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嘴嘴
听说贾玲救活了两个反人性的行业。一个是健身房一个是轻食,多少连夜倒闭的老板又连夜回来把店门重开,摩拳擦掌等着热辣一番打工人。
行走在北京的CBD里,Lily们的都市传说又卷土重来了。白天靠着美式和菜叶子续命,晚上在健身班彰显生命奇迹,自愿吃下这份独特的苦曾被领导认为还是工作不饱和,如今贾玲的春节档让一切又名正言顺起来。
但Lily们要吃苦也要吃得心安理得,于是健身装备比健身还重要,嘴里的菜叶子也变样了。当有人还在靠野菜维持生命基本体征时,CBD轻食已经剑指老乡鸡,乍一看比东北盒饭还有食欲。
图源:小红书@那片云飘过来了
“你们减脂人士怎么吃得这么好?”
最近北京打工人流行吃的轻食叫做超级碗,名字和那个美国橄榄球比赛一样,如今在北上成开店,也是拿捏住了中体西用的精髓。有人说超级碗是Wagas平替,也有人说是健康版麦当劳,也有白领拿它当减脂期食堂吃。
把轻食做得像盖浇饭,标签多如牛毛快要赶上黄金左脸拥有者大冰老师,瞬间你就懂了超级碗的超级到底在哪里。
提前背菜单,
“超级碗点餐比大厂面试还紧张”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减肥旺季。
这事儿极其具像化的体现是最近去健身房需要抢柜子,以及不敢中午12点去超级碗排队买饭。公司旁边商城里的超级碗在年前就已经每到中午开始“大堵车”,现在拥堵情况已经上升到把队伍排到别家店。
因此,即使作为一个极E的人,我近期也不敢去超级碗买饭,每次在餐柜前走一圈都仿佛参加一整场大厂面试。
是一整场而不是简简单单一轮,因为在超级碗点餐总共有6个步骤:碳水或沙拉、辅助碳水、植物纤维、莎莎、碎碎和酱料。是每种都需要加还是可以挑选?套餐里包含哪几种?有些步骤可不可选2种?
看着前面排队的各位都市男女们,为了不露怯,在吃饭之前你首先需要进行学习,打开手机在社交平台上学习点单攻略或是在现场模仿他人。即使餐柜前的玻璃上已经密密麻麻贴好了各种碳水和蛋白质的名字,但每次点餐时还是会脚趾抠地甚至提前背好所需菜单。
图源:小红书@爱蹦哒的猫
我有一个朋友小沈因为在现场点过一次超级碗,所以变成了忠实线上买家,那次短暂经历让极度社恐的她用了许久时间来治愈自己,“比大厂面试还恐怖,还不是一次完事的那种,要6次。”
因为每次点单的节奏比在面试还紧张。3到4个员工站在各自所管的配菜区域里,流水线版完全不停歇地往饭盒里加各种你所需的配菜,后面排队的人因为午休时间短暂却又要排队不断发出叹气声,这时候轮到你点单生怕耽误一秒钟。
在这场酣畅淋漓的点单过程中思考是不敢思考的,只敢凭借着前人点单时惦着脚在人群空隙里看到的菜品提前想好吃什么,偶尔一次多了几块钱也不敢多问是哪些餐品变了,生怕土鳖的本质暴露给所有人。
图源:小红书@Adventure.
终于拿到餐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吃饭的顶配还得是盖浇饭,如今到了超级碗只不过相对少盐少油点,所谓是【轻盖浇】。
超级碗给自己的定位是“好吃的健康餐”,但传统轻食是难吃的,抛弃老祖宗们用聪明才智研发出的诸多美食料理而选择轻食的每一次都让人觉得在违背祖训。
传统轻食往往只有煮煎然后加各种沙拉酱的程序,超级碗却把中式炒菜拿捏住了:
令人难以下咽的沙拉叶子变成了装饰品,刚刚从冷冻柜里拿出来的沙拉酱配塞牙的鸡胸肉变成了一道道炒菜,番茄炖牛腩、日式七叶豆腐、蜜汁鸡腿等蛋白质和炒杏鲍菇、炒西葫芦等素材乍一看还以为是老乡鸡附体。
就连碳水都盘懂了年轻人的喜欢,除了常见的谷物饭、烩饭和荞麦面,最近还推出了香芋焖饭。
图源:小红书@馋嘴小鱼
这么一份又一份中式炒菜加下来,超级碗是越看越不像是轻食,酱汁搅拌在一起的黏糊程度已经快要赶上东北盒饭。仔细一琢磨,打饭模式也是极像的,中餐不亏是顶流。
这样的中式炒菜还掀翻了轻食的遮羞布——沙拉酱,在其他家拯救味蕾,到了超级碗这里变成摆设,因为各种炒菜的酱汁早已让饭菜有了足够的味道。
热的轻食,味道尝起来像中餐,使得这家2015年诞生在北京的轻食品牌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收获大批粉丝。像是4399小游戏和奶茶加料的点单过程也催生了大量点单攻略,甚至荣升为北京美食打卡点。
图源:小红书@馋嘴小鱼
一边震惊连点一个月超级碗外卖、每次还都光盘,一边是有关超级碗到底能不能减肥的讨论越来越多。有网友看到吃完以后的碗底油,认为超级碗并不适合减脂。
图源:小红书@取一個讓Jay記住的網名
“沙拉酱的热量也不低”,碗门资深用户小黄和我说,减肥是痛苦的,但超级碗最起码能让嘴巴快乐点。“再说很多超级碗的用户并不是为了减肥”,看着每到中午办公室垃圾间里超级碗的橙色外卖袋越来越多,才悟了超级碗主要是在做心理按摩。
“西学东用”的名字配上中式炒菜,每道菜品的切法又深谙西餐的切法,号称是要做更适合中国人的健康餐,却又卖出西餐的价格。
在这里看起来有些怪异的西红柿拌香菜改名“番茄莎莎”,搭配上店内ins的装修风格,整洁的操作面和整体暖白色的装修,在暖黄色灯光的照射下,像极了无印良品或是宜家。
图源:小红书@岛屿屿岛-
没有人比超级碗更懂“中体西用”。
轻食成了快餐,
比麦当劳还要人命
10年前如果谈及轻食,那你一定是一个很时髦的人。
在上海拔地而起的Wagas一度被认为是陆家嘴白领生活方式的最好体现。把轻食等同于沙拉,10年前想要减肥真的要受大罪。
为什么减肥一定要在吃上虐待自己?越来越年轻人发现冷且难吃的轻食沙拉实在反人性,白领们也不买账了。如今轻食再次卷土重来,是因为它不像轻食了。
新概念轻食的主要选手叫做中式减脂餐,这事中国烹饪协会都出来盖章认证,指出“轻食是以单例或套餐形式提供给消费者的控制总能量的配餐食品”。也就是说,只要把热量控制好,咱中餐迟早把轻食拿下来。
超级碗能够被打工人吃成食堂,这事还多亏了最近几年轻食越来越不像轻食的风潮。但凡早几年,超级碗还是轻食原教旨主义者们眼里的异类,可如今已变成了万物皆可是轻食。
煮熟和加上各种酱料的东北大拌菜被叫做中式沙拉,沙县鸭腿盖饭不吃皮少吃米饭成为廉价轻食,曾经被父母认为是垃圾食品的肯德基麦当劳都成为减脂餐。没有成为不了减脂餐的菜品,只有不努力钻研的吃货。
老板们也终于明白,菜叶子养活不了打工人。于是开始用中餐的思路改造轻食,蒸、煮、炖、焖、拌等中餐的烹饪方式都可以用来做轻食,常见的东北大拌菜、蚝油生菜、白灼虾、麻椒手撕鸡都成为中式轻食的最好代表。
2022年,盒马推出的中式沙拉包含了椒麻味、海鲜风味和葱油风味,西式轻食品牌沙野轻食甚至把粥也做成轻的。
制作起来比盖饭简单,却能比盖饭卖出好价钱,【轻盖浇】的富贵迷花了创业者的双眼。据相关媒体调研,8-10万元即可加盟开一家外卖轻食店。
于是在家待业的大厂离职员工和宝妈纷纷下场成为轻食主理人,在小红书和朋友圈开店,把CBD的Lily们、社区邻居和朋友当作首批顾客,不仅亲自制作、亲自派送还可以独家定制。
在中式轻食的世界,手作有了多重解释。但连营业执照都缺少的主理人们,别谈做供应链控制成本,就连食品安全都成了大问题。“iBrandi品创”采访多家轻食店主理人发现,看似成本低、毛利高的生意经过外卖平台扒层皮后,“最后拿到手的利润其实不高”。
图源:小红书@水母鸭工作餐
主理人梦的破碎却让超级碗明白了一个道理,别管轻食还是重口,想赚钱还得从供应链上提高效率压缩成本。于是早在2019年超级碗就开始做自己的中央厨房,截至目前仍有40%的菜品会在中央厨房进行提前的预加工。
但即使已经吊打一众创业族,还是满足不了超级碗。创始人高松的目标是想做【健康版麦当劳】,也就是说比起像轻食,超级碗更像是一个快餐。
你之所以感觉每次点单像是一场大考,是因为这就是超级碗想要的。以前一个用户从进店到完成取餐需要45秒,现在直接压缩到30秒,背好菜单的你都满足不了超级碗的需求,恨不得你可以直接跑起来。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点外卖,不仅帮助超级碗节省店面面积,还可以加速翻台率。因此超级碗的店面面积也开始越来越小,从最开始的100平左右,但现在的37平,狭小的空间降低了成本,也降低消费者在店里吃的欲望。
“我们公司附近超级碗的店内过道大概只有几平米,除了排队的人还有一排高脚凳,如果你在店里吃意味着要忍受背后乌央乌央的人群,还不如拿回办公室对着同事假笑。”小黄说。因此虽然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验,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超级碗想做外卖的小心愿。
诞生在北京,北京店面最多,北京打工人确实给足了超级碗面子,因为北京和上海消费者对超级碗的感知并不一样。上海是坐下来静静品尝的Wagas平替,“而北京的外卖频次更高”,创始人高松指出。可以见得北京确实是社畜感最强的城市。
图源:小红书@Dönkey
超级碗能够让你在30秒就完成点餐,一方面因为菜品足够标准化,中央厨房立大功,但最近想要朝着工业化做大做强的超级碗发现,自家的中央厨房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工业化水平再高,也达不到大供应链工厂的水平”,高松指出超级碗正在弱化中央厨房的概念。
既然别人有更成熟的供应链为什么还要自家费力做?侧面证实了或许轻食的门槛真的不是很高。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把员工培训成机器人。
图源:小红书@黄海
“我们的工序已经非常简化”,一如瑞幸不需要咖啡师,超级碗也不需要厨师,前台员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听到命令后加菜。
但还是那句话,还不够。有手就行已经达到不了高松的目标,他理想的超级碗是用机械臂完成前台工作,“超级碗的打餐台就是流水线,用机械臂可以在完全无菌的环境里更好地把握量”。
没有沟通,却可以把标准化做到极致。
显然如今高松的目标还未实现,过于急速的点单也已经让消费者觉得有些紧张。你可以在麦当劳自习和约会,但是低配版麦当劳容不下你如此松弛,尤其在中午时段。
所以说超级碗到底反人性吗?
味道上没有,却不算堂食。因此这一点最适合时间不够的打工人,因为也不是每天中午都有时间慢悠悠吃一顿午饭。
至于味道正不正宗,到底算不算减脂,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当格子间的打工人在吃一份看起来很健康、温度尚在的午餐时,心理按摩已经做足了。
监制 - 她姐