本多,情况复杂,留下了不少难以索解的谜团。上海交通大学吕浩教授在《〈玉篇〉文献考述》一书中首度全面梳理国内外《玉篇》版本流传情况,从各版本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蛛丝马迹,进一步窥探《玉篇》版本递嬗之源流,对长期以来困扰学术界的几个疑问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本书图文并茂,列载大量国内外各种《玉篇》版本的珍贵书影,可读性强;书后还附有原本《玉篇》残卷的校点本与《玉篇》佚文,便于学者查考,是近年来《玉篇》文献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推荐者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印论史》

黄惇 著

《中国古代印论史》初版于1994年,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作者从历史和理论高度,爬梳各类印论资料,用文献及实证方式,构建打通了印论史上的诸多环节,诸如“笔意表现论”与“印从书出论”的关系,“印从书出论”与“印外求印论”的关系,解决了一些印学史上的问题。同时,基于作者自身在篆印方面的大量实践,此书对篆刻艺术研究者和学习者更有借鉴意义。作者又经二十余年之积累,补充了新资料,增加了新图版,对一些说法做了修正。此次修订版,体现了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推荐者

上海书画出版社

《汉唐礼制因革谱》

顾涛 著

《汉唐礼制因革谱》汇集西汉初(前206)至唐开元二十九年(741)近一千年的礼制史料,予以疏释。为谱系形式,依时间先后将史料系年,各朝代标排帝王年号,下设条目。以地域为团块,分五卷。礼事按五礼为纲目分类标识,计有吉、嘉、宾、军、凶、乐、统言七种。每一辞条包括事目、出处、疏证三部分,疏证又分设礼制、理据、因革、论评、考释、附识六项。

学术上,《汉唐礼制因革谱》至少取得了三项重要成果:第一,此书填补了全面梳理中国礼制史史料的一项空白。此书是继唐代杜佑《通典》、清代秦蕙田《五礼通考》后,20世纪以来首次对汉唐之间的礼制史料进行系统汇集、梳理,在囊括的范围上已大大超过杜、秦二书。第二,此书在撰写体例上取得了尝试性的突破。第三,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礼制史的多项心得与创见,融汇在全书的叙述脉络中。《汉唐礼制因革谱》是对中国礼制史(汉唐段)进行的首次全面史料梳理,具有开拓性学术价值。

推荐者

上海书店出版社

《福开森在华五十六年——参与兴办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视角》

郭锋 著

本书以中国近代史上重要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传教士福开森为研究对象,探讨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和地位问题。福开森是加拿大裔美国人,波士顿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获得者,美以美会传教士。1887年来华,1943年返美,是中国近代史上为数不多的在华工作、生活时间超过五十年的外国人之一。福开森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经历了晚清王朝和民国政府两个时代,并以传教士教育家、政府顾问、社会活动家和中国艺术文化研究学者的身份,在清末新政、北洋政府外交、清末民初中国高等教育成长发展、文博事业建设发展和中西艺术文化交流等历史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书仅选取其中一个侧面,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对福开森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成长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做的贡献,做展开讨论。

福开森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成长发展做出的主要贡献,是以首任校长的身份参与创办南京汇文书院,和以首任监院(相当于教务长)的身份参与创办南洋公学,为前者发展成为在基督教来华传教差会举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金陵大学,后者发展成为在政府举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交通大学,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全书有新视角,有新开拓,大量使用中英文原始档案、信件等第一手材料,资料丰富,考证深入,讨论透彻,很多问题为第一次提出讨论,具有填补学术空白意义,反映新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成长发展关系研究和福开森研究的新水平。

推荐者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名医类案》阐发与临证要诀

(全2册)

朱晓鸣、赵洛匀、朱旌编著

本书搜集明代以前历代名医验案、家藏秘方以及编者数十年的临床真实经验及理论,精研心得,对每个古代名医病案探幽发微,阐发其精深机理及诊治要诀,使古医案中明珠破土,精华显现,又加入现代医学之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及列举相关诊治经验,更易为现代医者所理解和掌握。因此,可以说,本书既是相关资料之收汇,又是历代名医和著者的理论精华及诊治经验之集成,此所谓“为往圣继绝学”者。学习、掌握、运用及发挥之,必将成为新一代名医。

推荐者

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国历代服饰文物图典》

高春明 著

《中国历代服饰文物图典》从出土或传世的服饰实物、历代名画、陶俑、玉雕、石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瓷器、牙骨雕、金属器、竹木、拓片、刻本插图、纺织品中选收近2000件文物,简述其年代、质地、尺寸、出土地点或收藏单位、文物价值、服饰结构、形制特点、穿着方式、典章制度、禁忌礼俗以及沿革变迁等。全书以时代为序,系统论述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状况、时代特征和演变规律,展现中国数千年服饰发展史,勾勒华夏民族连绵不绝的生活画卷。全书体系完整,结构严密,资料丰富,文字精当,绢布圆脊,六册八开,彩色精印。

推荐者

上海辞书出版社

《孔子之前:中国经典诞生的研究》

[美]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 著

黄圣松、杨济襄、周博群 等译

范丽梅、黄冠云 修订

《孔子之前:中国经典诞生的研究》收录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的八篇专论,探讨《周易》《尚书》《诗经》《逸周书》《竹书纪年》等典籍如何写成、为何要写、在原初语境中有何意义,以及在往后的历史中如何因晚出的哲学观点而遭到改写或遮蔽等问题。作者以崭新的研究视野和考古学证据,提出新的观点,重新审视了古代典籍的创作缘由与流传过程。

推荐者

中西书局

《辛弃疾词校笺》

[宋] 辛弃疾 撰;吴企明 校笺

本书以四印斋本《稼轩词》为底本,不见于底本之词,汇编为“集外词”,词后附“辛弃疾词系年表”、辛弃疾集相关序跋、诸集增酬悼念辛弃疾诗词文赋、历代对稼轩词之综合性评论。本书对稼轩词详加校勘、笺释、辑评、编年。校勘中吸取梁启勋、邓广铭(含赵万里校记)、郑骞诸先生之校勘成果,写出校记,为学人提供一部精当的辛弃疾词文本。稼轩词囊括经史、贯穿百家、运化前代诗词赋文、熔铸古小说,本书寻紬词意,充分利用经传、史乘、地志、说部、集部等文献资料,寻根抉原,注明出处,据此原则写定每条注语。本书笺注稼轩词之时代背景、作词本事、人物交游、名物地理、文学知识,重点增加词学原素的注释和解读,诸如词人生平、词体变化、词风多样、作词技法等,使本书充分体现出词集笺注的学术特征。广泛裒辑历代评论稼轩词的资料,写出“辑评”,帮助读者在通读注语、了解句意后,进一步领会全篇词意,把握、体会词境、词旨。综合运用“本证法”、“他证法”、“人、时、地”等信息关联法、“连类相及”法等方法,为稼轩词加以编年。

推荐者

上海古籍出版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