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藕”遇新时代:从央视元宵晚会看蔡甸莲藕的产业跃迁

当“藕”遇上哪吒,是一场文化IP与农业品牌的跨界狂欢。2025年央视元宵晚会上,一根长达2.33米的蔡甸九孔莲藕与“魔童”哪吒同台亮相,引发全网热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以莲藕为躯体重生的设定,与蔡甸莲藕的“藕粉塑形”文化意象不谋而合。这场“藕遇”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更折射出蔡甸莲藕从田间到餐桌、从农产品到文化符号的产业跃迁之路。

从“一藕多吃”到“三产融合”

蔡甸莲藕的千年种植史,曾长期受限于传统农业的单一模式。近年来,蔡甸区委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推动莲藕产业向规模化、科技化、多元化升级。

蔡甸莲藕种植面积超10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18亿元,是中国莲藕人工栽培起源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成立产业链联合党委,整合29家合作社与企业,统一品牌、标准和种植调度,形成鲜食、加工、观光三大功能区,覆盖索子长河流域的籽莲产业带、通顺河标准化藕莲片区,以及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农旅融合基地。

从鲜藕初加工到高附加值产品,蔡甸莲藕已形成12项专利技术,开发出藕粉条、藕汤罐头、益生菌藕粉等爆款产品。武汉福味徕公司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将藕汤产能提升至600万袋,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绿乐农业的冷链配送技术让鲜藕跨区域销售半径扩大至全国。

蔡甸将莲藕产业与非遗文化、乡村旅游结合,打造莲藕种苗繁殖基地、休闲观光园区。元宵晚会上,《汉阳门花园》民谣中“铫子煨藕汤”的吟唱,不仅唤醒乡愁,更成为蔡甸农文旅融合的生动注脚。

从“土特产”到“文化符号”

蔡甸莲藕的价值提升,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品牌与文化内涵的挖掘。过去各企业品牌分散,如今以“蔡甸莲藕”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附注企业子品牌,实现“四统一”(品牌、标准、宣传、销售)。2024年,蔡甸莲藕入选“江城百臻”区域品牌目录,市场占有率同比翻番。

借势《哪吒》IP,蔡甸莲藕以“藕偶天成”的谐音梗破圈,登上央视舞台;非遗打铁花、汉阳门花园民谣等文化元素,进一步强化其“乡愁载体”的符号价值。

科技加持产品实力,蔡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培育“毛节”“汉阳洲藕”等特色品种,制定生产标准,突出“粉糯清甜”的品质优势。2025年计划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0个,推动产值突破20亿元。

乡村振兴的“藕”然与必然

蔡甸莲藕的产业跃迁,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缩影。从一根莲藕的“出圈”,到一条产业链的“出彩”,其背后是党建统领、科技赋能、文化破壁的三重合力。正如元宵晚会上撒贝宁的调侃——“把他打成藕粉”,蔡甸莲藕正以“粉身碎骨”的勇气,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煨出一锅乡村振兴的“时代浓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